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飛 張楠
【摘要】電視劇《紅高粱》熱播后影響巨大,阿鯤老師創作的主題曲《九兒》被廣為傳唱。竹笛演奏家石磊以《九兒》的主旋律為基礎,改編成竹笛獨奏曲《紅高粱敘事曲》。樂曲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九兒和男主人公余占鰲的形象,旋律優美寬廣,蕩氣回腸,是現代竹笛樂曲的佳作。
【關鍵詞】紅高粱;敘事曲;竹笛獨奏曲《九兒》
【中圖分類號】I235 【文獻標識碼】A
由周迅和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一經播出引起了強烈反響。主題曲《九兒》更是傳唱至今,這首歌曲由青年作曲家阿鯤老師創作。此曲的旋律、歌詞生動表現了九兒的堅強剛毅性格,對九兒在當時抗日大背景下的痛苦生活,做了生動刻畫。笛子獨奏曲《紅高粱敘事曲》是由青年竹笛演奏家、四川音樂學院石磊老師根據《九兒》主題旋律改編而成。以婉轉動人的“敘事”的風格和形式,向人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紅高粱”的故事。自2014年創作至今,受到了業內人士和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是現代竹笛曲創作的典范之作。
我國當代的竹笛創作與演奏,已活躍于國內外重要舞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竹笛藝術已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演奏形式。竹笛獨奏曲《紅高粱敘事曲》目前有兩個由石磊老師親自演奏的經典版本,一個是鋼琴伴奏版,即由上海音樂學院青年鋼琴演奏家熊壯壯擔任鋼琴伴奏的版本;另一個是由國家交響樂團姜金一先生擔任指揮、由四川交響樂團協奏的版本。以鋼琴伴奏版為例,賞析此曲,可以體會到作曲家已經不滿足于僅僅用笛子來演奏一個主題,而是對于主題的所蘊含的宏大的敘事、愛恨情感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詮釋。僅僅一個主題已無法表達這些思緒,石磊老師將《九兒》發展成一首完整的笛子獨奏曲,以“敘事曲”的形式來充分的展現故事里的愛恨情仇,酸甜苦辣。整首樂曲的結構并不復雜,石磊老師繼承了以往民族音樂的傳統作曲方法,加入現代創作技巧。全曲可分為引子、慢板、快板和派生主題四個層次。作曲家將樂曲的主題旋律與九兒緊密聯系在一起,讓人們感受舊社會人們受壓迫的緊迫感。整首樂曲就像一個故事,演奏者就像一個講故事的人,將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用一支竹笛給大家娓娓道來。為竹笛更具表現力,石磊老師巧妙運用了滑音、腹震音、循環雙吐等演奏技法。這種作曲技法上的探索,得到諸多同行專家充分肯定,也受到藝術院校竹笛專業學生、竹笛愛好者們的交口稱贊。
紅高粱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山東高密地區,但是若僅僅用山東地區的地方音調和風味,則不足以全面體現整個音樂的深刻內涵,于是石磊老師對于主題發展,做了動力性的創作延伸。這首樂曲的引子部分,描寫的是冬天里山東的大山,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是不一樣的,北方的冬天大山是黑色的,而南方的冬天山上還是綠油油的。這就是南北方氣候的差異。這首樂曲的音樂素材類似陜北“信天游”的風格,旋律非常寬泛再加上即興性質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使樂曲在開篇就把聽眾的思緒牢牢抓住,讓聽眾深刻體會到主人公九兒的無奈,各種苦痛溢于言表。在演奏技法上,在樂曲的引子部分加入許多滑音技巧,模仿九兒的嘆氣,人在無奈的嘆氣時聲調才會向下,突出九兒內心的悲憤。在吹奏引子部分時,需要注意氣息的控制。這首樂曲沒有北派樂曲的高亢音調,也不如南派樂曲的平靜柔情,石磊老師要表達的是九兒以“談話”的曲調方式表達內心的無奈。所以氣息不宜過于強硬,注意時值的把握和各種滑音、自由延長音等記號的吹奏方法。
慢板分是整首樂曲的主題傾訴,由兩個部分組成,雖然第一部分兩段旋律一樣,但是第二遍反復的情緒要比第一段強烈,仿佛在向聽眾傾訴自己的故事。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四個樂句,隨后派生發展一個小高潮。九兒的無奈和絕望已經積攢到了極致,一定要堅強起來,一定要進行斗爭。接下來,由鋼琴伴奏過渡到第二部分,這時男主余占鰲的形象展露在聽眾面前。電視劇中余占鰲是一個耿直、粗狂的七尺男兒,所以在第二部分的吹奏中,不宜加入滑音等吹奏技巧,音符以短時值音符為主,突出男主余占鰲的英勇形象。余占鰲看著無奈和痛苦的九兒、看著世態炎涼的生活,身為九兒的男人,不能再讓自己的女人受苦了。這時全曲發展到另一個小高潮,呼吁人們不能再坐以待斃,要起來斗爭。慢板漸慢結束,將聽眾帶入主題畫面之中,最后落到主音2上結束慢板部分。鋼琴伴奏由靜至動,由慢漸快的過渡到小快板。
小快板部分富有戰斗性、戲劇性的特點,很自然靈巧的吐音,石磊老師在小快板部分類似表現九兒出嫁的情景,也就是九兒出嫁時的“顛轎歌”,所以小快板不需要炫技,速度也不用太快,表現是一種詼諧幽默的氛圍。此處要注意附點節奏和連續十六分音符的吹奏處理,吐音要干凈,不能拖泥帶水。為了突出樂曲的整體性技術特點,既要有獨奏曲難度,又要照顧大多數竹笛愛好者的技術水平,在快板部分,作曲家采用循環雙吐的技巧,這是此處的一大亮點,在循環雙吐2音的基礎上融進九兒的主題旋律,將主旋律曲調隱伏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的節奏中,通過同樣的旋律素材串聯前面的旋律材料,又使用相同的節奏型對后面主題旋律發展做了有效的預示,有一種承上啟下的效果,逐漸將樂曲推向最高潮。表現九兒和余占鰲堅定要和土匪、和日本人斗爭到底的決心。連續的高音5吹奏將樂曲過渡到主題派生部分,樂曲達到尾聲,近關系轉調由D調轉到G調,此時樂曲達到最高潮。演奏者吹奏出“九兒”的主旋律。以歌頌的情緒奏出,節奏寬廣,蕩氣回腸。九兒將敵人引到高粱地,點燃紅高粱,引爆女兒紅。仿佛刻畫出九兒帶著對親人的眷戀、帶著對日寇的輕蔑、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與日寇同歸于盡,以一人之力挽救余占鰲等幾十人的生命的偉大形象。其嬌小身軀所彰顯的不畏強暴、勇于獻身的民族氣節及抗爭精神,恰恰是中華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且昌盛不衰的根源。又轉回到主調D調,再次吹奏九兒的主旋律,九兒以一人之命挽救了余占鰲等數十人的生命,再現九兒的主旋律,歌頌了九兒的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在高音2的自由延長下結束整曲,由動及靜,由快及慢。
高粱酒,紅紅似火又似血。血染日,九兒倒下的身軀卻是毅然的堅定和無悔,沒有悲傷的流淚,卻依然記得她淡定從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動人。紅,火一般的熱烈、血一般的驚心。九兒是鎮定的,當日寇來侵,她臨危不懼,點燃女兒紅,與敵人同歸于盡。石磊老師創作的這首《紅高粱敘事曲》將九兒、余占鰲等人的英雄形象以及背后的家國情仇表現得淋漓盡致。欣賞此曲,能把人們帶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人們的情緒和感受會隨著音樂的發展,層層推進,直至心靈深處。這首作品已多次在各類音樂會上演出,已被公認為是現代竹笛樂曲的佳作,也成為竹笛專業教學重要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