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 伴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在大數據大環境背景下,農產品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逆流而上。基于此,通過對在電商背景下縣域農產品“上行”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到解決縣域農產品“上行”問題的策略,為今后其他地區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借鑒。
關鍵詞 電子商務;農產品“上行”;地域特色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46
近年來,由于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域引入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尤其是在一些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縣級政府將發展電子商務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最初的設計到最后的分配與配套措施等多方面,縣域電商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期。我國非常重視農業發展,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問題的相關政策。因此,在電商發展的大背景下,農產品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電商背景下的農產品大多數是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存儲期較短,很多情況下不能及時運輸、采摘、銷售、儲存,易產生變質、腐爛等問題。由于農產品的保質期較短,因此農產品“上行”存在的問題在多數縣域中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1 縣域農產品“上行”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產品“上行”的選品之困
好產品永遠是王道,對于農產品來說也不例外。受農產品非標準化生產和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因素的制約,農產品“上行”面臨很多困難,而低價競爭的策略只能導致電商企業虧損,農民收入降低。農產品要“上行”,實現好的網上銷售,必須破解選品的難題[1]。
以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為例,平度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其農產品品牌眾多。根據平度市的優勢,在農產品上行過程中應注重優質名牌農產品先行。平度市的大櫻桃種植面積大,分布在云山、桃花澗、大澤山等風光秀麗之地,是地標產品,也是山東大櫻桃的代表產品[2]。因此,2016年,平度市在農產品“上行”選品過程中首選了大櫻桃,邀請了200多家電商企業來平度銷售大櫻桃,使大櫻桃每天網絡銷售達2萬多單,4月大櫻桃全網營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因此,對于推廣農產品“上行”首先就需要解決選品問題,選擇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是在電商大環境下必須要重視的。
1.2 農產品“上行”的價值之困
促進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研發是農產品上行的另一個難題。當前,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需要智慧和創新。例如在河北省贊皇縣蕊源蜂業有限公司,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蜂農們科學致富,并且長期邀請專家學者授課,不斷提升團隊的技術水平,開發了眾多基礎產品,如天然蜂蜜、花粉、蜂王漿、蜂膠、蜂蠟等,并研發了蜂蜜酒、蜂蜜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促進蜂產業這一立體的“空中農業”真正發揮“農業之翼”的作用。由此可見,要提升縣域農產品的附加值,首先要分析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需求,在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提高農產品的新奇度,并發掘產品的其他特殊用途,進一步研發出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及其周邊產品。
1.3 農產品“上行”的物流之困
農產品通過電商“上行”,只能通過快遞運輸,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而生鮮農產品還需要冷鏈物流運輸,這在很多農村覆蓋還很不全面,使得生鮮農產品流通受限。調查發現,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由于經濟落后,快遞物流行業很難走進大山深處,導致很多山區的農產品錯過了保鮮期而腐爛,出現質量問題。因此,物流之困將會給縣域農產品“上行”帶來巨大難題。
1.4 農產品“上行”的產品之困
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存在盲目化、分散化、低端化、碎片化等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農產品生產主要為小規模生產,數量少且較為分散,很難集中處理,導致電商在收購農產品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很多隱藏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農產品數量不成規模,導致電商持續運作存在困難。另外,農產品易受季節和產地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周期性,尤其是生鮮類農產品,其存儲也成為一大問題。
1.5 農產品“上行”的人才之困
對于農產品“上行”來說,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當前,農村地區年輕勞動力較少,很多都選擇出門打工,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收入,真正務農的人少之又少,因而種植農產品的勞動力大多是50~60歲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觀念陳舊,接受能力低。受農村勞動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推行電商縣域農產品“上行”存在著較大困難。
2 電商背景下縣域農產品“上行”的解決措施
2.1 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
好的農產品需要具備當地特色,適合當地種植,且質量好,品質優。比如贛南臍橙,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江西省贛州市特產。贛州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獨特,春早、夏長、秋短、冬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9—11月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極利臍橙栽植。其中春季多雨,溫暖濕潤,有利臍橙生長開花結果;秋冬晴朗、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極利臍橙果實糖分積累,能滿足臍橙種植的氣候需求。贛南臍橙作為江西省唯一產品,入圍商務部、質檢總局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的地理標志產品清單。2016年,贛南臍橙品牌價值達到668.11億元,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價值榜榜首,被列為全國十一大優勢農產品,榮獲“中華名果”稱號。
贛州市選擇了適合當地種植的臍橙,將優質的臍橙產品打造成了一個品牌,在保障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該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產品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其他地區同樣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選擇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提高其質量,打造優質品牌,促進農產品“上行”[3]。
2.2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傳統農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是未經加工的初級農產品,農產品附加值低,缺少議價能力,農戶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通過各類技術手段和工藝,挖掘農產品附加值,延伸農產品價值鏈,從而提升農產品價值。例如通過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采用新穎包裝等手段來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改變傳統農產品“土”的形象,促進農產品“上行”。
2.3 和大型物流企業合作,破解“物流瓶頸”
當前,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為此,應促使各縣域農產品種植戶和大型物流企業合作,破解“物流瓶頸”。比如平度市商務局聯合青島順豐快遞在葡萄包裝的研發上下功夫,攻克了一系列的難題,在全國獨家推出了葡萄的氣囊式包裝,徹底解決了葡萄的快遞問題。這一創舉極大地促進了農產品上行。據統計,2016年,葡萄上市不到一個月,平度市大澤山葡萄通過電商銷售就超過4萬單,快遞費超過100萬元,銷售額超過200萬元,開創了歷史新紀錄。葡萄包裝研發使順豐快遞嘗到了甜頭,為此,順豐快遞又推出了羊肉包裝、青島大蝦包裝等,包裝難題的破解帶來了農產品旺盛的“上行”[4]。
2.4 “上行”需要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賣生活
通過互聯網手段賣產品,尤其是單品,無法回避激烈的價格競爭,單純的賣產品很艱難。此前,很多農產品交易大多由農戶與收購個體之間進行,而大部分收購者都是一些小商小販,在收購過程中不斷壓榨農民,導致農民并未獲得應得的利益,造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因此,要轉變思維,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賣生活,以賣食療配方、賣情懷、賣故事、賣功能組合等方式,提升競爭力。
2.5 培養發展農產品“上行”的專業技術人才
要解決農產品上行問題,就需要重視人才培養。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對于主動來農村發展的技術人才給予一定的獎勵與補助,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給縣域農產品“上行”吸引人才,從根本上解決縣域農產品“上行”難題。
3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賣生活,培養發展農產品“上行”的專業技術人才等措施,可有效解決當前電商大環境下縣域農產品“上行”存在的問題,為更多地區農產品“上行”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廖立桂.縣域農產品上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以廣西橫縣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7,32(4):61-64.
[2] 陳曉欣.葫蘆島市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上行難”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8(8):41.
[3] 肖頻.湖南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7,31(1):54-56.
[4] 湯晨,陳夢瑤,余洋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產品上行發展的再思考:基于靈寶市的調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0):43-4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