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蘇
摘 要 為了大力推動水稻生產,我國很多地區(qū)的科研院所都相繼開展了水稻新品種的種植示范,將優(yōu)質的水稻新品種通過種植示范篩選出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寧市青秀區(qū)南陽鎮(zhèn)承擔了南寧市青秀區(qū)科技局下達的“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示范推廣”項目,項目實施后對提高水稻單產、穩(wěn)定水稻總產、提高稻田效益、推動科技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該品種的種植水平和推廣面積都得到顯著提高。基于此,就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的成功示范推廣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今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推廣經驗。
關鍵詞 水稻;和兩優(yōu)1號;示范推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96
1 項目背景及實施內容
1.1 項目背景及意義
現階段,我國水稻的生產需要不斷引進新品種,以取代即將退化的水稻品種,提高水稻產量。比如近年普遍種植的特優(yōu)582、Y兩優(yōu)1號和中浙優(yōu)1號品種,由于種植多年,之前的優(yōu)良特性逐漸退化,針對這樣的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青秀區(qū)南陽鎮(zhèn)開始引進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并進行示范推廣,該品種具有超抗倒和分蘗力強的特點,表現出了優(yōu)質和高產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產量。
1.2 項目實施內容
通過對和兩優(yōu)1號進行肥料試驗、種植密度試驗和灌溉制度試驗,了解和兩優(yōu)1號最佳栽培密度、最佳施肥方式及其特性,總結出一套高產的栽培技術措施,為今后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2 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示范推廣的效果
2.1 經濟效益顯著
兩年期間,共完成推廣和兩優(yōu)1號534.54 hm2,其中示范片區(qū)面積42.53 hm2,平均每667 m2產600.72 kg,比對照特優(yōu)582水稻品種平均每667 m2產增產49.45 kg,增產8.97%,兩年合計總產值1 589.529 4萬元,新增總產值130.834 1萬元,總增加純收入786.095 7萬元。
2.2 社會效益良好
通過項目的實施,推廣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提高了農民群眾科學種田水平,豐富了水稻栽培科學理論,推進了科技成果轉化。而且,通過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培養(yǎng)了一支農民技術員隊伍。
2.3 生態(tài)效益突出
項目采用了水稻旱育拋秧技術、節(jié)水栽培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節(jié)省了生態(tài)資源,保護了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水稻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
3 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示范推廣的技術措施
3.1 科學育苗,合理密植
早稻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晚稻在7月上旬播種。采用旱育秧或拋秧技術,加強秧苗管理,早稻在移栽前7天進行揭膜煉苗,適當保持土壤干燥。晚稻在一葉一心期用300 mg·L-1多效唑藥液噴施,促進秧苗粗壯。早稻秧齡25~30 d,秧苗3~4.5葉時拋栽;晚稻秧齡18~23 d,秧苗4~4.5葉時拋栽。通過密度試驗,總結出適合南陽鎮(zhèn)一般田塊的拋(插)秧密度為1.8萬蔸/667 m2左右,肥力不足的田塊拋(插)2.0萬蔸/667 m2 [2]。
3.2 測土配方施肥
綜合各試驗結果,得出施肥量及方法為每667 m2產600 kg以上的田塊,氮、磷、鉀的配比約為2∶1∶2。每667 m2用尿素30~35 kg,過磷酸鈣40~50 kg,氯化鉀25~28 kg,農家肥500~750 kg。其中氮肥早稻基肥占50%,分蘗肥40%,穗肥10%,晚稻基肥占40%,分蘗肥40%,穗肥10%,粒肥10%;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基肥占50%,分蘗肥50%;農家肥全部作基肥。
3.3 合理調控水分
拋秧返青期保持3 cm左右水層活棵,拋后6~7 d結合施分蘗肥灌淺水,然后落干到露田1~3 d,循環(huán)進行,保持濕潤,使土壤處于富氧狀態(tài),強根促蘗,增強根系活力,當莖蘗數達到17萬~19萬蔸/667 m2時,開始多次輕擱,最高苗數控制在25萬~27萬蔸/667 m2,促進通風透光,控制無效分蘗。營養(yǎng)生長過旺的適當重擱田,使成穗率達70%以上。倒2葉長出時采用干濕交替灌溉,淺水孕穗,協調根系對水氣的需求,直到成熟[3]。
3.4 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整個栽培過程中,堅持統(tǒng)一調查測報,統(tǒng)一施藥的防治措施。在抓好三化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防治的基礎上,注意防控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等病害。
4 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示范推廣的工作措施
4.1 搞好宣傳發(fā)動和技術培訓工作
在水稻整個生長周期中,每個生長期都邀請相關的專家進行授課,并采用播放視頻、發(fā)放技術資料的方式,加強技術人員和農民群眾水稻種植的理論知識,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
4.2 點面結合,示范帶動
為發(fā)揮示范作用,確保示范推廣工作獲得成功,重點抓示范片區(qū)。示范片區(qū)明確專人負責,采取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達到了統(tǒng)一供種用種、統(tǒng)一技術措施。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示范工作都“先行一步”,并組織農民觀摩,以點帶面促進各項配套技術措施順利落實[4]。
4.3 技術交流和指導
我國很多地區(qū)已經對水稻和兩優(yōu)1號品種進行了大量種植試驗,為了讓項目工作順利開展,相關的農技人員去一些管理水平較高和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qū)進行了相關學習交流,提高了自身的栽培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進行示范推廣工作。
4.4 檢查督導和驗收獎勵制度
每年7月和11月收獲期,邀請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專家以及植保、土肥等農業(yè)專家組成專家組,深入到項目示范片區(qū)進行檢查指導和督促,對示范區(qū)進行田間現場測產驗收,開展擂臺賽,對高產田塊進行獎勵,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5]。
5 結語
水稻新品種和兩優(yōu)1號之所以得以迅速推廣,并取得了顯著效果,主要是因為以下4點。1)選好主導品種是示范推廣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要根據生態(tài)條件、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選好主導品種,把好品種篩選關。一定要篩選出適宜當地生產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并保證生產用種質量。2)點面結合示范引導是示范推廣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各級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都應以抓好示范片或核心區(qū)建設為重點,充分發(fā)揮示范片或核心區(qū)的樣板作用,以戶促村、層層推進,逐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3)良種良法配套是示范推廣獲得成功的關鍵措施。示范推廣工作中,必須強調主推品種與主推技術的配套使用,做到一個品種一套方法,良種良法配套推廣。4)建立激勵機制是示范推廣獲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應建立以篩選主導品種及大面積示范推廣為考核指標的激勵機制。對大面積成功推廣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及大幅度提高單產水平的示范區(qū)和種植戶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物質激勵,能極大地推動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快速開展。
參考文獻:
[1] 謝文.淺談水稻栽培技術存在問題及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種子科技,2018,36(7):24.
[2] 鄒澤鑾,徐明廣.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yè),2018,12(18):44-45.
[3] 楊春雨.淺談我國水稻栽培技術現狀及提高種植效益的解決措施[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5):104-105.
[4] 馬云.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24):187.
[5] 李少林.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1):27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