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真 解志軍 張雪蓮
[摘要]針對國槐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過程中根系、干型、冠型培育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簡要闡述,以期為國槐育苗及大苗培育工作提供一些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國槐;播種育苗;大苗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26[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國槐屬落葉喬木,在湖北省各地均有分布,是優質的鄉土樹種。其栽植易成活,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抗旱性、耐鹽堿性,對氯化氫、二氧化硫、氯氣和煙塵等有害氣體有很強的抵抗性和吸附性,在城鎮道路及庭院綠化中應用廣泛。因國槐生長緩慢,大規格精品苗木培育時間長,市場上多為中小規格次品苗,精品國槐苗木極其稀缺,關于大苗培育的研究也相對較少。本文針對國槐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關鍵技術進行歸納總結,希望對提高國槐育苗技術及培育精品苗木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2 國槐播種育苗關鍵技術
2.1 國槐種子的采收及處理
國槐花期在7~8月,種子成熟時期8~10月,因其果莢在冬季懸掛于樹枝上,不易掉落,采種時間可從當年10月延長至次年1月。為了保證采集到優質的國槐種子,采種前需選擇樹形良好、樹體健壯及無病蟲害侵襲的優良母樹。把采收的果莢用清水浸泡、揉搓,清洗干凈后,選擇顆粒飽滿、表面沒有機械損傷及病蟲害啃咬痕跡的種子,陰干貯藏備用。
2.2 苗圃的選擇及處理
國槐適應性非常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為了保障育苗質量,最好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系統良好的沙壤土,這樣的圃地對國槐種子的發芽及苗木的生長有很大的幫助。鹽堿地、黏土地及低洼地不能用作國槐育苗地,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圃地選好后,在播種前一年秋季對土地進行深翻,深度以30~35cm為宜,深翻前施有機肥3000~3500kg/667m2,用多菌靈或呋喃丹拌土撒施對土壤進行消毒,待明年春季播種。
2.3 種子催芽
國槐的種子表層覆蓋有蠟質成分,種皮較堅硬,直接播種會延緩出芽導致出芽不整齊,因此在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取出儲存的種子浸泡在水溫約50℃的溫水中,每天換水兩次,浸泡三天后將種子撈出,與細濕沙充分混合,種子和濕沙按1:2的比例混合均勻。細沙包裹種子可以保障種子的濕潤度,為種子的萌發奠定良好的基礎。種子開裂口露白達到30%~35%便可進行播種。
2.4 播種
播種時間最好在春季天氣回暖時期,播種可選擇條播和點播兩種方法。條播播種量7.5~8kg/667m2,在播種前挖溝,溝深度3cm,行間距30~35cm,撒播種子后覆蓋厚度約1.5~2cm的細碎土,在其上覆蓋地膜以增加土壤溫度,促進苗木快速發芽,出芽整齊。點播播種量2.5~3kg/667m2,播種前使用打穴器進行打穴,種植穴深度2~3cm,穴間距約25cm,每個播種穴中放2粒國槐種子,播種后覆蓋厚度約1.5~2cm的細碎土,覆蓋地膜使種子盡快出苗,待出苗率達到75%左右時撤掉地膜。
2.5 苗期管理
種子播種2周后幼苗基本出齊,當幼苗長至5~8cm時需間苗。后期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進行間苗,間苗后保證苗木株行距20cm×30cm為宜。苗期適當進行灌溉施肥,6~8月幼苗生長旺盛期結合灌溉適當追施尿素,入秋后苗木進入木質化時期,為保證苗木順利越冬,不再澆水施肥。
3 國槐大苗培育技術
隨著苗木市場的轉變和人民消費觀念的提升,市場對苗木產品的需求逐步從普通、低端產品向優良、高端產品升級,培育高規格、高質量、高標準苗木將成為未來苗木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國槐作為優良鄉土樹種,深受綠化苗木市場追捧,林農種植國槐數量多,但因其生長速度緩慢,干型培養較困難,市場上流通的國槐苗木多為中小規格次品苗,大規格精品苗缺口較大,供不應求。針對市場需求,根據國槐生長特性,對國槐大苗培育過程中的根系培養、干型培養、冠形培養、移栽密度、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總結。
3.1 根系培養
發達的根系離不開優質的土壤,國槐大苗培育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為宜。移栽前對圃地進行施肥、整地,施有機肥3500~4000kg/667m2。選擇地徑0.8~1.2cm的1年生壯苗進行移栽,移植前切斷苗木部分主根及側根,抑制主根頂端生長,刺激根部萌生出大量的側根及須根,促進國槐根系培養。
3.2 干型培養
國槐枝條頂芽密度大、節間過短,導致枝干易彎曲,在幼苗期需適當密植,一般栽植密度為3000株/667m2,栽植后對苗木進行平茬處理。幼苗平茬的位置在次年春季萌發出大量的不定芽,待枝條長度長至15~20cm時,去掉多余枝條,保留一個直立生長的枝條作為國槐主干。栽植當年,在合理控制水肥的條件下,國槐可長到3m以上,此時國槐主干柔弱易彎曲,若任其自然生長,培育的干型不符合市場需求,通過多次試驗發現,利用牽繩捆綁國槐的方法能很好的保障干型通直。牽繩固定方法:每一豎行間隔35m處固定一棵較粗的竹竿,用繩子把竹竿橫向和縱向連接起來,形成田字格樣式。繩子拉直固定后,用小布條將國槐系在繩子上,系的時候不能綁的太死,要為國槐留一定的生長空隙。次年秋季再次移栽前去除固定繩。繩子最好選擇寬布條樣式,太細會因摩擦損傷樹干。此種方法培育出的國槐干型通直、挺拔,成本低廉。
3.3 冠形培養
栽植第二年,地徑可達3cm,在當年秋季,離地面3.2~3.5m高度處對國槐進行截干處理。截干后,苗木在截干部位萌發出大量側枝,待側枝長至20cm左右,保留3~4個分散壯枝作為主枝,抹除多余側枝,待主枝長至60cm左右,對枝條進行摘心處理,促進再次分枝。分枝后萌發的新枝,長至50cm左右,摘心后繼續促進分枝,將樹冠培養成層次型,養冠期間加強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3.4密度調整
隨著國槐的生長,初始栽植密度過大,影響后期根系和枝干的發育,為保障國槐根系和枝干生長良好,在栽植第三年春季對國槐進行二次移栽,栽植密度為110株/667m2。培育2~3年后,國槐地徑約8cm,此時國槐苗木根系發達、樹型筆直、樹冠豐滿,即可出圃。若培育較大國槐苗木,可在地徑達8cm后再次移栽,移栽株行距3m×4m,主要用于培育地徑10cm以上的國槐大苗。
3.5 田間管理
國槐平茬后,及時除草,保持土壤濕度。在幼苗快速生長期及時施肥,主要施氮磷鉀復合肥,施肥量為50kg/667m2。國槐枝干硬化期多施鉀肥,少施氮肥,促進枝干木質化。土壤水分含量也影響施肥效果,水分過少,施肥燒根,水分過多,導致肥料流失。在施肥前把握好土壤水分含量,使肥料得到充分利用。
3.6 病蟲害防治
在苗木管理時要注意病蟲害防治,苗木生長前期常見蟲害為蚜蟲,可使用1000倍液氧化樂果噴灑進行防治;在苗木生長后期主要蟲害為棉鈴蟲、菜青蟲等,這些病蟲害對苗木的危害較大,在此類病蟲害的防治上,可使用1500倍液氯氰菊酯乳油進行噴灑,能有效防止蟲害發生。
[參考文獻]
[1] 許忠. 國槐播種育苗與大苗培育技術[J].山西林業,2017,23(4):30-31.
[2] 王方萌, 孟慶盈, 姚龍曉.國槐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技術[J].鄉村科技, 2016,6(21):14-15.
[3] 李連凱.國槐大苗培育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15,22(1):44.
[4] 王亞榮, 唐永臻, 姚鴻濤.國槐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 2013,18(1):105-106.
[5] 朱改俊,朱艷麗,李艷霞. 國槐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關鍵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2017,27(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