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航
摘 要 隨著河蟹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對于河蟹養殖技術方面的要求也逐漸提升。為了能夠保證養殖戶盡快掌握河蟹養殖技術,增加其經濟效益,對河蟹放養前的準備工作、蟹種放養、水稻種植要求、河蟹養殖日常管理等進行了綜合分析,以此來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水平。
關鍵詞 北方;稻田養殖;河蟹;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94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73
1 放養前期準備工作
1.1 選擇田塊
根據北方稻田河蟹養殖的需要,養殖戶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田塊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水源相對較為充足的地方,且要求水質好,無污染。此外,要求田塊具有方便的排灌條件和較強的保水性,為河蟹生長營造良好的條件[1]。
1.2 田間整理
河蟹能否健康生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產環境。而田間整理為稻田河蟹創造了足夠的活動空間,不但有助于河蟹的生長,而且對于預防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養殖河蟹的稻田要求田埂高度設置在70 cm以上,頂寬50cm以上。環溝需要挖在距田埂內側1 m左右,溝寬80~100 cm,深度50 cm,坡度比例為1.0∶1.2,并確保溝與溝之間相通。田間整理需要在泡地之前完成,且整地時要適當翻耕。總而言之,要保證田間旱而不干、澇而不淹的標準[2]。
1.3 田塊消毒
當完成上述準備工作后,還需做好田塊消毒工作。通常情況下,選用生石灰75~125 kg·667 m-2或漂白粉7.5~12.5 kg·667 m-2對田塊進行及時消毒。
1.4 防逃設施
在稻田河蟹養殖過程中,要合理設置防逃設施,確保其高出地面60 cm,并且防逃膜要向內側傾斜10°,切勿有褶皺,接頭處應光滑無縫隙,拐彎處呈弧形。
2 蟹種放養
2.1 蟹種選擇
蟹種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河蟹的產量,在選擇蟹種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選擇一齡蟹,并且要具有頑強的活力、肢體完整,不存在任何瑕疵,無病且體色有光澤。其中主要以80-160只/kg為最佳[3]。
2.2 蟹種消毒
在蟹種投入到養殖池前,要對其進行消毒,將蟹種置于20~40 mg·L-1的高錳酸鉀中浸泡10 min左右,還可選用2%~5%的食鹽水侵浴進行消毒。通過對蟹種進行消毒處理,不僅可以消滅蟹種身上的寄生蟲,而且還有助于將其攜帶的細菌殺死。
2.3 春季暫養管理
河蟹養殖的轉化率能否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春季暫養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同時,暫養管理還影響著養殖經濟效益以及養成規格。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需要設置暫養池,暫養池面積要占養殖總面積的10%~20%左右,每年的4月20日后方可將蟹種放養在暫養池子中,養殖密度為1 800~3 200只/667 m2。當確定完養殖密度后,由于河蟹種越冬時間較長,為在此階段保證其營養,需將優質餌料投放于暫養池中。同時,養殖戶要定期換水,為河蟹的正常生長脫殼創造良好的水源環境。通常情況下,蟹種需要暫養50 d左右,待施完分蘗肥后將其投放在稻田中。
2.4 放養密度
最佳的放養密度宜控制在60~80只/kg的一齡蟹500~600只/667 m2。根據稻田河蟹養殖標準,保證水質環境、放養規格以及密度等。
3 水稻種植基本要求分析
3.1 選擇優良品種
水稻種植要選擇抗病害能力強、耐肥力強、抗倒伏的品種。
3.2 插秧
根據水稻種植技術要點,需在河蟹放養前提前完成插秧工作,每年的5月前為最佳插秧時間。插秧工作的合理安排為盡早投放蟹種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水稻栽插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將環溝占地補回,可充分發揮邊行優勢,以此來提升水稻的總體產量。
3.3 施藥
養殖戶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在插秧之前進行封閉除草處理。農思它為常見的除草藥劑,其使用劑量為0.25 kg·667 m-2,也可選用0.1 kg·667 m-2的丁草胺與0.1 kg·667 m-2的農思它進行混合除草,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切勿在插秧后進行噴藥除草,投放的蟹種會吃掉雜草。對于部分大型雜草,需要人工方式進行拔除。在蟲害的治理過程中,可選擇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避免對河蟹造成影響[4]。
4 河蟹養殖的日常管理
4.1 投餌
河蟹越冬的時間相對較長,一般情況下需要經歷4~5個月時間,在此漫長的時間內,其體內的營養會消耗殆盡。而相關實踐表明,河蟹的養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河蟹能否順利完成第一次脫殼。基于此,無論蟹種來源、身處于何種池內,都需要及時投放餌料,為其提供豐富的營養,使其順利完成脫殼。在實際的投喂過程中,需要在上午與傍晚投喂兩次,以傍晚投喂為重點,占據全天投放餌料量的2/3左右。
4.2 換水
水源對于養殖河蟹的稻田至關重要,養殖戶要做好定期換水工作。一定要保證水源的充足性,并且要求水質無污染。春季稻田水位應控制在10 cm左右,而夏季高溫季節,則需要將其控制在20 cm。同時,對于換水時間也有要求。一般夏季保證10 d換一次水,春秋季節7 d換水2~3次,換水量控制在1/2即可。具體的換水次數應根據稻田水質情況而定。此外,換水時間應控制在3 h以內,切勿讓水溫超過5 ℃,嚴格控制好換水工作。
4.3 病害防治
蟹病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重點要把控好3個環節的工作,即蟹種消毒、底質消毒、水質消毒。尤其在高溫的季節,要保證經常對環溝水進行消毒,以此來降低蟹病的發生率。在消毒過程中,可采用生石灰10~15 kg·667 m-2進行消毒,也可以采用其他凈水劑進行消毒。
4.4 巡田
在稻田河蟹養殖過程中,巡田是最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工作。尤其在特殊天氣以及早晚間,必須加強對田間的巡視,注重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影響河蟹生長的不良因素,以及有無病蟹、死蟹等。除此之外,還要避免河蟹天敵進入稻田中,例如青蛙、水蛇、老鼠等。
5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北方特殊的環境限制,稻田河蟹養殖難度較高。為了保證河蟹的養殖效益,養殖戶需要嚴格執行河蟹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科學養殖。在具體的養殖過程中,必須樹立科學的養殖觀念,做好河蟹養殖前期準備工作,同時要注重細節方面管理工作,只有保證各項工作得到科學落實,才能夠提升河蟹養殖的總體效率,進而全面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春玲.北方地區稻田河蟹當年養成技術[J].農村養殖技術,2003(9):18.
[2] 趙振吉.北方高寒地區河蟹養殖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23):83.
[3] 付維清,張麗娟.河蟹稻田養殖管理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12):23.
[4] 許洪杰,劉進軍.河蟹養殖中常見疾病與防治[J].科學養魚,2017(10):8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