李虹
[摘要] 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醫院經營效益的關鍵,同時也是規范醫院經營規范性、合理性的關鍵。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有效運行是維護醫院經營管理效益、預防和控制經驗風險能力的重要舉措。在新醫改環境之下,及時構建運行順暢、制衡有效、嚴格執行以及管理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時發揮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效益的關鍵。對此,為了更好地推動醫院長遠發展。該文簡要分析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及風險管控的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新醫改;內部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197-02
Research on Hospital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LI Hong
Audit Office, Ya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hospitals is the key to guarante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hospitals, and it is also the key to standardizing the rationality and rationality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s cadre contro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maintain the efficiency of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the a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xperience. 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environment, it is the key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when constructing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at runs smoothly, checks and balances effectively, strictly enforces, and manages rationally. In this regar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relevant workers.
[Key words] New medical reform;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audit; Risk management
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正處于持續改革階段,同時也逐漸進入到了攻堅簡短。為了更好地堅持醫院改革發展方向,需要高度重視改革的重點,并持續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群眾利益的方式推動醫療、醫保以及醫藥等多方面改革措施。對于醫院而言,進一步的提升醫療服務規范性,合理控制醫療費用與醫護成本非常重要。想要有效地提高醫院經營效益并實現多方面成本與費用的控制就必須借助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管控措施。對此,探討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及風險管控具備顯著實際意義。
1? 新醫改環境下內部控制、審計與風險管理的意義的原則
內部控制、審計與風險管理主要是以某個單位以控制目標為核心,借助制度的建設、措施的落實以及程序的執行等措施,對經濟活動的風險實行有效地防范與管控,內部的控制目標比較多,例如確保單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資產安全性以及資產使用價值的最大化,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舞弊、腐敗等現象的有效預防等,從而實現醫療服務效益與質量的持續提升[1]。近些年,隨著我國審計工作重要性持續提升,國家對于醫療行業的審計工作越發頻繁和重視,在管理混亂、漏洞多甚至是經濟犯罪等問題的發生率也在隨之增多。對此,為了更好地滿足新醫改要求,做好內部控制顯得格外重要[2]。
對于醫院而言,內部控制的原則有以下幾點:①全面性。需要將內部控制全面性地貫穿在整個單位中,涉及到所有業務經濟活動。②重要性。對于部分重點的業務事項或高風險的環節應當提高重視度,尤其是對于部分內部權力比較集中的環節或崗位中應當提高控制重視度。③堅持性。按照單位內部的管理薄弱環節以及隱患問題,尤其是對于已經發生的風險事件應當及時進行處理并整改[3]。④適應性。圍繞著單位的實際狀況并不斷的修訂與完善,在保障控制措施可以滿足醫院發展需求的同時持續落實。⑤制衡性。內部控制本身也屬于一種權力的集中體現,為了更好地保障權力的合理應用務必保障內部控制本身的制衡性特征,確保單位內的管理部門、職責的分工以及業務的流程等可以實現相互督促與制約的效果[4]。
2? 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及風險管控研究
2.1? 做好控制措施的合理規則
為了更好地落實新醫改的相關要求,需要將控制對象從以往的經濟活動主體拓展到所有業務活動以及內部權力的運行等主體中,并逐漸構建相互制約、運行順暢以及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并充分體現內部控制在內部治理、內部權力的運行以及依法行政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醫院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財會、內部審計、紀檢監察、采購以及基建等多方面的控制工作,單位的經濟活動決策、執行等應當相互隔離,對于重大的經濟事項應當在內部決策過程中由團體決定,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崗位責任制,保障不同崗位的責任劃分合理性。對于業務層而言,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控制:①預防管理。注重在預算編制方面的單位內部部門的協調溝通,構建以目標性預算、監控預算、預算成效評價、評價結果反饋以及反饋結果落實的流程化績效管理模式。②收支管理。高度重視歸口管理問題,并對支出事項是否滿足相關規定做好數據的合法、真實性的審核,保障支出申請與內部審批、付款審批執行經辦等多方面的崗位分離與相互制約。③采購管理。做好預算與計劃組織的采購業務管理任務,保障采購需求的內容與審批的相關內容相符合,并做好內部審計工作。④資產管理。高度重視資產的歸口管理問題,并圍繞著資產的具體主體做好責任制,定時做好資產的盤查,尤其是對于一些固定資產的盤查,并做好資產處置合理性的判斷。⑤項目管理。對于建設項目的管理應當嚴格落實,保障項目建設與可行性的研究,同時對概預算的編制、項目的實施以及款項支付等多方面的相互制約。⑥合同管理。注重合同中預算、收支的相關管理工作,同時對合同履行狀況采取嚴格的監督管理。
2.2? 抓住審計重點,適當拓展深度與廣度
對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重點,應當屬于審計這的認知期間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的關鍵話題,同時也需要從上述多方面進行審計闡述,客觀性地評價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重點在于明確任職期間經濟責任的活動合法性,并以審查和財政收支相關的行政管理、經營業績以及財務活動情況,同時全面地體現干部在任職期間的不同指標完成情況以及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審查醫院資產保值增值的職責履行狀況,并著重資產存儲的真實性、增值變動情況的合規性,保障醫院資產的完整性[5]。另外,還需要做好對任職期間重大經濟決策的重點審核工作,對于項目投資的科學性以及收益水平等進行審核,不斷的強化對被審計者在任職期間的重大決策經濟效益分析判斷,并明確審計干部在任期間單位內部的制度控制以及重點審計情況,審查部門的成本管理情況、財務核算情況以及資產的流轉情況等,從而對其管理能力以及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等進行評價,確保審計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3? 創建客觀標準做好風險管控
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屬于審計報告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而言,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結果是否準確、客觀會直接決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水平,同時還會涉及到審計的風險,對于黨與政府干部的使用導向有一定的影響性。審計工作過程中必須從審計的客觀性角度出發,以事實與數據作為依據,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角度上做好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掌握審計評價尺度、標準以及原則的基礎上完成好評價工作[6]。一方面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性原則,在審計評價過程中需要以問題作為核心,始終做到不脫離當地環境、條件以客觀性的角度對業績與責任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堅持依法的評價原則,在評價的同時需要加入財政收支合法、合理、真實、效益等基礎性的指標,并對所查處的事項實行定量與定性的評價方式,按照法律法規的標準實行定性的分析判斷,并圍繞著財務的收支狀況進行評價,在堅持準確性的基礎原則基礎上,可以適當地加入數字為基礎的評價方式,同時需要高度重視證據不足、依據不明確的內容評價,盡可能規避評價風險。
2.4? 強化管控力度,提升管控有效性與針對性
當前開展干預經濟責任管控的工作并沒有真正落實先管控后離任的原則,尤其是對于部分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先離任的現象比較普遍[7]。對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管控工作實效性,需要大力的推廣在任職期間內的經濟責任管控監督管理工作,在變更或離任之前需要完成經濟責任管控工作,盡可能做到先管控后離任,這樣不僅可以便于組織部門掌握的業績與工作能力,同時對于管控機關的工作開展以及管控資料的獲取也有明顯的幫助。實踐性操作中發現,任職過程中的干部在經濟責任管控方面的配合質量、材料提交效果更加突出,這也是提高經濟責任管控工作實效性的關鍵。
2.5? 結合新醫改創新經濟責任控制制度
一方面需要盡快完善控制的準則與規范文件,同時在指導與規范的經濟責任控制做好實效性的落實,有效地解決授權與立項方面所存在的不規范、控制內容不明確以及評價標準與程序不統一等問題,并做到問題的查清、責任的落實以及評價的口感型等標準[8]。對于經濟責任控制的考核方式方面,需要做好責任主體的明確,對于不同的主管部門,在組織過程中都必須結合部門的工作特征、干部的管理要求以及相關規定配置一整套考核界定的經濟責任方式,構建完善的經濟責任控制相關部門協調性規定,需要做好經濟責任控制綜合性參與,因為涉及到的部門比較多,所以需要做好多部門的共同協調參與,構架完善的協調配合規定,尤其是協調配合的責任規定,在控制過程中充分體現組織部門、紀檢部門等多職能的工作優勢,從而實現集中化的優化,整合力量的同時優化經濟責任控制工作實效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醫改環境之下,應當有意識地持續堅持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需要不斷地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機制、制度。建立、健全經濟責任的任前告知、履職報告、離任交接等多方面管理,借助經濟責任審計,促使時刻做好自省,做到防微杜漸,強化干部隊伍的建設、遏制腐敗思想,從而推動黨政全面建設、社會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臧芝紅.價值增值視角下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和管理會計的內部協同效應[J].中國衛生經濟,2018,37(5):91-92.
[2]? 黃堅,張浚,林錦波,等.反職務犯罪背景下的醫院內部審計約談制度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6):68-69.
[3]? 周蔚萱,謝俊峰,吳堯.醫改新形勢下的醫院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建設[J].衛生經濟研究,2017,16(4):70-71.
[4]? 高利芳,安家鵬,李艷.醫院藥品采購受賄風險內部控制研究[J].江淮論壇,2018,24(2):63-67.
[5]? 李銀香,王子騰.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質量的影響—基于滬市制造業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6,31(18):111-114.
[6]? 張子璇.農牧業企業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的作用及改進策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13(16):56-58.
[7]? 盧加元.云創新模式下企業管理問題研究—基于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244-245.
[8]? 佘曉燕,邱煬.上市公司風險如何影響審計師變更—基于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J].企業經濟,2018,37(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