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聲樂表演唱屬于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如何科學采用教學方法完成聲樂表演唱教學任務,成為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中啟蒙教學關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興趣的激發,一旦啟蒙教學喪失實效性,學生將無法參與到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徒增小學音樂教學阻力,影響小學音樂教學成效,啟蒙教學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文通過分析小學生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綜合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方法
音樂啟蒙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對“音樂”有基本的認識,明晰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之于自身成長的關系,使學生在教師幫助下融入音樂世界,感受音樂的魅力,學習音樂藝術,激發自主學習興趣,為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因膽怯、害羞、音樂素養較低,未能有效掌握音樂知識,無法進行聲樂表演唱,影響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育成效,為此教師需在聲樂表演唱環節進行啟蒙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聲樂表演唱信心并掌握方法,在落實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同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诖耍瑸橛行嵘W音樂教學綜合水準,探析小學生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通過“聽”,培育學生音樂感性意識
“聽唱”是小學生學習聲樂表演唱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師通過示范演唱或播放學生所要學習的音樂作品,助力學生率先熟悉音樂作品的調性、調式、節奏、旋律,對音樂作品整體有初步認識,建立音樂感性認知體系,通過聆聽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使音樂作品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印象,并通過聲樂表演唱將其“再現”出來,實現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目標。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理念,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側重啟發學生自足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可以更好理解所學內容,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小學音樂教師在累積以往育人經驗基礎上,為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為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鋪平道路,教師除引導學生聽課程內的歌曲外,還可根據學生喜好以及學生審美特點,為其選擇一些課外歌曲,如《時光》、《小英雄大肚腩》、《邋遢大王》、《葫蘆娃》等動畫片主題曲,基于這些兒童歌曲旋律歡快,且以動畫片為背景,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想要聽、愿意聽,助力學生營建良好的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以“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為話題進行討論,激活學生音樂思維,為學生更好理解音樂作品內涵奠定基礎,期間教師不妨播放這些音樂作品的MV,凸顯音樂教學趣味性,用以緩解學生音樂學習壓力,使學生可以體會到音樂學習樂趣,在視覺、聽覺加持下,多維度落實“聽唱”啟蒙教學目標,使“聽唱”啟蒙教學更富成效。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旋律復述及音樂鑒賞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音準、節奏感、氣息控制能力、音高等聲樂表演唱基礎素養,提高學生識譜能力,助其掌握更多樂理知識,并能從整體上把控音樂作品,可以通過教學活動感受音樂的魅力,為學生開展深入且系統的聲樂表演唱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二、通過“唱”,提高學生演唱水平
小學音樂教師在授課之初引導學生聆聽音樂作品,通過“聽”學生打開了一扇走進音樂世界的大門,怎樣將音樂知識為學生所用,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重要教學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基礎音樂知識講解教育工作,若將“聽唱”比作一座通往音樂世界的橋梁,那么基礎音樂知識就是建造這座橋梁的材料,學生只有基礎知識過硬,才能深入詮釋音樂作品,將“聽”到的感受抒發出來,落實聲樂表演唱目標。基于學生音樂素養、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存在差異性,教師在進行基礎樂理知識教學時,需秉持“因材施教”育人原則,在“層級教學”模式加持下,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分設聲樂表演唱學習小組,繼而打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討音樂知識,期間教師需給學生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助力學生攻克學習難關,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相較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學習為導向,層級教學模式為依托的新型音樂教學方略更加科學、可行,可以不斷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為學生順利完成聲樂表演唱教學任務奠定基礎。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聽到的歌曲開口唱出來,這時聲樂表演唱最為關鍵也是極為基礎的一個環節,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運用灌輸式教學法,將音樂作品唱歌方法一股腦的教給學生,并要求學生進行歌唱練習,然而學生音樂素養有限,還沒能全部唱完歌曲,就已經忘了接下來歌曲的旋律,久而久之學生將喪失自主演唱能力,對教師指導及幫助較為依賴,一旦撇開教師這個“拐棍”,學生就不敢唱、不能唱、不想唱,無法提高學生演唱水平。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用“引導”代替“說教”,用以凸顯新時期學生音樂教學主體地位,為學生的思想與音樂知識的融合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踩雨》教學時,可以同時進行鋼琴即興伴奏,引導學生跟隨鋼琴旋律歌唱,鋼琴旋律能夠幫助學生調整音準、節奏及演唱速度,確保學生聲樂演唱規范標準,同時教師應適當運用激勵教育語言,給學生加油打氣,肯定學生演唱行為,鼓勵學生開口、大聲、情感飽滿的演唱,助力學生樹立聲樂表演唱自信心,同時教師需對學生有耐心,根據學生演唱實際情況通過循循善誘提高其演唱水平,避免出現過猶不及教學現象,落實小學生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目標[1]。
三、通過“跳”,提升學生形體表現力
小學生天性好動,傳統音樂講堂強調紀律性,除了合唱或教師要求的演唱練習外,其余時間不允許學生擅自唱歌,更不可以亂動,以免影響課堂紀律,教師此種教學態度雖能助其順利完成育人任務,但卻未能按照小學生身心成長規律開展教學活動,使音樂講堂變得呆板、無趣,無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缺乏學生參與的音樂講堂猶如一潭死水,再悠揚的旋律學生也唱的毫無美感,影響學生音樂學習成效,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需求轉變教學模式,將“唱”與“跳”融合在一起,鼓勵學生隨心而動,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聲樂表演唱學習空間,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俺迸c“跳”的結合正體現音樂之美、形體之美的融合,聲樂表演唱亦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形體表現力,通過舞蹈感受音樂內涵,通過舞蹈升華學生音樂情感,通過舞蹈捕捉音樂情緒,繼而使學生可以有效進行聲樂表演唱。例如,教師在進行《我的家鄉在日喀則》教學時,可以率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藏族舞蹈,引導學生分析藏族舞蹈形體特點并進行模仿,在此基礎上教師播放《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同時鼓勵學生站起來離開座位跟隨音樂旋律舞動,為營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亦需跟隨旋律站在講臺上舞動起來,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將會融入音樂情境,通過舞蹈使學生得以掌握音樂旋律、節奏、節拍,為學生更好演唱該歌曲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舞蹈游戲”,如將《我的家鄉在日喀則》中的每句歌詞編成不同的舞蹈動作,教師隨機演唱一句歌曲,學生則做出與之相對的舞蹈動作,若學生沒能表演正確則需接受小“懲罰”,如演唱歌曲、跳舞、講笑話等,用以活躍教學氣氛,提升學生形體表現力,為學生更好的駕馭音樂作品進行聲樂表演唱奠定基礎[2]。
四、通過“情”,加強學生音樂體悟力
每首歌曲都通過歌詞、旋律傳遞給聆聽者某種特殊的情感,這種特殊情感的詮釋能力是學生聲樂表演唱必備素養之一,為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側重宣講音樂作品中心思想,引導學生深入掌握音樂內涵,明晰音樂情緒,理解音樂文化,并融入自身情感,加強學生音樂體悟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北京的金山上》教學時,可以面向學生宣講該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使學生不僅可從調性、音律、歌詞等表面要素理解該音樂作品,還能從音樂文化、音樂歷史、音樂背景等深層次理解該作品,同時給學生5—10min針對歌曲中心思想進行探討,用以激活學生音樂思維,再如教師在進行《我的家鄉在日喀則》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其他描寫家鄉的音樂作品,拓展學生音樂思維廣度與深度,通過對比同類音樂作品,深入體悟音樂作品中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同時為學生播放相關樂曲,豐富音樂鑒賞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更好的詮釋音樂作品,樹立音樂體悟意識,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及情感灌注在音樂作品中,為提高學生聲樂表演唱能力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探討情況予以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妥善措辭,善用激勵性教育語言,幫助學生提高音樂作品鑒賞自信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避免打擊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更好的開展聲樂表演唱活動奠定基礎,通過接受教師中肯的評價,使小學生能夠明晰自身音樂鑒賞優勢與劣勢,有目的性的轉變音樂學習態度,用以幫助學生優化音樂作品自主認知體系,其中教師進行評價的過程,就是與學生音樂思想交鋒的過程,繼而給予學生正面影響,發揮教師引導育人能效,提高小學音樂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質量[3]。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提高小學生聲樂表演唱綜合實力,小學音樂教師應在新課改背景下樹立生本教育意識,從關注、引導、啟發、評價等角度著手,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聲樂表演唱能力,通過聽唱訓練培育學生音樂感性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演唱水平,將舞蹈與音樂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形體表現力,引導學生詮釋音樂作品思想感情加強學生音樂體悟力,繼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并實現小學生聲樂表演唱啟蒙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艷紅.初探小學生合唱藝術教育[J].數碼設計(上),2018(1).
[2]陳麗.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9).
[3]劉慧蓮.聲樂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的表演技巧探析[J].考試周刊,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