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林
【摘要】本文從呼吸與歌唱的關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呼吸與歌唱呼吸的比較、人們對歌唱呼吸的認識和調控觀念的差異、歌唱呼吸與其他歌唱要素的關系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無意識的呼吸,而歌唱時的呼吸是有意識、有目的、帶有技巧性的呼吸。很多教師在教授學生聲樂技法的過程中將歌唱時的呼吸支持稱之為“橫膈膜支持”,但作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到:僅僅講呼吸的支持是橫膈膜的支持不容易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歌唱時的呼吸方法,并且意大利語appoggiare(呼吸支持)一詞的翻譯還必須得商榷一番。我曾經用歌唱時的呼吸運動和調控理念來講解和教授歌唱的呼吸,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說明該理念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歌唱藝術;呼吸運動;橫膈膜支持;源動力調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曾經這樣說過:“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藝術,學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觀的文藝高峰的第一步。”呼吸是歌唱的源動力,歌唱時的呼吸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呼吸是不一樣的,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無意識的呼吸,而歌唱時的呼吸是有意識、有目的、帶有技巧性的呼吸,很多人將歌唱時的呼吸稱之為呼吸的支持即橫膈膜支持,但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僅僅講呼吸的支持即橫膈膜的支持不容易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歌唱時的呼吸,并且意大利語appoggiare(呼吸支持)一詞的翻譯還必須得商榷一番。我曾經用歌唱時的呼吸運動和調控來講解和教授歌唱的呼吸,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歌唱的呼吸運動和調控論述如下。
一、歌唱時的吸氣運動
歌唱時首先就是吸氣運動,吸氣運動是由主要的吸氣肌即膈肌(橫膈肌)和肋間外肌的收縮來實現的,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間構成胸腔的底,靜止時向上隆起形似鐘罩,收縮時隆起的中心下移從而增大胸腔的上下徑,肋間外肌起自上一肋骨的下緣斜向前下方運行,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緣,由于脊椎的位置固定而胸骨可以上下移動,所以當肋間外肌收縮時,肋骨和胸骨上舉,同時,肋骨下緣向外側偏轉從而增大胸腔的前后徑和左右徑,胸腔的上下徑、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引起胸腔和肺的容積增大,肺內壓低于大氣壓,因而外界空氣進入肺內,這就是歌唱時的吸氣運動,從生理角度來講,通過吸氣,機體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新陳代謝所需的氧氣,從歌唱的角度來講,吸氣為呼氣作準備,為歌唱作準備。[1]
二、歌唱時的呼氣運動
當人呼氣時,主要的呼氣肌為肋間內肌和腹肌,除吸氣肌肉群舒張外,還有呼氣肌肉群參與收縮,由于肋間內肌的運行方向與肋間外肌的運行方向相反,收縮時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還向內側旋轉,使胸腔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進一步縮小,呼氣運動增強,呼出更多的氣體。腹肌收縮可以壓迫腹腔內的器官使腹壓增大,從而推動膈肌上移,同時也牽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內移位,從而使胸腔容積縮小,協助呼氣,當呼氣時氣流從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向上運動以沖擊喉部的聲帶而發音,因此,呼氣是歌唱的動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歌唱時的呼吸支持,由于呼氣時橫膈膜向上推動,氣流向上流動吹響聲帶,因此也叫橫膈膜支持,其實準確的說應該稱為呼氣支持,不能叫呼吸支持,因為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方面,由此可見,呼氣的支持是由腹肌、肋間內肌和膈肌共同協調工作所完成的呼氣運動。關于歌唱的“呼吸支持”,英語用“support”,由于呼氣是運動方式,“support”中文的動詞含義為:支柱、支撐、支持、維持、給予力量等,值得商榷的是意大利語“appoggiare”一詞,很多人將它翻譯成“呼吸的支持”;其實“appoggiare”的真正含義為:靠在、依賴、躺、靠等等,它是描述歌唱時呼氣支持的一種感覺,意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吉諾·貝基曾有這樣的描述:“開始時我的老師對我說,歌唱時你要感到聲音坐在氣息上,好像人坐在椅子上一樣,我通過長期的練習才有了這種感覺。”他所說的就是“appoggiare”的真正含義。
三、歌唱時呼吸運動的調控
歌唱時呼吸運動的調控是指在大腦的控制下吸氣運動和呼氣運動所形成的對抗狀態,歌唱時在吸氣動作之后便是呼氣動作,但這種運動不像人的生理呼吸那么簡單,生理狀態時吸氣的吸氣肌群收縮(主要指膈肌和肋間外肌),呼氣時只需要把收縮的吸氣肌群放松,單靠胸廓天然的彈力回縮便完成了呼氣動作;歌唱時是采用有意識有目的的呼吸,呼氣時不但不把吸氣時收縮的肌群放松,反而要使全部吸氣肌群繼續收縮,以維持住胸廓的擴張打開狀態,吸氣肌群中主要是橫膈膜發揮作用,呼氣肌群中主要是腹肌發揮作用,因此當橫膈膜用力收縮時,是向下移動的,呼氣支持是一股向上的力量,這樣橫膈膜就與腹肌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抗的力量,這樣對抗的力量就是歌唱時氣流的控制;如果光吸氣不呼氣,或者說吸氣后繼續吸氣,那么吸氣狀態的力量大于呼氣的力量,便無法發音,如果呼氣時不將氣息保持住,那么吸進來的氣就會很快跑光,歌唱者就不能完成樂句的演唱,所以歌唱中的呼氣從開始到完成,所有吸氣肌肉群不但不能放松,而且還要繼續收縮,以維持胸廓的飽滿狀態。歌唱時要進行呼吸運動的調控,并根據聲樂作品內涵的詮釋和所需聲音的強弱來對氣息進行精細調控,就像生活中打開自來水龍頭開關一樣,需水量少開關就開的小,反之則開大。歌唱時向上呼氣運動產生的力量和向下吸氣運動產生的力量所形成的對抗過程中,總的趨勢是向上的力量大于向下的力量。歌唱呼吸運動的調控要通過長期的練習,才能達到運用自如、準確駕馭氣息的目的。
四、與其他歌唱的要素關系
一般認為歌唱發聲有三大要素,即呼吸的支持、喉嚨的打開和聲音的共鳴,這三個要素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作為完美的高規格的歌唱是缺一不可的,而且是同時完成的,所以在歌唱實踐時不能顧此失彼,三個要素之間存在著前因后果的關系,只有加強了呼吸的支持,才有可能使喉嚨完全打開,如果歌唱者的呼吸支持無力或不穩定,那么歌唱者就有可能把力量轉移到喉嚨上去,致使喉肌緊張,喉嚨無法打開;如果喉嚨未打開聲音就難以進入頭腔形成整體共鳴,因為喉肌緊張的結果會使得歌唱時出現擠卡現象,致使聲音的位置偏低,嗓音能量消耗過大,因而只有把喉肌放松,喉嚨完全打開了,再加上呼吸運動的有力支持,才有可能把聲音送進頭腔,從而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即聲音的焦點),因此這三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關于呼吸的運用是歌唱的技術基礎,是歌唱的源動力,是至關重要的歌唱技術要素之一。美國出生的世界著名的歌唱家瑪里琳·禍恩(Marilyn Horne)曾在接受《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一書的作者杰羅姆·漢涅斯(Jerome Hines)采訪時表示呼吸運用在歌唱中至少占百分之九十,因此歌唱者必須重視歌唱時的呼吸運動及調控,從理論上明白,在實踐中要準確運用和結合,從而為歌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