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龍凱
[摘 ? ? ? ? ? 要]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依據自身的跨時空、雙向交流、信息可視頻化等特點,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臺、新思路及新手段,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無序性等特征,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戰。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搞好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有效途徑。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128-02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這種信息傳播新媒體已日益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其所具有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快捷的傳播方式和廣泛的參與性等特征,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維方式,因此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本身具有虛擬性、開放性、無序性等特征,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有著近45年辦學歷史、享有“生態湘軍搖籃、湘南醫衛黃埔”美譽的湖南省卓越院校建設單位及湖南省首批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余人。作為學院的專職輔導員,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應對這種機遇與挑戰,及時掌握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性,不斷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才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又紅又專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涵
所謂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網絡為平臺載體,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形式,對大學生開展以政治教育為主導的思想教育活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社會里的新發展,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育表現形式,它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圍、教育手段及方式進行了擴展和延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絡環境下的體現。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涵蓋了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有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及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觀點的網絡思想教育和網絡政治教育;也有引導和規范大學生在網絡實踐活動中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的網絡道德教育;還有旨在幫助大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知識和自身心理活動規律及特點,使其掌握心理調節方法的網絡心理教育。
二、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雖然兩者的本質和目標一致,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形式、內容、方法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征。
首先,這種特征體現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上。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一般高高在上,處于主導及權威者地位,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交流也是以當面、單向灌輸傳播的方式進行,兩者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而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交流對象的社會角色通常是虛擬的,角色虛擬使交流者保持了相對平等的心態,在思想感情傳達上沒有心理負擔,雙方能敞開心扉,容易達到交流的較深層次,收到滿意的教育效果。同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角色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當大學生在網頁上瀏覽和下載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用于學習時,是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其在網絡實踐活動中,將自己的思想、觀點、看法等信息上傳到網絡上影響其他人時又成為教育者。因此,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關系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能體現出兩者之間的平等性、融合性和互動性。
其次,網絡作為新興媒體,有著其他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方面,網絡多媒體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形態從平面走向立體化,從靜態變為動態;另一方面,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豐富而全面,便于教育者以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現代科技信息來承載內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2]不僅如此,教育者還可以在網絡上開辟有關專題欄目,針對不同的人群及不同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且在答疑時可利用網絡終端設備隨時與被教育者進行便捷的交流。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受眾的廣泛性。
最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聯網是一個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沒有國界可言,它不歸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管轄。互聯網上任何一個終端引起的漣漪都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各地,其影響力、滲透力是驚人的。由于它的存在,世界變小了,現全世界已變成所謂的“地球村”。同時,互聯網上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是其他傳播媒體無法比擬的,因而有“信息高速公路”之稱。教育者往往能憑借著網絡的這種開放性和及時性,及時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他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并依據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且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因此,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全面實現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完美結合的同時,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三、搞好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有效途徑
(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有一支具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又能靈活運用網絡技術的隊伍,是新時代搞好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目前,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學生輔導員,這個職業的定義是:“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但現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現象:(1)部分非思政類科班出身的輔導員,缺乏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2)部分新人職擬聘為專職教師的人員,因只是臨時在輔導員崗位上鍛煉,職業歸屬感不強,不能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此,高校不但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對在崗輔導員各方面的業務培訓力度,還要將那些熱愛思政工作、思想覺悟高又熟悉網絡技術的人員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并且還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引導、鼓勵輔導員走職業化道路。只有教育隊伍結構合理、業務精通、理念先進,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優勢,多手段立德樹人。總之,各高校培養、建立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并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能掌握網絡技術并熟悉網絡文化特點的、以專職輔導員為主體的專兼職思政人員隊伍,是搞好各自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織保證。
(二)加強網絡載體建設,傳遞正能量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的上網沖浪工具已逐漸從臺式計算機轉為移動互聯網終端,而且他們對移動互聯網終端里的社交軟件、通信軟件及視頻軟件很感興趣。因此,除了需大力建設思政類特色教育網站外,還應把更多的載體建設目光轉移到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BBS論壇等社交媒體上。具體做法是:一方面,要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專題欄目,開設網上黨校、網上團校,并建立“時事政策”“理論學習”“心理咨詢”“生活服務”及“校務公開征詢”等網站,使大學生能通過網絡主動積極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汲取正能量;另一方面,在目前自媒體時代,要充分發揮好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多種形式的社交媒體的作用,一篇寓教于樂的微信文章比一篇正式的說教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同時,還要重視與學生管理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QQ群、微信群的建設與監管,并通過與大學生的實時或非實時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有的放矢及時發布正面信息,有效處理好突發事件。
(三)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工作
網絡時代做好高職院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既是立德樹人的需要,也是維護學校及社會穩定的需要。為此,各高校應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關于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提高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要求,成立由分管意識形態的校領導掛帥的網絡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并由學校黨委宣傳部及信息化管理辦公室等職能部門負責牽頭建立一套統一協調、高效暢通的網絡輿情收集、處置機制,并負責對網絡輿情進行研判及上報。同時,各高校對輿論焦點熱點問題要準確把脈,理性引導,并及時回應大學生的輿論關切;對出現的重大網絡事件要積極應對,化堵為疏;堅持重大突發事件網絡首發制度,并通過論壇回帖、新聞跟帖、微博回應等方式,及時客觀傳播相關信息、化解危機。[3]
(四)加強網絡監管,凈化校園網絡環境
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信息,還需扼制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蔓延對大學生思想造成的誤導和侵害。因此,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引導師生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文明上網的習慣,對違規違法行為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教育和處罰;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及時過濾非法信息,加大與各級信息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網絡信息的監控,為網絡思想教育的有序展開提供一個文明、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易曉梅.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
[2]潘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理論戰線,2006(11).
[3]楊維東.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13- 04-16.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