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
【摘要】音樂劇是結合了對白、歌唱、表演、舞蹈的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舞臺藝術表現形式。在高校實踐和推廣音樂劇可以提高廣大大學生的藝術審美,讓學生在高雅的藝術氛圍中健康成長。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在2017年自主排演了原創音樂劇《你好,夢想》,開辟了鄭州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劇領域的先河,雖然音樂學院并未開設音樂劇課程,但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建立了訓練梯隊,制定了科學的訓練方案,選擇了適當的訓練內容,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得到了廣泛認可。該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你好,夢想》的創作基礎;第二部分,《你好,夢想》的創作過程;第三部分,《你好,夢想》的創作體驗;第四部分,《你好,夢想》的創作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原創;音樂劇;《你好,夢想》;創作價值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你好,夢想》的創作基礎
鄭州大學是一所綜合類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被選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成立于2000年,雖然院系成立時間不長,但全院師生一直都在學術上爭取著創新進步,近年來取得了無數成果與榮譽。尤其在專業創新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更是克服困難、積極探索。
音樂劇這種綜合類藝術舞臺表演形式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許多高校都開始自主引進、搬演一些著名的音樂劇。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號召,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鄭州大學音樂學院自籌建組,自編自導自演了原創音樂劇作品《你好,夢想》。
該劇創作由鄭州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李丹副教授為核心帶頭人,團隊集合了鄭州大學音樂學院王潔副教授和音樂學院創新實踐園創新創業導師張建勛等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教師們。該劇編劇為張建勛老師、作詞為李俊偉老師、作曲為宋清安老師、編舞為賈琳老師。
一部成功的音樂劇無處不在傳達創作者的創作理念。針對于當代大學生中某些迷茫與無助的現象,該劇講述了一位大學生追逐實現音樂夢想的故事。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在短時間展示內該劇嚴格遵守劇創的規則,起承轉合的展示了一個青年學子的求知路,創作者傳遞的創作理念是展現青春校園風采,突出大學生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掙扎,鼓勵人人有夢想,勇于追逐夢想,傳達正能量。
二、《你好,夢想》的創作過程
根據該劇想傳達的創作理念,結合音樂學院現狀,《你好,夢想》的編劇張建勛老師進行了劇本創作。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排演的一般規律,劇創的實際實踐產生了幾易其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人員都給出了積極的建議與見解,這為梯隊建設提供了極有營養的基礎。整部劇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講述了經濟系大一新生肖童懷揣音樂夢想準備在大學校園勇敢追逐音樂夢時,不得已在現實壓力下放棄夢想,后又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重拾夢想,繼續夢想的故事。
在音樂劇中音樂的地位首當其沖,無可取代,它是支撐起整部音樂劇的重要要素。在音樂劇中音樂作為抽象的藝術對戲劇這一具象的藝術起到了高度概括和凝練升華的作用。音樂創作的基礎是文學文本與導演闡述,在這一過程中,溝通變得尤為重要,作曲家嚴格遵循的創作主旨是音樂在劇中承擔表現戲劇的任務,成功的音樂在音樂劇中一般可以完成推動敘事,呈現意念,介紹角色等任務。
全劇共五個唱段,李俊偉老師和宋清安老師都是著名的戲劇作詞作曲家。在仔細通讀了劇本后,為音樂劇的音樂定下了大致情感基調,在劇本中適合情感抒發表達的部分加入了音樂片段。這些唱段往往表達出該劇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心境狀況,以及事情發展走向等;后期音樂制作方面,采用了鋼琴伴奏和邀請音樂學院李昱霖老師為我們編曲制作音樂兩種形式。
在劇本和音樂制作完成之后,我們進入了演員招募流程。李丹老師帶領團隊舞蹈指導、聲樂指導、副導演、編劇等老師開始進行考核。
招募宣傳。張貼招募演員海報,規定時間面試;
競選條件。競選學生依次展示四項技能:聲樂技能(兩首歌曲)、舞蹈技能(成品舞);面試要求聲樂技能要求演唱流暢,穩定,表達清晰,情感飽滿。舞蹈技能要求韻律清晰,肢體協調;臺詞技能要求口齒清晰,無方言口音,無咬字不清。表演技能:要求具備一定的表演功底。技巧)、臺詞技能(自備稿件)、表演技能(自備片段)。
選拔依據。根據文學文本角色特征及專業能力,考察完學生基本功后,咨詢學生角色意向,后根據導演組的討論決策出最終的角色選定。
確定角色。通過這次海選,劇組選擇了10位優秀的同學一起進行《你好,夢想》音樂劇的排演(AB組)。
排練時間。采用課余與暑假時間進行集訓排練。暑假結束開學后,排練時間則定為統一無課的時間。單次排練時間大約為4個小時左右。每次排練會有專項針對性訓練的時間。
課程設置。針對演員的非專業性,課程設置分別從臺詞訓練、表演訓練、聲樂訓練、舞蹈訓練、劇目訓練、后期合成等內容開展和進行。
彩排是后期合成、梳理問題的關鍵一步,因此為了保證演出效果,滿足觀眾欣賞視角,在每次進行演出之前,我們會提前在舞臺進行彩排,測試定點光,舞蹈位置,試走舞臺調度。以保證演員提前熟悉舞臺、確定調度、尋找聲場、適應舞臺環境、避免突發狀況發生。
=在鄭州大學2017年開學典禮迎新生文藝晚會上,音樂學院團隊攜《你好,夢想》進行了校園首演,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這也大大鼓舞了我們的自信心,也為之后的訓練指明方向,查找不足之處。2017年11月,團隊攜作品去到由河南省教育廳主辦的,鄭州師范學院承辦的河南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戲劇、朗誦、器樂(小合奏)專場,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2018年6月,團隊攜作品去到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學生聯合會主辦、黃淮學院承辦的第十六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參與了短劇曲藝大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你好,夢想》的創作體驗
通過音樂劇的排演,我發現排練方式非常重要,由于演員是沒有開設音樂劇專業課程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是以聲樂或舞蹈為主項的專項技能學生,因此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一)專業技能性的因材施教
沒有直接唱跳結合的進行,而是循序漸進的對所有演員進行音樂劇概念疏導、臺詞訓練、聲樂訓練、舞蹈訓練、表演訓練,在演員的這些基礎素質達到一定高度時,才開始排演。
(二)排練方式的因材施教
針對演員的不同性格,在排練方式上分別采用了循循善誘、激發鼓勵、引導思辨、反向激勵等方式,這種因材施教的排練方式不但提高了我們排練的效率,也促使演員逐漸向一專多能的轉變。
四、《你好,夢想》的創作價值與意義
通過老師的教授和親身經歷的排演,演員們都對戲劇有了進一步的認知。演員們也學會了欣賞和學習不同的戲劇風格。高校音樂教育不僅僅要教授學生課本中的理性科學知識,更應該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高審美能力,樹立學生的立美架構。
前文中提到,本院未開設音樂劇專業,所以音樂劇創作對于本院學生來說,是一項似乎有些陌生的專業,參與排演此次音樂劇也同時提升了音樂劇創作能力,當一部作品作為原創作品時,進行演繹實則已經是在進行二度創作了,每個人在劇中都是一個新的人物,每個人在排演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當我們把這些想法拿出來討論、交流時,音樂劇創作能力就在慢慢提升了,從無到有,我相信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音樂劇創作能力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根據該劇的排演情況。我認為音樂劇創作班底的構成應該有1-2位主要負責教師,結合音樂劇綜合性及涉及方面的多樣性,需要聲樂方向、舞蹈方向、表演方向老師至少各一名來輔助音樂劇的科學排演。至少有一名編曲老師負責音樂制作。可以尋求著名編劇、導演、青年演員、作詞家、作曲家全程跟組指導,給予權威、直接的排練意見。形成了完備的創作班底,排演起來會事半功倍。
目前來看,更多的高校是只強調主攻專業的教學,我認為音樂教學中戲劇的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們應更傾向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多排劇目,多實踐。由于音樂劇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學生不得不由一專一能向一專多能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專業水平都會普遍得到增強,知識面得到擴展,學生們對藝術的認識與感知會更加深刻,久而久之,綜合素質就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音樂劇是戲劇的范疇之一,在排練音樂劇的同時,所有人都對自己目前所學的專業會有一種新的認識,交叉學科的發展,綜合學科的建設是有美好發展前景的,因此我也認為,我們需要繼續尋找多種發展的可能,如聲樂專業的學生在進行音樂劇實踐以前只能參加聲樂大賽,但進行了戲劇實踐后,就可以攜作品參與戲劇類的比賽;擴寬參賽方向也就擴大了院系的影響力,提升了院系的綜合素質水平。
現階段,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才,不僅僅精于一項專業,而是綜合素質能力強、涉獵全面的人才;這就提醒我們,在培養學生時,要注重學生的綜合培養,當演員具備歌唱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臺詞能力等多種均衡成熟的能力時,無論考察哪一單項,都可以獨當一面。
理論、聲樂、舞蹈教研室雖然所屬不同的科室,但他們不應是完全獨立的,各個教研室應交叉作業,各專業同時進行,才會使舞臺實踐更加飽滿具有整體效果。要想學生能夠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各教研室也應多交流合作。
五、結語
根據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原創音樂劇《你好,夢想》的創作基礎、創作過程、創作體驗和創作價值的滲析與意義研究,我們可以看出,戲劇演出形式已經成為主流,想要提升學生素質、擴大院系影響力我們就必須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教授,讓學生有意識的去一專多能。戲劇的實踐不但可以提高院系學生的綜合能力,對院系的發展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希望《你好,夢想》勇開先河,能夠為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做出美好的開端,期待更多的戲劇實踐不斷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