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 劉暢 劉悅 矯春晶 李馨漾 N.V.斯克里普琴科 劉德江


摘 要 為了有效減少桑白蚧對軟棗獼猴桃的為害,使用4種殺蟲劑分別對軟棗獼猴桃桑白蚧進行防治比較試驗,并計算處理7天后的校正防效。結果表明,使用螺蟲乙酯、聯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吡硫磷這4種殺蟲劑處理軟棗獼猴桃桑白蚧,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螺蟲乙酯對軟棗獼猴桃桑白蚧防治效果最好,可在實際防治軟棗獼猴桃過程中交替使用。
關鍵詞 桑白蚧;軟棗獼猴桃;殺蟲劑
中圖分類號:S436.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08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又名桑介殼蟲,是一種為害果樹以及園林花卉的害蟲[1]。被桑白蚧為害的樹木枝葉萎縮,發芽遲緩,果實大量脫落。此外被桑白蚧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樹體會發生煤煙病(Sooty blotch),3~5年就能將果園內的果樹毀滅[2-4]。近年來,桑白蚧已成為阻礙軟棗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主要害蟲之一[5]。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殺蟲劑見表1。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在佳木斯大學軟棗獼猴桃果園內進行,將園內軟棗獼猴桃隨機分為5個小區,每個處理隨機選定5棵樹的5個枝組進行標記,各供試殺蟲劑按照推薦的常規稀釋倍數,各設1個濃度處理。本試驗設5個處理(40%氯吡硫磷乳油1 5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1 000倍液、240 g·L-1螺蟲乙酯懸浮劑1 000倍液、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清水CK),每個處理重復3次。噴藥7 d后調查蟲口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蟲口減退率(%)=[1-(施藥后蟲口數/施藥前蟲口數)]×100%;校正防效(%)=[(處理區的蟲口減退率-對照區的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的蟲口減退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桑白蚧發生規律
從表2可以看出,佳木斯地區桑白蚧一年發生兩代,桑白蚧的受精雌成蟲在果樹枝條上越冬,翌年果樹萌發時,其若蟲和雌成蟲聚集在果樹的枝干上,口針刺入枝條皮層,刺吸樹木汁液。桑白蚧于4—5月在蚧殼下產卵,進入產卵期;6月孵化后的若蟲在枝條上固定取食,形成白點;7月若蟲發育成第1代成蟲后,開始于蚧殼下產卵,第2代若蟲進入孵化期;9月羽化后交尾受精,雌成蟲繼續為害果樹直至進入越冬狀態。
2.2 不同殺蟲劑對桑白蚧的防治效果
從表3中可以看出,4種殺蟲劑對桑白蚧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自然條件下桑白蚧死亡率較小,3次試驗中,N2對桑白蚧防治效果最好,處理后7天的蟲口減退率依次為88.5%、83.2%和86.6%。其余防治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N3、N4、N1。
3 結論與討論
桑白蚧在佳木斯地區每年發生2代,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初孵若蟲較多,是其為害較嚴重的2個時期,同時也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本試驗結果表明,螺蟲乙酯可較好地防治軟棗獼猴桃桑白蚧,噴藥7天后,防效在83%以上,可在生產中推廣使用。而聯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吡硫磷這3種殺蟲劑,也對軟棗獼猴桃桑白蚧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可交替使用這4種殺蟲劑,以延緩桑白蚧產生抗藥性。
參考文獻:
[1] 鄭玉峰.桑盾蚧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6(8):27.
[2] 全明旭.桑盾蚧在柑橘上的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技術[J].南方農業,2016,10(13):23-26.
[3] 王麗君,王潤珍,侯慧鋒,等.遼南地區油桃桑白蚧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3):1-3.
[4] 吳格娥.黔東西地區桃樹桑白蚧的發生及防治研究[J].甘肅農業,2007(7):90-91.
[5] 莊啟國,李明章,王麗華,等.冬施礦物油對紅陽獼猴桃桑白蚧防效及藥害[J].農藥,2011,50(2):146-14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