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糧食主產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制約了我國糧食產業的穩定發展,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威脅。為解決農業灌溉問題,必須把節水灌溉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于此,分析了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關鍵詞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寧夏中衛市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89
“十二五”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市轄區在實施國土整治項目和灌區節水改造項目過程中,貫徹落實政府“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普及節水灌溉措施”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工作部署,陸續建成節水灌溉工程22處,規劃控制面積1.5萬公頃,完成投資2.5億元,涉及市轄區內所有鄉鎮。工程建成后,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工程規劃布局和運行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 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工程選址和規劃布局不適宜
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急于求成,導致建設一味追求大規模、快見效,而忽視了建設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部分水利工程節水灌溉設計脫離實際和客觀性,忽視了建設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如氣候、降水和當地作物季節性等,導致建成后使用價值較低。中衛市2013—2016年建成的節水灌溉工程都是在農業生產發展條件較好的老灌區,原有農田灌排體系比較完整,但是為了盡快完成節水項目建設任務,節水灌溉工程仍選在這些灌區,出現傳統渠道灌溉系統和節水灌溉系統并存且同時運行的情況,而相應沒有對田間配水和水費收繳機制做出合理調整,流轉企業更多地使用原灌溉渠系,造成節水灌溉工程形同虛設[1]。
1.2 部分工程不能正常投入運行
1)個別項目由于沒有充分考慮當地農業生產水平、地形條件和運行管理瓶頸等因素,規劃設計方案存在單個系統控制灌溉面積過大以及輸水管道調節控制措施不健全等問題,加之項目區群眾對工程設施、管道配件的保護意識較差和地方政府缺乏管護人員和經費等原因,幾乎沒有正常投入使用。2)對于個別已建成的滴灌工程項目,群眾不愿意使用,加上周邊農田由國土整治項目砌護配套了渠道、閘門等,當地群眾多次上訪要求廢棄滴灌工程,重新砌護渠道,致使工程無法調試運行直至移交使用。
1.3 部分工程不能發揮效益
中山市2013年建成的一項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是市政府確定的高效節水示范工程,規劃建設規模0.14萬公頃,新建18個滴灌系統,但因土地流轉受阻,實際建成0.09萬公頃,12個滴灌系統,由流轉企業負責管護使用。經了解,工程目前只有60%滴灌系統在運行使用。工程不能完全投入使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6點。1)因項目區土地并沒有整體流轉,有較多地塊仍由原農戶種植,仍然使用渠道輸水和大水漫灌方式,給種植公司使用滴灌造成不便,索性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2)針對種植結構進行的管道、設備和配水量設計與種植戶實際需求不相符,造成灌溉系統運行和供水達不到設計意圖,供水不均衡,而種植公司或個體種植大戶認為工程不能滿足使用,意見很大,使用積極性較低。3)節水灌溉設備制造工藝、參數、系列化程度不高,關鍵環節的閘閥、過濾器操作規程要求較高,投入運行后種植戶操作不當或者產品質量因素,頻繁出現故障,導致工程使用壽命短,損壞率高等,影響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4)節水灌溉工程主要由土地流轉企業或種植大戶負責使用管護,使用者操作水平不高、規范意識差,而且管護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工和材料費,所以有些使用單位只愿意在設備正常狀態下使用,一旦出現故障就不想投入資金進行維修,導致灌溉工程使用效率低。5)項目區渠系配套比較完整,灌溉用水供應能力相對充足,對比使用節水灌溉工程每年要更換滴灌帶等一次性損耗品產生的費用以及管護人工費、電費等,水渠灌溉成本相對較低,導致滴灌設施利用率低。6)部分農戶節水觀念落后,大水漫灌的意識和習慣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效節灌技術的推廣,這些正是造成節水灌溉設施利用率越來越低的重要原因[2]。
1.4 管護運行與技術保障不到位
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理需要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及專業的管理人員,并且需要不斷地加強人員培訓,才能管理和運行好灌溉系統。到2018年末,中山市建成的節水灌溉工程多達30處,但總體運行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工程使用單位(或個體)沒有組建管護機構,管護制度不規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在節水灌溉工程管理過程中,操作者簡單了解了基本操作規程就開始上崗操作,而后續操作培訓以及維修保養技能培訓等工作均不能按時進行,導致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容易由于操作不當出現故障,而維修保養技能不過關導致這些故障不能及時得到修護,從而導致節水灌溉工程利用率低。
2 提高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利用率的措施
2.1 優化工程選址和規劃布局
大力實施農業節水灌溉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措施,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舉措。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實施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僅2019年中衛市建設任務量就達0.67萬公頃。實施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科學合理的工程選址和規劃設計是關鍵。
在選址上,應綜合考慮項目區水資源供需實際情況、種植結構、產業結構、生態環境、農業生產特點等因素,以節約水資源、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為目標,優先在缺水、節水空間大、農業產業化條件好的區域實施節水灌溉工程。例如,2018年,中衛市實施的硒砂瓜產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規模0.07萬公頃,種植產品全部為硒砂瓜,建成投入運行后,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約勞力、增產增收等方面效益十分顯著。
在規劃設計上,設計人員必須充分開展實地調研,絕對不允許閉門造車、照抄照搬,設計方案必須做到與項目區作物結構匹配,基于工程投入運行后便于操作、節約成本、安全可靠原則,對設備選型要滿足工程運行管理的自動化、成本節約化,注重節水灌溉系統的整體技術性能和優勢發揮,以促進節水灌溉工程真正發揮效益。
2.2 制定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
以縣(區)政府制定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明確縣(區)政府統一領導,受益鄉鎮具體負責的管理機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積極推廣農民用水者協會+專管員、合作社+專管員、公司+專管員等管理模式,或者通過拍賣、承包等方式,鼓勵合作社、公司、大戶或私人農場成為管護責任主體。縣(區)及鄉鎮財政應籌措資金,適當給予運行管理經費補貼。監督指導管護主體(單位)可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健全管理業務和操作技能培訓制度,確保工程良好運行并持續發揮效益,真正讓農民感受到節水灌溉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引導水資源向高效利用、有效節約轉變。
2.3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業生產者轉變節水觀念
縣(區)相關部門及鄉鎮要加大對節水灌溉的宣傳力度,并利用已建成工程的運行效果引導示范,促使農民改變傳統灌溉習慣,提高廣大農民和用水單位的節水意識。節水灌溉必須依靠農民和農業產業經營者的參與和支持,而在優惠政策和項目資金扶持下,建成高質量、符合實際需求、能夠良好運行的節水灌溉工程,可以確保我國農田節水灌溉工程與現代農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農田節水灌溉工程是推動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適度集約化經營,優化農業產業發展,實現節水農業與農民增收的基礎設施保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展工程建設,以示范帶動提高各級各部門及廣大農業從業者參與的積極性,是有序推進農業節水事業的必然舉措。
2.4 加大專業科技研發,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
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發展至今,針對不同的灌溉模式,輸水管道、閥件、設備和控制系統等種類繁多,參差不齊,根據目前本地已建工程,受平均投資標準不高限制,自動化程度還不高,標準化流程不夠完善,監測和數據采集條件極差。今后新建工程應適當提高投資標準,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選取農田節水灌溉系統。1)利用設備遠程控制和土壤墑情、濕度數據傳感、采集等先進設備實現監控管理,保證適時適量滿足作物生長需水,達到節水灌溉自動化;2)采用耐磨、耐久性高的合金管件閥件和工程塑料;3)鼓勵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符合地方實際的新技術、新工藝,鼓勵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促進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良性發展。
3 結語
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能夠極大促進農業發展,緩解水資源短缺危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現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適逢國家機構改革,農田整治職能劃轉到農業農村部,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在充分借鑒水務、國土等部門實施的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農業產業重點區域和種類、農田質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通過科學合理論證,優化節水灌溉工程規劃布局和技術工藝設計,制定嚴格工程建設管理運行管護制度,努力創新提高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水平,真正實現現代農業和水資源節約利用同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茂春.水利工程節水灌溉規劃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1):121.
[2] 楊飛.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初探[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18(11):78-7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