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蕭 李永荷 楊晉 楊先義 余剛國
摘 要 畢節市中藥材產業具有種質資源良好、中藥種類豐富、民族藥與民間驗方多等優勢,近年來,畢節市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成立畢節市中藥產業發展辦公室(畢節市中藥研究所)及產業發展專班,將中藥產業納入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產業,由市領導領銜推進,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助推了脫貧攻堅工作。基于此,從畢節市氣候條件出發,對全市常見的10種中藥材種植適宜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全市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中藥材;氣候條件;種植區規劃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59
“黔地無閑草,遍地皆良藥。”獨特的氣候環境使得畢節市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地域特色鮮明,中藥材品種豐富、分布廣,是貴州乃至全國中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區域內主要種植有天麻、半夏、續斷、苦參、織金頭花蓼等品種,并培育了“大方天麻”“赫章半夏”“威寧黨參”等全國具有影響的品牌,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認證[1]。因此,結合畢節試驗區“生態建設”這一主題,賦予其新的內容和要求,寓中藥材產業于生態建設中,使之不斷發展壯大,鼎立于助農增收的產業之間,這是一個戰略長遠而又意義重大的愿景。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在適宜的地方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這對于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生態建設成果、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具有重大意義。
1 畢節市發展中藥材產業優勢分析
1)產業規模大。根據初步統計,畢節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超過3.33萬公頃,產值超過15億元,而且隨著農村產業革命的推進,全市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產值持續快速增長。2)產業格局大。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不僅惠及廣大農戶,而且培育出許多中藥材種植專業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專業戶,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有效帶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3)產業品牌響。畢節市一直注重中藥材產品的品牌建設,從建立市級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畢節市“烏蒙山寶·畢節珍好”、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方面出發,打造、打響全市中藥材產品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大方天麻”“大方冬蓀”“織金竹蓀”“威寧黨參”“赫章半夏”“織金頭花蓼”“織金續斷”等均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4)產業組織形式多。全市已初步形成帶動作用較強的中藥材種植組織形式,即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戶單戶獨立經營等組織模式。其中,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在規模、產值、效益等方面占有較大的比例,部分中藥材加工企業已實現訂單化生產。
2 畢節市氣候條件概況
畢節市地處貴州省西北部,位于東經103°60′~106°76′、北緯26°36′~27°43′。地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約為1 511 m,全市海拔差高達2 443.6 m,由于海拔相對高差大,垂直氣候變化特征明顯,立體氣候資源豐富,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為農業、林業、牧業的分層立體布局提供有利條件,有利于農業發展的多樣化。畢節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亞熱帶季風氣候比較明顯,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 022 mm,年平均氣溫為13.4 ℃,東西部溫度差異明顯,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247.3 h,分布為西多東少,無霜期為250 d左右。畢節市各縣區氣候各有特點,如威寧縣被稱為“陽光城”,大方縣常年多霧,織金縣是全省暴雨中心,而赫章縣因受地形阻擋作用影響,年平均降水量為全省最少。因此,在中藥材規劃種植時,氣候是第一考慮因素。
3 畢節市中藥材種植區規劃建議
3.1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天麻和蜜環菌均喜涼爽濕潤氣候,在0 ℃左右都能安全越冬。蜜環菌菌索在 8℃左右開始生長,種麻在15 ℃萌發,生長適溫均為25 ℃左右。總體要求為年平均氣溫10 ℃左右,冬季不過于寒冷,夏季較為涼爽,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70%~90%。因此,天麻的規劃發展區應選擇規劃在高中山溫涼濕潤天麻的原生地(海拔1 700 m以上),主要在七星關區的青場、野角、長春、放珠、撒拉溪、阿市、水箐;大方縣的大方、羊場、高店、文閣、達溪、瓢井、興隆、八堡、雨沖、星宿、沙廠、黃泥、鳳山、六龍、安樂,黔西縣的重新、金碧、永燊,金沙縣的安洛、大田,織金縣的后寨、中寨、三塘,納雍縣的鬃嶺、王家寨、龍場、豬場,威寧縣的哲覺、麻乍、黑石頭、石門,赫章縣的財神、朱明、哲莊,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的普底、金坡、大水、仁和、戛木。
3.2 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t.]
半夏喜溫和、濕潤氣候和蔭蔽環境,怕干旱,忌高溫。研究發現,地溫高于8.5 ℃,氣溫高于8 ℃,半夏幼苗萌動,地溫高于14.7 ℃,氣溫高于13.6 ℃,葉片才能出土,生長最適溫度在20~25℃,低于13 ℃或者高于30 ℃均出現倒苗現象。半夏需陽光充足又忌烈日直射,根系淺,吸收能力有限,適宜在潮濕的土壤中生長,土壤含水量在20%~40%時生長較為適宜,干旱缺水易倒苗,排水不良則會造成塊莖腐爛[2-3]。因此,半夏種植區的規劃宜在高中山、高原溫涼濕潤地區(海拔1 700~3 000 m),主要有七星關區的長春、阿市、吉場、朱昌,大方縣的鳳山、星宿、羊場、貓場、八堡、興隆,納雍縣的羊場、豬場、龍場,威寧縣的羊街、小海、大街、兔街、云貴、石門、黑土河、龍街、雪山,赫章縣的財神、朱明、結構、可樂、安樂溪、河鎮、德卓、輔處、雙坪(北部)、平山、野馬川、鐵匠。
3.3 續斷(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
續斷喜較涼爽和濕潤的氣候,耐寒,忌高溫,忌連作,高溫時續斷只花不果,不易收到種子,且易患病,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上種植,適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在干燥地區或質地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栽培,不僅生長不良,而且容易染病死亡,多雨地下部易發病腐爛,夏季高溫達35 ℃以上時停止生長[4-7]。因此,續斷種植宜規劃在高中山溫涼濕潤地區,主要在七星關區的朱昌、千溪、田壩、陰底,大方縣的文閣、羊場、黃泥塘、貓場,納雍縣的羊場鄉,威寧縣的二塘、東風、猴場、龍場,赫章縣的平山、六曲、古基、哲莊、財神、安樂。
3.4 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 L. T. Shen]
黨參屬喜光藥用植物,喜溫和涼爽氣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生長要求充足的光照時間,怕澇,要求年降水量610~770 mm,對溫度要求高,要求≥0℃積溫3 800 ℃以上,≥10℃積溫2 600~3 300 ℃,年均溫7.9~10.3 ℃,最適生長溫度10~20 ℃,溫度過高或過低均對生長和品質不利[8-11]。因而黨參種植區宜規劃在日照充足,氣候溫涼濕潤的威寧縣的哲覺、黑石頭、岔河、海拉、麻乍、秀水、哈喇河、雙龍等鄉鎮。
3.5 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何首烏對氣候條件的適應性較強,耐寒,喜濕潤、溫和氣候和陰濕的環境,怕水澇[12]。種植地區宜規劃在中中山、高中山溫和濕潤地區,主要在七星關區的朱昌、田壩、陰底、岔河、千溪,納雍縣的寨樂鄉、維新鎮,赫章縣的平山、財神、野馬川,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的金坡、仁和、普底、戛木管理區。
3.6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
虎耳草喜陰涼,忌高溫,耐寒性較強,葉片肉質、肥厚,具有較強的抗旱力,最適宜生于海拔400~4 500 m的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巖隙[13]。種植地區宜規劃在中中山溫和濕潤虎耳草原生地,主要在七星關區的朱昌、千溪,威寧縣的二塘、龍場、新發,赫章縣的六曲、達依、平山、水塘。
3.7 重樓(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 Hand. -Nazz.)或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 ?( Franch.) Hara]
喜涼爽、陰濕、水分適度的環境,既怕干旱又怕積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氣溫5 ℃、最低氣溫2.6 ℃即能出芽生長,最適生長溫度16~20 ℃[14],宜規劃在高中山溫涼濕潤重樓原生地(海拔1 700 m以上),主要在七星關區的何官屯、水箐、野角,納雍縣的豬場,威寧縣的羊街、黑石頭、哲覺、海拉,赫章縣的達依、六曲、哲莊、平山、古達、威奢、羅州、雙坪、鐵匠、輔處。
3.8 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黃精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陰濕的環境,耐寒,對氣候適應性較強[15]。種植地區宜規劃在中中山溫和濕潤地區,主要在七星關區的海子街、小壩、八寨坪,大方縣的羊場、理化、核桃、小屯、貓場,納雍縣的陽長、豬場,赫章縣的財神、安樂溪、結構、朱明、六曲、古基、哲莊、輔處、雙坪。
3.9 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前胡喜溫和氣候,耐干旱,耐寒,怕澇,宜氣候溫和地區,土壤以肥沃、疏松、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砂質壤土為優[16]。其種植地區宜規劃在中中山溫和濕潤地區,主要在七星關區的千溪、海子街、小壩、八寨、對坡、大銀、燕子口,大方縣的大方、羊場、黃泥塘、六龍、核桃,納雍縣的龍場、寨樂、豬場、昆寨。
3.10 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百合喜冷涼、濕潤氣候及半蔭環境,喜日照,怕強日照,氣溫在16~29 ℃最適宜生長發育,日平均氣溫低于5 ℃或高于30 ℃時影響生長,或處于休眠狀態[17-19]。其種植地區宜規劃在高原溫涼濕潤和中中山溫和濕潤地區(海拔1 300~2 200 m),主要在七星關區的鴨池、長春、千溪,大方縣的羊場、黃泥塘、六龍,黔西縣貴畢路沿線的素樸、鐘山、谷里、城關、林泉,威寧縣的哲覺、黑石頭、麻乍、幺站、觀風海、牛棚、迤那。
參考文獻:
[1] 黃嵐.畢節多渠道發展中藥材產業[J].中國農村衛生,2015(15):33-34.
[2] 羅玉友,劉慶剛,田劍平,等.大方縣圓珠半夏栽培氣候適應性分析[J].農技服務,2016,33(6):149.
[3] 劉躍輝,周哲健.人工栽培半夏的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5,26(2):129-130.
[4] 魯菊芬,郭喬儀,王洪,等.大姚縣續斷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6(4):34-35.
[5] 段彥君,張梅芳,段忠,等.大理州續斷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6(6):28-29.
[6] 李天祥.祿勸核桃林下續斷仿野生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16(8):19-20.
[7] 尹存彬.續斷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4):25-26.
[8] 秦仁艷.道真縣洛黨參種植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196,198.
[9] 胡寶平,安寬暢.鳳縣黨參生長的氣候條件與規范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6(12):33-34.
[10] 胡寶平,安寬暢,南方.鳳縣黨參生長的氣候條件與GAP栽培技術[J].陜西氣象,2007(1):42-43.
[11] 常麗.山西省長子縣適宜黨參生長的氣候條件分析[J].北京農業,2013(9):152-153.
[12] 蔣興芝.中藥材何首烏高產種植技術[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8(10):72.
[13] 林紹生,陳義增,饒炯.虎耳草生長習性及開發利用[J].北方園藝,1999(4):64.
[14] 廖朝林,張國華,由金文,等.七葉一枝花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72.
[15] 霍延風,陳硯濤,章衛華.石臺縣山地氣候條件下種植多花黃精的可行性分析[J].農技服務,2017,34(13):105-106.
[16] 畢勝,閆龍民,彭東.山東紫花前胡的規范化種植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7(1):42-43.
[17] 陳夢圓.修文縣種植食用百合氣候適應性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35(15):101-102.
[18] 周世德,寧惠芳.蘭州百合適宜生長的氣候條件分析[J].甘肅氣象,2001(3):34-35.
[19] 王心中,吳志科,呂昆坤,等.龍山百合種植氣候適宜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1):7126-7127,716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