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珍 陸文科 覃瑞德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期農業科研機構“三農”服務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勢下,農業科研機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的角色變的愈加重要,其不單單能夠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通過科技平臺滿足居民科研技術方面的需求,同時也能夠通過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使得農民可以緊跟新時代的發展步伐,掌握最新的農業技術。此外,農業科研機構還可以幫助鄉村企業發展為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推動三大產業之間的融合。基于此,探究農業科研機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 農業科研機構;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54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全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1]。鄉村振興是將提升農業現代化作為根本目標,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根本目標,通過對改革的深化,實現了城鄉共同發展。
農業科研機構作為農業科學試驗的重要支撐平臺,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引領以及示范作用。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業科研機構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開始向農村區域聚集[2]。農業科研機構如何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促進產業發展融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引領作用,是目前學術界以及科研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對其展開研究,具有深遠的實踐與理論價值。
1 農業科研機構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
1.1 農業科研機構助力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農業科研機構能夠推動農村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有效轉變農業生產模式和農村生產關系、治理體系以及生活方式,對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能夠實現共同富裕,形成文明鄉風。農業科研機構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構建農業科研機構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與關鍵內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科研機構的引領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農業科研機構加快了鄉村振興進程
伴隨著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業生產要提升產量、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當前,農業生產模式正在快速朝著農業機械化、科技化轉變,對于高質量、高品質的農業產品需求量持續提升,需要農業科研機構給予技術支持。在“互聯網+農業”以及“農機+農藝+農事”等服務模式下,機藝融合、綠色環保、高效節約、智能安全、綠色環保等農業技術逐漸成為農業技術研發、創新以及推廣的根本導向。為了滿足農業技術發展的要求,需要農業科研機構提升管理服務的高效率與高質量,加快技術研發,提升服務滿意度。
2 農業科研機構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的舉措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無法離開科學技術的保障。農業科研機構的服務對象為農民,因此需要扎根農村,為農業科技創新以及成果轉化提供平臺和窗口。有效發揮科研機構本身的科技引領作用,幫助農村更快發展,并最終完成彎道超車,提升農村的發展水平,有效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
2.1 以科技平臺提速鄉村振興進程
有效整合優質學術資源,構建服務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學術交流平臺。緊緊圍繞特色農業、體驗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等產業,豐富農業科技課題研究,有效推動農村產業化體系的構建。充分發揮農業科研機構的科技優勢,使用高新技術建設科技信息服務站,為科學扶貧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此外,還可以構建科技館,培養市民對科技的愛好與創新意識。科研機構要促進科普力量向鄉村轉移,有效推動鄉村科普載體的充分發展。最重要的是構建與科研人員保持緊密聯系的平臺,為鄉村振興提供一定的人才資源。
2.2 以技術推廣體系提升農民科技技能
強化學校與當地的有效銜接,組織更加高效的農業產業技術服務團隊充分發揮新農村服務基地、農業試驗站以及農業產業創新等相關平臺的作用。在農村構建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以及科技園等相關創業資源。推動校企之間的有效整合,和地方職業院校、高校進行交流合作,全面推動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農業向專業化、商品化以及現代化發展[3]。從我國農業發展情況出發,強化基層科研機構的構建,培育基層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開展創業與就業培訓,全面提升農民的科技知識與技能。
2.3 以龍頭企業整合優勢資源
農業科研機構依托自身的科技以及社會資本,打造農村各項資源深度融合的龍頭企業,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在鄉村振興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科研工作者的培養,缺少技術,即便是政府給予再多的扶貧款,對于鄉村建設也是杯水車薪,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區域經濟發展,要么要增加要素投入,要么要提升組織效率,在一些資金投入不足的區域,可以通過提升組織效率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鼓勵更多的企業上市,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逐漸發展為鄉村龍頭企業。提升主營業務,鼓勵企業將優勢產業做強,將非優勢產業轉交給其他的優勢企業來做,產生優勢互補。對于一些非戰略性的國企,建議采用管理資本的形式加強管理,通過農業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融合,打造出更多的鄉村龍頭企業。
2.4 以模式創新推動三大產業融合
從本質上看,鄉村振興就是鄉村以及農業的發展,產業興旺是其中的關鍵性內容。伴隨著農業科研試驗基地融合作用的持續發揮,科研+企業+農戶的模式將會進一步推動農村與農民的發展。農業科研機構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及特種作物生產與加工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尋求新的突破。傳統常規作物在種植環節結束以后,農民通常只是銷售那些未經加工或者是粗加工的產品。因為精加工以及包裝等銷售環節的欠缺,農產品本身的附加值并不高,沒有能夠產生標準化的生產、銷售以及加工等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可是,科研機構與企業、農戶的合作可以實現綠色產品的深加工以及標準化生產,推動科研成果的推廣與轉化速度,有效的提升產品本身的附加值,加強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收入,為農民的穩定增收提供扎實的產業支撐[4]。
參考文獻:
[1] 張照新.以鄉村振興戰略引領新時代農業農村優先發展[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3):34-39,77.
[2] 熊小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方略——“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1):138-143.
[3] 張喜林.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業科研單位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農業與技術,2018,38(3):151-152,158.
[4] 王小兵,康春鵬,呼亞杰.以智慧鄉村行動示范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從海南省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看鄉村振興[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6):7-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