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兵 韓益飛 丁建平 吳驥飛 郁冬 潘國云 王峰

摘 要 冬春季節氣溫低、氣候干燥,為提高產量、促進生長,大棚、小拱棚、地膜等以塑料薄膜覆蓋為基礎的生產技術被廣泛應用。實踐證明,通過這些保溫保濕措施,能有效提升棚內土壤溫度,提高空氣和土壤水分含量,促進了作物產量的顯著增加。但施用農膜塑料薄膜后,回收利用工作沒有到位,導致農業廢棄物白色污染嚴重。基于此,以江蘇省如東縣為例,普查了該縣農膜使用、回收利用現狀,分析了當前農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如東縣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農膜殘膜;回收利用;江蘇省如東縣
中圖分類號:X7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88
自20世紀起,我國推廣應用農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動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但是,隨著農膜的常年使用,尤其是地膜,厚度低、韌性差、回收難,廢舊農膜在農田中大量殘留且無法快速降解,對土壤結構造成了破壞,嚴重影響作物出苗、生長、產量和質量。為做好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一批)》[1],建議利用廢農膜等農林廢棄物,通過物化處理和改性處理塑化造粒得到再生料,加工再生料制成再生產品;2017年,原農業部印發了《農膜回收行動方案》[2],詳細闡述了開展農膜回收行動的必要性,并對區域重點及技術措施進行了細致分解;2018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3],要求到2020年江蘇省農膜回收利用率每年提高7個百分點左右,確保到2020年達80%以上、到2022年力爭達到90%。2018年年底,如東縣正式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普查和如東縣大豫鎮春西蘭花生產基地地膜殘膜回收利用試點項目,對全縣農膜生產、使用、回收利用情況及土壤殘留狀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摸底。
1 如東縣農膜使用、回收利用現狀
如東縣農膜主要應用在蔬菜瓜果生產上,農戶對農膜覆蓋栽培技術掌握程度高。如東縣蔬菜年播種面積31 133.33 hm2,其中大中小棚播種面積約4 666.67 hm2,地膜覆蓋栽培面積約6 973.33 hm2。蔬菜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農膜的大量應用實現了提前上市、增加產量、提升質量。
1.1 農膜生產、使用情況
如東縣農膜年使用總量1 847.6 t,其中地膜年使用總量456.5 t,主要應用的地膜為普通聚乙烯薄膜,各種厚度的占比情況為:0.004 mm的占75%,0.006 mm的占12%,0.008 mm的占8%,0.01 mm的占5%。地膜覆蓋栽培總面積為6 978.40 hm2,主要運用于西甜瓜、甘藍類、馬鈴薯以及茄果類蔬菜,具體使用情況見表1。
1.2 農膜回收利用情況
全縣農膜年回收總量1 681.3 t,回收率91%,其中地膜年回收總量314.5 t,回收率68.89%,不同農作物農膜回收利用情況見表2。地膜回收主要采用人工撿拾的回收方式,每667 m2地膜回收作業成本為60元,地膜收購均價0.6元/kg。全縣現有回收點5個,回收企業1家,主要分布于使用地膜較多的大豫鎮等4個鎮區,年回收處理地膜能力約200噸。地膜回收后焚燒的占3%,填埋廢棄的占22%,公司收購的占75%。
2 如東縣農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非標地膜市場占有量大
雖然國家已經頒布了地膜國家標準GB13735—2017,要求地膜的最小標稱厚度不得小于0.01 mm,但是市場上小于0.01 mm的地膜仍然很多。1)小拱棚、中棚和大棚上覆蓋的農膜因為生產操作需要,農戶不得不購買抗拉強度高、厚度符合標準的農膜,這部分農膜基本都是回收后再利用,但對只要求保墑、保溫的地膜,農戶不愿意提高成本。2)出于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的誘惑,大多數經銷商雖然對禁止使用非標準地膜的政策有所了解,但銷售行為仍然存在。3)使用地膜覆蓋的農戶多為希望農產品提前上市或者獲得更好品質農產品的種植大戶,這些大戶的田基本都是土地流轉而來,他們對農膜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但由于不需要對土地再流轉后的耕地質量承擔任何責任,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的考慮也就少了很多。
2.2 回收利用企業積極性低
鄔陽等[4]調查發現,玉米、葵花的地膜回收利用總成本約1 354.5元/hm2,馬鈴薯地膜回收利用總成本約651.8元/hm2,而回收再利用產品價值258元/hm2。回收利用成本與產出相差較大,企業運營虧損,對該項工作積極性低。
農膜初級回收利用過程可分為回收、清洗、破碎、包裝或造粒,在這些工序中,清洗過程將產生一定量的廢氣、廢水。自2017年開始,如東縣環保局應上級要求,已經不再新批廢氣、廢水增量或該類型的企業經營許可。長遠來看,原有的農膜回收利用企業也需要進一步提檔升級,盡早實現零污染物排放,才是最終目的。
2.3 回收網點數量少、收購網絡不完善
目前,如東縣的地膜回收主要依靠廢品收購站,而一般的地膜由于比較薄再加上含泥量較大,很多收購站都不愿意收購,回收網點不能滿足地膜回收的實際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膜的回收。如東縣農膜回收高峰期集中在春提早栽培結束的5—7月,這個階段回收時間短、回收數量大,現存的回收點無法在該時段內快速擴容并迅速配齊回收工人。
3 建議和對策
3.1 完善回收利用網絡
將鎮(區)分管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鎮農技服務中心主任作為主要負責人,各村村委主任作為具體實施成員,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納入對縣對鎮、鎮對村的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內,使該項工作制度化。全面推進農膜回收專業化,在各鎮(區)選取硬件條件好、工作配合的回收點,掛牌定點實施保護價回收,或者舊膜按比例折換新膜。
3.2 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宣傳
在各鎮(區)人口密集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等,同時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微信推送等加大宣傳。在全縣營造濃厚的氛圍,讓廣大種植戶和社會各界都充分認識到殘膜對環境、土壤的嚴重危害。在掛牌回收點張貼回收補貼政策,充分調動全體農戶對廢舊農膜回收的積極性,將惠農政策公開化、透明化。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培訓力度,分對象(如企業負責人、農戶、鎮區廢舊農膜回收負責人等)開展對口培訓,及時傳達上級文件、會議精神,增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意識,提升回收利用技能,營造全量回收的濃烈氛圍。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根據如東縣生產實際,申請國家、省、市相關項目扶持,對地膜回收的種植戶給予適當的補助,補助一定的工人工資以及地膜差價,引導廣大種植戶使用標準地膜并且全量回收地膜。2)引進適宜地膜回收機械,減少回收過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回收效率。3)政府對農膜收購點給予一定的補貼,提高收購點收購農膜的積極性,同時積極聯系收購企業,解決廢舊農膜的去處問題。4)政府要加緊擬定更多傾向于對廢舊農膜再利用企業的優惠政策,如在用水、用電及稅收方面的配套政策,提升企業回收熱情。
3.4 加大執法力度
農業執法部門加大對全縣區域內的農資網點檢查,加強與工商部門的聯合執法力度,嚴禁售賣不符合國標的0.01 mm以下的地膜,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同時,推薦反推手段,對在用地膜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嚴格溯源。將舉報電話、郵箱等公布于眾,讓社會各界都參與監督,徹底從源頭上解決不達標地膜的流通。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一批)[Z].2012-01-0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膜回收行動方案[Z].2017-05-16.
[3]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Z].2018-08-24.
[4] 鄔陽,王建軍,郭艷瓊,等.內蒙古包頭市農用地膜污染治理現狀及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9(19):179-18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