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 目的 探討產科護理管理中行為轉變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行常規護理管理期間35名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該院行行為轉變管理模式期間35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組。比較兩組管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健康教育、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84.00%)(P<0.05)。結論 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可改善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產科;護理管理;行為轉變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090-02
產科是醫院內一個特殊科室,其護理管理質量高低不僅影響產婦、胎兒、新生兒健康,還與醫院效益、形象密切相關[1]。但既往常規護理管理多采用輪班制度,存在護理人員工作量大、效率低等問題,影響管理質量[2]。因此,加強產科護理管理模式改革,以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該次研究著重分析產科護理管理中行為轉變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行常規護理管理期間35名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該院行行為轉變管理模式期間35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①正式注冊護士;②女性;③工齡≥1年;④學歷本科及以上;⑤對該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管理期間頻繁請假;②管理期間辭職;③工齡<1年;④不愿參與本研究。對照組年齡22~42歲,平均(30.32±3.06)歲;工齡1.5~10年,平均(5.52±1.74)年;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5名,護士19例。研究組年齡21~41歲,平均(30.18±3.02)歲;工齡2~10年,平均(5.67±1.64)年;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4名,護士20例。兩組臨床資料保持同質性無明顯人員變動(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主要采用傳統輪班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護理人員完成值班期間崗位工作后,向護士長回報,與下一班護理人員嚴格交接。研究組則采用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意向階段? ①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使其對自身所從事的工作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意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護理思想及觀念,確立提升護理質量的意向。②平時管理中反復強調護理人員需履行的責任、義務,使其明確維持良好護患關系重要性。
1.2.2 準備階段? ①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培訓,經由發放學習資料、多媒體授課、視頻等方式,向其介紹護理內涵、知識及技能等,使其了解自身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明確需轉變的方向;②完善工作流程,明確各班次工作職責,實現無縫隙管理;③層級管理:將護理人員按照工齡、職稱等分為3個層級,即組長、責任護士、護士。上級負責下級培訓及工作,并由護士長統一管理。
1.2.3 行為階段? ①要求各崗位護理人員嚴格認真落實崗位工作,隨時進行自我評估,包括各項操作完成情況、自認存在的問題等;②積極主動加強護患溝通,強化健康教育,營造良好護患關系,確保護理工作更為規范、標準。
1.2.4 鞏固階段? ①定期隨機抽查患者,以自制問卷調查其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針對滿意度評分較高者,給予一定獎勵,并通過晨會鼓勵其分享經驗,引進良好護理理念;②科室創建完善績效考評制度,且績效與工資掛鉤,以提升護理人員積極性、主動性。
1.3? 觀察指標
①由科室統一評估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等。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②分別在兩組管理期間抽取50例患者,以自制問卷調查其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交流溝通、健康教育等,總分最高100分。標準:不滿意(0~60分)、基本滿意(61~90分)、滿意(91~100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比較
研究組健康教育、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護理意識增加,其對醫院護理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3-5]。特別是產科,承擔著產婦、胎兒、新生兒治療及照護重責,護理管理中稍有不慎,可引發護理問題,影響患者滿意度,嚴重者甚至出現護患糾紛[4]。故需加強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但既往常規護理管理具有經驗性較大弊端,且存在護士工作繁重、離職意愿明顯等不足之處,影響護理質量[7-9]。而行為轉變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先進、科學管理模式,強調積極轉變護理人員護理思想及觀念,幫助其認識自身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問題改進措施,要求嚴格認真落實,切實避免出現護理問題,以改善護理質量[10]。但目前臨床針對產科護理管理中行為轉變管理模式應用的研究仍相對較少。
該次研究在研究組中應用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強調自意向、準備、行為、鞏固4個階段出發,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以實現改善護理質量的目的。其中,意向階段意向階段主要是加強對患者的思想教育,使其轉變傳統護理思想及觀念,樹立正確、積極、客觀的護理理念,并深刻認識到營造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性。準備階段強調加強護理人員專業護理知識及技能培訓,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及操作技巧;還重視完善工作流程,加強層級管理,上級負責下級,協同共進,以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行為階段主要強調行為轉變,要求嚴格認真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并加強自我評估;強化護患溝通,營造良好護患關系。而鞏固階段主要是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考核,包括完善績效考評制度和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針對表現好者給予獎勵,表現差者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跟蹤落實情況。該次研究干預后,研究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高,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更高(P<0.05),這說明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在改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中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戴麗霞,武建平.產科護理工作風險與管理的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4):575-576.
[2]? 劉靜.“以人為本”理念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4):84-85.
[3]? 李正梅,谷劍濤.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8):183-184.
[4]? 樊霞.目標化管理理念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214.
[5]? 李國宏,趙娜,圣友,等.醫院評價中常見的護理管理問題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2):7-10.
[6]? 徐楊,趙菁,王晉芳,等.基于工作量分布特點改進產科管理模式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7):139-142.
[7]? 劉聰穎,萬巧琴,李釗楊.婦產科護士離職意愿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9):1231-1235.
[8]? 王蘭.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5):130-131.
[9]? 李倩,陳光財.加強細節護理管理在婦產科中對風險事件及護患糾紛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2):196-197.
[10]? 周萍.行為轉變管理模式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