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心桐
[摘 ? ? ? ? ? 要] ?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就業形勢呈現高站位、高起點、低需求的“兩高一低”特點,這就為生物師范生的就業增添了壓力。而突破這種壓力的根本辦法在于融道德修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身心素養于一體的專業素養的提升,這是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化解就業壓力脫穎而出的根本保障。
[關 ? ?鍵 ? 詞] ?就業形勢;生物學科;師范生;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150-02
專業素養是教師從事專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專業品質,亦是當代師范生必需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師范類本科生專業素養是學科培養的核心和落腳點所在,是指融思想素質、專業基礎、身心狀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于一體的綜合素養、氣質和能力。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專業素養培育是培養適應基礎教育需要的“樂教、懂教、會教、善教”新型師資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本科畢業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一、對就業形勢的理性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必須樹立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的意識,在道德修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身心素養方面全面提升。
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就業形勢呈現高站位、高起點、低需求的“兩高一低”特點。目前,全球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生物科學成為最熱門的學科之一。30多年以來,我國站位高遠:立足中華民族振興的“中國夢”,大力推進生物技術和產業研究與發展,促進生物科技的“彎道超車”。國家規劃先后批準發布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等重要文件。近年來,我國在生物技術和產業上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做到高起點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部分發達國家依然存在差距。但是,目前的生物企業有一種“崗位比率增長明顯低于規模發展比率和市場需求”的局限性,國內生物產業發展緩慢,人才需求量較少。
同時,師范畢業生逐年增加,各地方學校提供給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明顯不足,聘用率低,呈現就業難的形勢。而地域性差異造成中小城市就業率低,經濟發展迅速的大城市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和可能性,中小型城市則發展相對較慢。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比較明顯的“高不成,低不就”現象,本科畢業生的競爭力沒有研究生強,各方面能力均有待提高;基層單位就業相對容易,但條件較差,發展空間有限,部分學生考慮較少。
但是,我們從各單位的招聘條件來看,集中于一點:生物學科師范類本科生的專業綜合素養。比如,北京中杉中學對生物老師的招聘要求: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基本技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生物科學教學及教學研究,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素質較高、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生命科學研究專業人才。再比如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教師招聘中明確生物教師的素養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自由和寬容的態度、團結與協作精神及一定的審美能力,具有家國情懷和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認同。(2)系統地掌握生物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學以及生物科學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和新進展,具有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3)熟悉教育規律,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較強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與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生物學教學的基本能力。(4)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具有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和應用基本的能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求實與探索精神。(5)具有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能熟練運用一門外語進行交流和溝通;有較強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6)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7)有開闊的視野與深厚的文化素養。
可以看出,培養生物科學類大學生的專業素養是提高本科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加本科生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二、把握專業素養培養的瓶頸
目前,生物科學師范類本科生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這一代人從小接受了較好的教育,但是在道德修養、知識儲備、實踐能力和身心健康方面還有待全面提升。
三、提升專業素養的路徑
(一)完善道德修養的主體悟修機制
首先,在原有思想政治課理論灌輸的基礎上,采用創新型的教學途徑、方法和教學形式,結合使用多種新媒體推動教學改革,有效增強思想品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課內與課外互通。其次,可以開設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供學生參加,大力支持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并給予一定獎勵,社會各界也應鼓勵和提供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大學生自身也應提高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課堂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同時,鼓勵大學生向黨組織靠攏,學習黨的思想,了解時事政治,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加強學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對黨的宣傳,從而加深大學生對黨的理解與信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將來才能將正確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傳遞給自己的學生。
(二)完善知識素養的全員學習機制
對學生來說,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明確目標,克勤克己,腳踏實地,避免沉迷游戲和娛樂,因兼職而耽誤學習;隨時了解新課程改革方向以及新時代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關注高考的最新動向,并以此來勉勵自己。身為一名“準教師”,不僅要學好本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和教育知識與技能,還應該學習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文理科學科知識以及心理、美術、政治等人文知識。
對高校,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固然重要,還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建立人文學科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通過必修或選修的方式開設人文學科知識課程。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只是中小學校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是各大高校需要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培養師范生的方案,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提高師資力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給學生充足和優良的學習生活環境,開展各種學習和實踐活動。
對社會,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盡力配合教師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家風和學習氛圍;教育部門應積極鼓勵和提倡社會公民“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設立有利于助長學習風氣的措施。
(三)完善能力素養的實踐交流機制
教育專業能力具有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三個方面。(1)具有較好的教育能力,師范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先進的教育觀念,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學習教育教學相關知識,以確保對中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得教育。(2)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應多途徑化,如緊抓說課和上課等實踐性教學訓練、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師范生切實感受中小學的真實環境、借助各種講課比賽和生物技能大賽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活動和實施第二課堂,培養師范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師范生不要只注重教學效果,還要善于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或教師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
學校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人才市場需求多樣化、師范教育轉型、基礎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時代背景,制定適合“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培養方案,使培養方案具有時代性、前瞻性。
(四)完善身心素養的集體聯動機制
在身體健康方面,學生要有自主鍛煉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輔以學校的鼓勵支持和制定新的體育測試方案和評價手段,完善教學區和生活區的體育設施,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對學生平時的體育鍛煉的監督,增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
在心理素養方面,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因各種因素發展參差不齊,且心理素質是一個多維度的復合體,所以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建立“家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構建校園心理文化環境,營造校園心理文化氛圍,有針對性地普及心理知識宣傳和組織心理活動,抓好校園網絡建設,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心理文化價值觀和規范學生紀律和行為習慣,學生與學生之間堅持團結友愛、競爭合作、探究學習,適當舉辦各種集體活動增加集體主義意識,充分發揮輔導員、學生會和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2020年左右,各省份新高考將改為“3+3”等諸多模式,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為必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為選考科目,意味著不再文理分科,學生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中小學的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勢必將發生大的變革,各所高校的招生方案也會順勢而變,未來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中學生物教師而言,發展前景較好,中小學對生物教師的需求量隨著高考改革會有所增加。因此,作為生物科學類師范生我們更應把握時機培養和提升專業素養,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將教材內容化繁為簡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周萬斌,潘宏偉,高俊蘭.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31-34.
[2]張獻.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河南農業,2018(18):38-42.
[3]徐鳳蘭.淺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7(9):100-101.
[4]王勝男.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6,29(5):87-92.
[5]楊曉.90后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4.
[6]時麗冉,劉國榮,周莉,等.新形勢下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20):37.
[7]高瓊,趙海燕.生物科學類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與就業指導[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2):33-36.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