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玲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市場營銷對企業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所以,很多企業都主動通過構建市場營銷渠道的方式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企業的市場營銷渠道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企業在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同時,關注市場形勢的變化,了解先進的管理理念,讓企業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企業為了能夠在市場中謀求一席之地,除了要生產質量過硬的產品,還要通過市場營銷渠道擴大企業影響力。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手段較為落后,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這些問題都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想要提高市場營銷渠道管理質量,可以從理念創新、水平提高、體系完善這三個方面出發?;诖?,本文對市場營銷渠道管理途徑進行了分析。
一、市場營銷渠道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難以跟上市場發展步伐
總所周知,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對自身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市場營銷渠道管理工作同樣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調整。但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由于對市場發展缺少清晰的認知,所以也很難根據市場變化做到及時調整管理手段。另外,很多市場營銷人員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滿足于企業的經營現狀,導致企業市場營銷渠道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難以跟上市場發展步伐。
(二)企業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營銷渠道管理手段粗放
對于企業市場營銷渠道管理工作來說,良好的協同機制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同時也是發揮營銷渠道作用的必然條件。尤其是在電商蓬勃發展的今天,很多企業的營銷渠道結構過于單一,這將影響企業協同機制的建立,而企業構建互聯網營銷渠道,則能有效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但是,由于營銷渠道單一或者各個渠道沒有形成協同配合機制,企業營銷成本就會顯著增加,并且也會讓企業面臨更多的風險,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粗放的管理模式,很難有效解決營銷渠道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渠道單一,管理模式僵化
中小企業僵化的管理模式導致市場營銷渠道不通暢,渠道鏈中存在的利益沖突得不得有效解決,從而阻礙企業通過營銷渠道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發展道路。在渠道鏈中,經銷商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如果管理人員不能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化解這些沖突,就會導致經銷商之間出現惡意競爭的情況,從而影響企業銷售額的增長。另外,很多企業缺乏人性化的渠道管理制度,渠道關系優化也不盡如人意,這些問題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企業難以拓寬渠道覆蓋面,市場份額受到影響。
二、新時期市場營銷渠道管理途徑
(一)積極學習應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現有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改革
創新是促進企業不斷前行的原動力。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在了解企業發展現狀以及市場營銷渠道運轉情況的前提下,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保證提出了措施具有可行性,并保證企業市場營銷渠道管理模式往更完善的方向發展。企業管理人員還要主動與其他企業進行溝通,借鑒優秀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對自身市場渠道進行調整和優化。企業還可以開展跨界學習,通過了解其他行業的管理模式,對自身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獲得全新的管理思路,達到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服務體系,促進多渠道市場營銷模式的發展
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人群建立相應的營銷渠道,并將給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重點營銷工作。目前很多企業都能生產出質量上乘、價格低廉的產品。所以,企業更應該從打價格戰的思路轉變為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售前售后服務。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服務體系,能夠讓客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擁有貼心和便捷的消費體驗。另外,企業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消費人群,構建多種營銷渠道。例如高端產品可以通過建立體驗店的方法,讓顧客通過體驗能夠對產品形成直觀的印象;對于中低端產品,企業可以在電商平臺上搭建直銷店鋪。這些方法都能提高市場營銷渠道的管理水平和營銷效果。
(三)提高營銷渠道管理水平,構建營銷渠道協同管理機制
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完整的渠道鏈,強化渠道協同機制,達到規避營銷風險、提高營銷效率的作用。另外,企業管理人員還應該積極學習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并在渠道管理中應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保證渠道的暢通與穩定。對于各個部門的職責,需要企業高層管理牽頭形成明確的規定;渠道管理人員要提前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高層管理者要對企業發展和市場發展形成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掌控市場營銷建設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科學完善的市場營銷渠道的核心需要管理人員在了解企業及市場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對企業內部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積極學習應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現有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服務體系,促進多渠道市場營銷模式的發展;提高營銷渠道管理水平,構建營銷渠道協同管理機制等手段保證企業市場營銷工作的順利開展,企業市場份額的快速增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希望本文對企業市場營銷渠道管理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供各位借鑒與參考。(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