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摘要:微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得知識及信息的途徑增多,但對于部分中職院校聲樂專業學生來說,其利用微媒體平臺獲得自己專業信息、利用微媒體平臺對聲樂進行練習訓練的意識較差,部分中職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產生了一系列弊端。因此,對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定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媒體;聲樂教育;中職
移動通信技術、智能手持終端、計算機等技術的不斷進步,衍生了以“微信、微博、QQ、微視頻、微課程”等為主的一系列“微”產品,“微”產品具有簡單、便捷、易操作的特點,它們產生不久,便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隨著“微”產品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應用,受眾群體的不斷增多,間接導致了微媒體環境的產生。環境影響人,同樣,微媒體環境下,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及學習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聲樂即用人聲演唱的音樂,主要有氣息、吸氣、出氣三部分組成,是當今音樂領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基礎所在。聲樂教學是以聲樂演唱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如今微媒體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職聲樂教育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也應緊跟時代潮流,把握好中職聲樂教育發展的機遇,迎接挑戰,為社會培養一批掌握聲樂能力的音樂人才。本文對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主要從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研究的發展現狀、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策略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微媒體的到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學生生活及學習領域扮演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會在利用起床前、睡覺前、公共交通閑暇時利用微媒體平臺,如微博,微視頻,微課、微信等學習課程知識及其他領域知識,彌補自己知識漏洞,拓寬自己的視野等,因此,微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義。對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具有一定研究必要性。
藝術能給人以情感的熏陶,給人們失意的生活帶驅動力。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具有表達情感的作用,而音樂的組成部分聲樂作為音樂中最直接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應緊跟時代腳步,結合微媒體時代特色不斷進行聲樂教育的革新發展。中職聲樂教育,具有傳授學生聲樂知識,教授聲樂技能的功能,在聲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能夠及時發現目前中職正聲樂發展的情況,對中職聲樂教學中的優勢分析有利于高師聲樂教學、大學聲樂教學、輔導機構聲樂教學等提供一定借鑒。同時也能及時發現中職聲樂教育中的不足,如學生專業訓練不積極、不主動,中職教師新媒體素養欠缺,學生臨場心理健康狀態不佳等問題,通過這這些問題的分析,結合微媒體環境及時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能夠及時彌補這些缺陷及弊端,促進中職聲樂教育更好的發展,在業界內樹立品牌或良好的口碑,利于后期中職聲樂專業更高的招生,有助于中職學校的長久發展,同時也能夠培養一批具有聲樂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滿足了社會聲樂人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因此,對微媒體環境下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及價值。
二、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研究的發展現狀
(一)學生專業訓練相對不足
聲樂是一種用自己的嗓子進行情感表達的音樂形式,作為中職聲樂專業學生,應積極地去練習發聲,發聲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其肌肉就會有記憶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聲樂技能,同時不同學生應根據自己音色、音強等特色,訓練適合自己的歌曲。肌肉記憶“不假思索”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聲樂學習對學生訓練強度要求極高,但目前微媒體環境下,碎片化式的學習方式等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度不夠,惰性更甚,對聲樂專業的訓練也隨之減少,除社會微媒體的大環境影響之外,中職聲樂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專業訓練不足的因素。
目前,在中職聲樂教育領域,教師多采用示范教學法、語音教學法、比喻教學法、歌曲教學法,在此種教學方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掌握什么是良好的發音方法和如何發出正確的聲音,但課堂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做示范,學生表達時間較少,導致學生學習聲樂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不足,學生聲樂專業訓練不足,進而導致了學生學習效果欠佳,教學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學生價值得不到發揮,退課、退學不良現象。
(二)中職教師新媒體素養欠缺
新媒體環境下,微信、微博、微視頻、微課堂等新媒體的不斷革新與發展,對中職聲樂教師的新媒體素養能力要求提高,但目前我國中職聲樂教師中有大部分是中老年教師,他們依舊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對新媒體方式接受較慢,再加上中職學校沒有針對新媒體等對中職聲樂教師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導致中職聲樂教師新媒體知識欠缺,素養不夠。韓愈曾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給學生教授聲樂知識的教師,自身不能適應新媒體環境,較多知識點的傳輸學生不易接受或接受效果欠佳,不能很好解答學生的疑惑,久而久之,會喪失作為教師的權威、威信、尊嚴等,不利于中職聲樂教師對以后對知識點等的傳輸或講解,不易讓學生信服,容易發生教學事件,產生不良影響。
三、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學生利用微媒體提高本專業的能力
中職學生多是14-16歲少年,剛接觸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如何利用新媒體查找有關本專業的知識不清楚,加上課上教師也尚未進行點撥,利用微媒體平臺查找有關聲樂知識的意識差,更說不上利用微媒體提高本專業的能力了。
學生利用微媒體能力的提升,除了自身的重視之外,還和教師、學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提高學生對微媒體的重視度。微媒體平臺中,信息廣泛,知識豐富。中職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微媒體環境下微媒體平臺的重要性,增強自己利用微媒體平臺的意識。對微媒體平臺的良好運用,則能夠彌補學生聲樂知識的漏洞,了解歌曲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定程度上會有利于學生聲樂技能的提升。其次,學校應定期開展培訓。學校按時、按期對學生如何利用微媒體進行培訓,有利于學生了解微媒體作用,增強利用微媒體平臺進行學習聲樂的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聲樂的整體感知能力,促進了中職學生聲樂知識及技能的增加。另外,應對學生聲樂技能訓練進行培訓。邀請聲樂領域知名音樂人對中職學生進行講述聲樂技能訓練的重大意義,只要長期的聲樂技能訓練,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更好地掌握聲樂中音強、速度與力度,節奏與音色等技能,而這些技能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一一點一點加強的,空談理論只會紙上談兵,起不到效果。
學生利用微媒體聲樂知識及技能的提高,對于中職學生本身來說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緩解生活及學習的壓力,有利于自己的生理及身體健康。對于社會來說,為社會提功力一批具有聲樂技能的人才,滿足了社會相應人才的需求,有利于社會更好的發展。
(二)提高教師微媒體素養水平
微媒體環境下,教師微媒體素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微媒體素養的提高,有利于教師在聲樂知識與技能傳遞的時候,順便傳遞微媒體的作用及如何更好地應用微媒體平臺,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職聲樂專業學生產生一定影響,同時教師可利用微媒體平臺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音頻影音等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原汁原味之美,提高對音樂進行感知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微媒體環境下教師若不具備微媒體素養,則會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不佳,長此以往,不利于中職聲樂專業的長久發展,被社會所淘汰。
中職聲樂教師提高自己的微媒體素養,可利用微媒體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傳統教學模式下,中職聲樂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只關注于學生的發音和唱法,并未將聲樂中所蘊含的情感等精髓傳授給學生。利用微媒體平臺,如微視頻,通過觀察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聲樂中所蘊含的情感,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知識與技能。如中職聲樂教師在講授《山路十八彎》這首民族歌曲中,可采用微媒體技術,將歌曲演唱與山路圖畫有機結合,學生們在體會演唱技術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山路的崎嶇及山區人民的樸實善良,有利于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掌握相關演唱技巧,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微媒體作為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產物,對人們生產、生活、學習等產生一系列影響。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應順應微媒體時代發展潮流,及時進行革新發展。因此,對微媒體環境下的中職聲樂教育進行研究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及可塑性。對其進行研究,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我國目前中職聲樂教育領域發展的不足及弊端,另一方面能夠中職教師微媒體素養及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聲樂課堂內容的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中職聲樂教師在提高聲樂演唱技巧的同時,也提高了音樂的鑒賞能力,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供了一批高素質的聲樂專業人才。本文對其進行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建蓉.淺談變聲期學生的聲樂教學指導[J].戲曲藝術,2005(03):105-106.
[2]牛姜.淺談發聲練習的作用及訓練[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8):47-48.
[3]韓劉.談聲樂演唱中的發聲練習[J].大舞臺,2014(10):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