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芝 陶永貴
摘 要 隨著人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當下廣大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壩美鎮是廣南縣蔬菜生產的重要核心區,壩美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本地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基于此,介紹了壩美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了其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云南省廣南縣壩美鎮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52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壩美鎮位于云南省廣南縣北部,是廣南縣旅游小鎮,也是廣南縣蔬菜主要種植地之一。壩美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本地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盡管當前壩美鎮農產品質量在總體上是安全的,未曾出現過有較大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壩美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自2012年廣南縣農業與科學技術局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以來,2014年壩美鎮也成立了壩美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實行農業技術推廣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監管運行機制,并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相關制度和措施,重點對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進行例行檢測。當前,壩美鎮被列為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鄉鎮,配備了較完整的農產品農藥殘留速測設備和專門的化驗室,使農產品農藥殘留例行檢測工作轉入正軌。
1.1 建立了鎮、村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
為了進一步提高果蔬等農產品的質量,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量,杜絕不合格的農產品流入市場,確保人們吃到安全放心的果蔬,2016年,在壩美鎮15個村委會掛牌成立了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站,并確定了一名村級監管員,負責本行政村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1.2 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
壩美鎮有2名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建立了獨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實驗室內配有儲存藥品及樣品的電冰箱、空調等設備以及農藥殘留速測儀及相關儀器,設備比較齊全,方便開展水果及蔬菜等農產品農藥殘留速測檢測工作。自201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成立以來,壩美鎮檢測員積極開展果蔬等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現已經完成轄區內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2 315個樣品,其中蔬菜1 736個樣,涉及白菜類、綠葉菜類、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蔥蒜類、根菜類、薯芋類和水生蔬菜類等,椪柑、蜜橘等水果類518個,食用菌類61個,檢測結果合格率為99.96%,符合上級要求的檢測合格率。
1.3 加強農業投入品的市場監管
加大對轄區內農(獸)藥、肥料、飼料等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檢測力度,嚴防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流入生產環節。督促指導生產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建立生產經營檔案記錄臺賬。利用街天群眾聚集、下村工作等便利多渠道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工作。積極配合縣農科局植保站、檢測站、農業綜合執法股等上級業務部門開展農資市場檢查,積極組織開展農藥及農藥使用專項整治行動,與農資銷售店簽訂安全責任書及安全承諾書,有效規范了農資市場秩序,并且在源頭上加強了農業投入品的監管,確保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流入生產基地。
1.4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
牢固樹立“管理寓于服務、服務貫穿管理”的理念,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工作,普及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科學種植知識等等。利用壩美鎮街天群眾集中的便利到街上向農戶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材料。積極召集群眾開培訓會,普及科學種植知識,講解農產品安全法律法規等。同時,緊緊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蔬菜、水果疫病防治等生產技術,加強對果蔬生產基地、種糧大戶、蔬菜大戶、水果種植大戶、農資經營戶的培訓。通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科學種養水平,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增強了市場的競爭力。
2 壩美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
消費者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全面,一些表面光鮮的蔬菜、水果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但其是否屬安全食品,并沒有相關部門出示的檢測報告,只是片面地認為外表好看、口感好就是好的食品,意識不到其是否存在食用安全隱患,不知道農藥殘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即使食用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只要沒有出現中毒死亡現象,也就不會有人提出質疑,而生產者恰好利用消費者的這一意識弱點來獲取經濟利益,導致生產、消費存在著兩方面不確定的安全隱患。
2.2 農產品安全生產制度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完整,生產者的可追溯檔案記錄不完整。大多數農產品生產者的生產檔案不完整,有些甚至是形同虛設,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不明,消費者無法辨別質量問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農殘檢測只對源頭生產者起指導意義,對不合格農產品的處理缺乏實質的政策支持,不合格農產品既不能沒收,也不能責令下架,更不能銷毀,執法存在一定的被動性。
3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建議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事關重大,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和消費者的身心利益,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加強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勢在必行,且需要社會各個主體共同參與。
3.1 加強領導,落實監管責任
各部門之間要加強組織協調,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落實監管責任。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相關要求,制定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同時,相關行業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3.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
3.2.1 完善健全村級監管體系
鄉鎮要進一步核實村級協管員的具體人員和業務能力,落實村級協管員職能,充分發揮協管員的生產源頭把關和安全巡查等重要作用。
3.2.2 完善健全鎮級檢測體系
1)在監管機制上,可以考慮在鄉鎮農技站增設農業執法人員,通過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培訓、考試、發證等形式,讓每個鄉鎮有1~2名有執法資格的農技人員,負責做好本轄區的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源頭可控,有生產安全保障。2)各種植戶、合作社要積極配合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對產地農產品進行快速檢驗監測,積極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產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工作,收集、報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配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
3.2.3 完善農業標準體系
1)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積極鼓勵和引導壩美鎮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使主要農產品生產全部有標準可遵循。2)健全完善農業標準化工作制度。具體抓好標準培訓與推廣制度、質量安全責任制度、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質量追溯制度等4項制度建設。
3.3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1)向廣大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云南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健康消費知識,營造全社會農產品安全良好氛圍,倡導農產品質量安全“人人有責、全民參與”。2)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檢驗檢測、例行監測、抽樣檢驗檢測和綜合監管工作,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3)與各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合作協調聯動機制,互通信息,及時有效開展農產品安全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4)舉辦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班,同時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加強對于禁用農業投入品的宣傳。
3.4 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經營者的監管
廣大農資銷售商是產生農產品生產安全隱患的源頭,因此,應與農資銷售商簽訂銷售承諾書,同時督促銷售商做好進貨登記和銷售登記。1)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經營者的監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農資銷售者的檢查工作,充分發揮農技部門在農藥流通中的疏導作用,阻止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在市場上流通。2)要在農村加強質量安全法制宣傳,讓廣大農民懂得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農藥是違法行為。建議各村在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時,將農產品安全生產方面的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管理,并把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生產質量可靠的農產品列入農村道德建設規范,加強鄰里監督,增強農民的自律意識。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約束作用,加強對農藥、化肥的使用和農業安全生產的指導和檢查。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