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深受人們青睞。不管學校還是教育機構,對鋼琴的樂感培養卻出現缺失,鋼琴的美卻在于鋼琴的樂感。本文結合鋼琴教學的現狀,描述鋼琴教學中樂感培養的重要性,并從聽覺感知、情感體驗等幾個方面提出培養鋼琴學習"樂感"的方法,促進鋼琴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鋼琴教學;樂感;培養;情感
一、鋼琴樂感概述
(一)樂感的定義
何為樂感?筆者在閱讀文獻和學術論文中發現,關于樂感的定義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即便如此,我們可以從諸多的說法中找到關于樂感的共同性。
樂感是指對音樂的感知,它包含有細微而靈敏的音準感,準確穩定的節拍感,復雜和復合的節奏感,多變靈活的力度感,單一及混合的音色感,鮮明及隱伏的調性感,復雜及內在的和聲感,整體和局部的結構感,生動和豐富的形象感,感性及意境的想象感等。
(二)樂感與鋼琴技術之間的關系
樂感與鋼琴技術都是鋼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在演奏的時候沒有樂感,就算有高超的演奏技術也不能表達出樂曲完美的意境;而如果在演奏的時候沒有一定的演奏技術,那么就算他有再好的樂感也不可能完美地進行演奏。我們應該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鋼琴演奏的完美境界。
二、鋼琴教學中樂感培養的重要性
樂感作為音樂中的一種感官能力,它既可以是先天遺傳的,也可以是后天培養的。對于學習鋼琴的人來說,先天遺傳的樂感固然重要,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去學習鋼琴。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對樂感的后天培養。
我采訪了一部分學習鋼琴的同學后發現,很多人都沒有先天性樂感,大多數都是后天的努力增強樂感的。無論是先天擁有樂感的還是樂感比較差的,都應該重視樂感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
當今社會,鋼琴已經成為很多孩子必須學習的樂器,因為鋼琴可以提升氣質與文化修養,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從小就學習鋼琴,更有甚者,還會強迫孩子學習鋼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鋼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就變得非常地差,而且他們可能對鋼琴幾乎都沒有興趣。
教師要注重對樂感的培養,學生有了樂感練琴的時候才會更有興趣,在練琴過程中才會學著慢慢去享受,練琴效率與質量都會有所提高。
(二)提高學生鋼琴演奏水平
鋼琴演奏是為了表達音樂的內涵,詮釋樂曲的含義,如果在演奏中缺少樂感,會使鋼琴演奏變成機械性的表演。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樂感關系到對音樂整體的感受與理解,是演奏者成功演繹作品的關鍵。想要演奏好鋼琴作品,就必須要真正理解這部作品背后的含義,只有真正理解樂曲的含義,才能有感情地進行鋼琴演奏,從而提高學生鋼琴演奏的水平。
三、鋼琴教學中樂感的培養方法
(一)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
在鋼琴演奏中,我們還應該學會去聆聽,聆聽是鋼琴演奏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彈奏作品時,要學會去聽辨彈出來的音色是否符合作品的風格,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體風格。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培養學生在演奏中的樂感,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至關重要。音樂鑒賞是指在欣賞別人演奏作品的時候,能夠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并從中獲得豐富的體驗與內在的感受。
現在很多的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所以教師也應當適當鼓勵學生在欣賞流行音樂的時候針對音樂所表達的意境去進行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感想。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感知,培養學生的樂感。
(三)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來培養樂感,可以讓學生在演奏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與意境領悟。演奏需要依靠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其大腦對樂曲意境的想象,這樣才能把樂曲演奏得有聲有色。
(四)演奏實踐是樂感培養的重要途徑
演奏是一種音樂的闡釋行為,它對演奏者的技巧和心理因素的要求都很高。樂感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只有在演奏的過程中你才會慢慢體會樂曲的含義,并帶感情去進行演奏。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鋼琴表演,表演多了,樂感自然會越來越好,因為在舞臺上的表演比在課堂上的演奏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在舞臺上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到鋼琴演奏中,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與音樂融為一體。
四、結語
樂感的培養是鋼琴教學中一個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樂感的培養,努力尋找各種方法來進行對學生樂感的培養。同時也要針對學生的需求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讓學生享受鋼琴學習的過程,從而提高鋼琴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響.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9,36(08):97.
[2]郭軼.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J].中國民族博覽,2019(06):116-117.
[3]郭婷婷.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J].大眾文藝,2019(23):237.
[4]羅曉丹.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樂感[J].北方音樂,2019,38(20):145-146.
[5]劉瀟.試論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樂感[J].戲劇之家,2019(06):108-109.
[6]張艷.高職院校鋼琴審美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周智翔,池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