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摘 ? ? ? ? ?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用人單位在招聘學生的過程中更傾向于招聘那些綜合素質高的人,因此,職業院校開始強調多元化教學。但是,由于這樣的教學理念并不是非常成熟,也缺少相應科學的教學體系,因此在多元化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對高職院校多元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進而提出相應的意見以幫助職業院校建立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多元化教育模式的發展,以指導高職院校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090-02
一、引言
據教育部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每一年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接近900萬人,每一年的求職季都成為畢業生焦慮的時間,很多畢業生因為各種因素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其在學歷上同全日制本科畢業生而言,已經存在一定的劣勢,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就成為其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過去幾年,高職院校的發展一直以技術為培養學生的重點,以求能夠通過技術培養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1]。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更希望能夠招聘到具有一些綜合能力的學生來單位,高職院校在這一背景下開始了又一輪的教育模式改革。高等數學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必修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對高等數學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因此不少高職院校為了進一步提高高等數學的學習效果,開始強調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由于這樣的教學方式剛剛興起,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形成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在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制的發展,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
二、構建職業院校“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作為高職院校,其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明顯已經處于一定的劣勢地位,雖然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定位與普通高校不一樣,但是畢業就業中依然要與他們進行競爭。構建職業院校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在高等數學教育中利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創新的意義,能夠綜合理解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構建綜合的邏輯體系,進而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其在畢業競爭中取得優勢,進而獲得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二)提升自身的適應能力
高職院校剛畢業的學生就是一張白紙,對社會的認知、對工作崗位的理解依然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而高職院校采用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從多方面展開學習,進而了解社會,特別是高等數學的學習,采用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理解能力,這些對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極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采用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學習,了解社會,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有利于自身的職業發展[2]。
(三)降低用人單位用人成本
對用人單位而言,每一年招聘進來的應屆畢業生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崗位培訓,以幫助他們能夠有效勝任相應的崗位,而且很可能要在經過一年以上的時間,應屆畢業生才會對該工作崗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高職院校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教學,特別是高等數學教育采用此方法進行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解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這對用人單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用人成本,以較低的成本提高應屆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對用人單位而言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此,采用多元化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評價,能夠刺激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管理,提高綜合能力,更受用人單位歡迎。
(四)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
傳統的教育體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這樣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對社會的認知能力不足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職院校數學教育中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現有的教育體制,推進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培養出更多能符合社會需求、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三、構建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元化基礎不科學
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是一個新興事物,因此最重要、最關鍵的點是確立多元化的評價基礎。目前,高職院校對這一方面的認識比較弱,在他們看來,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基礎應當是技術,通過熟練運用技術可滿足社會需求。但是,這一觀點并不正確,我們都知道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一生受用。高職院校在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中以技術為基礎,讓學生熟悉各種技術的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運用能力,但是在實踐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很多種,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技術的原理及精髓,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不能有效處理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多元化參與角色定位不清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在開始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但是在構建過程中,相應角色參與定位不清。在構建相應評級體系中,高職院校仍然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的課程講授來豐富課堂教學。比如,在數學教育中,為了構建相應的教育體系,數學老師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將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結合,將相應的知識傳輸給學生,但是這樣的教學過程,只是在形式上進行了豐富,并沒有加強與學生積極有效的溝通,學生的學習效果依然沒有得到提升。此外,在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還忽略了企業的需求因素,但是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決定權。
(三)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缺乏有效指導
目前,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都是由高職院校自主進行的,國家或者高職院校本身沒有一個完整的組織統籌規劃,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沒有有效的領導而不能有效進行下去。另外,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在我國還沒有先例,且各個高職院校的定位、發展特點都不一致,這就需要他們專門進行研究,以確保評價體系的正確性。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高職院校的教師很多都是技術背景的,缺乏相應的研究能力,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多元化學習評價指標的構建停滯不前。
四、構建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策略
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對國家、高校、學生、用人單位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因此構建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堅持正確的理論基礎
正如前文所說的,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構建學習評級體系的過程中,都是以技術為導向的,通過學生掌握的技術程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這樣的基礎是不正確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多元化學習評價需要滿足社會多元需求,因此,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就不能單純以技術為唯一的基礎,而應豐富相應的理論基礎。因此,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思想理論基礎。要貫徹正確的思想理論,在學習中端正思想。其次,要堅持正確的學術理論。比如高等數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目前一些流行的理論基礎傳遞給學生,比如向學生簡單介紹相應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并主要向學生傳授這樣的理論到底有什么樣的用處,這個理論的原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最后,要向學生介紹相應的生活、工作、管理理論。學生畢業后最終都是要走向工作崗位的,工作崗位的復雜程度比較高,因此在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以學生工作為導向,提升其社會經歷和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其社交能力,這樣就能讓他們快速融入社會,進而滿足社會需求,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
(二)正確定位參與角色
目前,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參與主體依然是以教師為主,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更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來提升學生多元化能力,進而促進社會的接受程度。但是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習評價體系中依然以教師為中心,比如在高等數學的教育中,依然是高數老師在講課,其所采用的方式也是“填鴨式”的,高數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這就讓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構建結果不理想。因此,首先,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評價體系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教師的授課方式、內容要根據學生的需求而有所改變。學生的需求是多元的,一些學生可能希望高等數學的教育學習中加入一些實踐知識,高職院校的數學老師也應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備課,這樣才能有效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多元化需求是目前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需求,他們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可能不同的用人單位就會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企業在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中需要堅持參與,將他們的需求傳遞給學校,讓他們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因此,學校和企業之間需要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習教育的有效性,進而構建科學的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
(三)加強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指導
高職院校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缺乏有效的指導,都是由各個高校自主進行構建的,因此,需要加強對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指導。首先,對國家而言,需要更加重視高職院校的建設,為構建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出臺相應的文件政策,以有效指導多元化學習質量培訓體系的構建。其次,對高校而言,應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組織機構負責多元化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高職院校的各個任課老師需要在該組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課程的教育,保證行動的統一性,進而促進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最后,對教師而言,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理論研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斷加強這一方面的培訓,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比如高職院校的數學老師,除了要講授相應的教材知識外,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研究,了解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需求,了解他們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使其能夠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要將研究的成果、模式固定下來,以有效指導下一次的教學,每次根據教學實踐中發現的新問題進行調整,提高教學模式的與時俱進性。
參考文獻:
[1]李鵬,石偉平,朱德全.理想、利益與行動:職業教育學習評價的多重制度邏輯[J].高校教育管理,2019(2):15-17.
[2]肖龍,陳鵬.美國先前學習評價的個案研究:以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35):31-32.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