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松 張春華 劉歡 舒永梅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上海 200438)
體適能是從體育學角度評價健康的一個綜合指標,主要包括健康體適能、代謝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其中健康體適能直接與個體從事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有關〔1〕。Rikli等〔2〕認為一般的健康體適能檢測方式,對老年人而言難度較大,因此研發出一套功能性體適能檢測項目。功能性體適能(FF)是指身體能夠獨立且安全去完成每日正常的身體活動而不會過度疲勞,包括身體心肺耐力、肌肉功能、柔韌素質及敏捷和動態平衡能力的綜合生理功能,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3〕。FF的檢測方式既簡單又安全,是評估老年人體適能水平的良好手段,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4〕。而FF低下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顯著的消極影響,其各個項目的測試結果可以作為衡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指標。老年人通過定期的檢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能力水平的衰退情況,配合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延緩老年人衰老速度,延長健康期望壽命〔5〕。目前國外將FF作為老年人身體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并制定了各自的評價標準,而國內有關FF的研究較少,針對老年人FF評價標準的研究則更為缺乏〔6〕。本研究通過對規律有氧運動的老年女性進行FF測試,運用離差法構建其評價標準,并從測試結果、評價等級、中等范圍和參考值四個方面予以分析,為探討國內外FF的評價標準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在上海市楊浦區招募規律有氧運動的老年女性105例,年齡60~69歲,經過PAR-Q問卷調查,排除運動禁忌者。測試階段,由于家庭、疾病等不可抗拒因素,導致部分人員流失。因此,實驗樣本數量有變,最終用于統計分析的受試者共100例。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和外文數據庫Pubmed,查閱有關FF、規律有氧運動、評價標準等相關文獻60余篇,對相關的研究內容進行搜集和整理,分析并總結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與進展,為研究提供支持。
1.2.2FF測試 嚴格按照Rikli等〔7〕制定的方法進行。測試前對測試人員進行培訓,對受試者的各項FF指標進行測試。測試項目包括:30 s立坐(主要評價下肢力量)、30 s臂屈伸(主要評價上肢力量)、2 min原地踏步(主要評價有氧耐力)、坐位體前屈(主要評價腰背部和髖關節柔韌性)、雙手后勾(主要評價肩關節柔韌性)、2.438 4 m(8英尺)立走(主要評價敏捷和動態平衡能力)。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正態分布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
2.1不同年齡段老年女性FF測試結果 本研究首先以5歲為一個年齡組,將60~69歲規律有氧運動女性分為60~64歲組與65~69歲組,結果顯示兩年齡組各項目FF測試結果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于是將兩組合并形成60~69歲人群,其FF測試各項均值結果見表1。

表1 各年齡組老年女性FF測試結果
2.2老年女性FF評價等級人數分布 運用《健康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中的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1〕。離差法是以平均數為基準值,以標準差為離散距,對能力和水平進行分級評價的方法,數據要求符合正態分布。將理論百分比確定為10%、15%、50%、15%、10%。將FF 6項測試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代入每個等級標準計算公式中得出分界值,建立評價等級,共分為優、良、中、下、差5個等級,見表2。為了驗證所建評價等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另選取上海市楊浦區規律有氧運動的60~69歲女性70人,進行FF項目測試,并依據表3的評價等級對所測結果進行驗證,得出各等級的人數,分布情況符合理論標準,見表3。

表2 老年女性FF評價等級(60~69歲)

表3 老年女性FF評價等級人數分布表(60~69歲,n)
2.3老年女性FF各測試項目的中等范圍 依據國外相關的研究方法〔7〕,從已建立的評價標準中,選取中等級(50%)的數值范圍作為中等范圍。以5歲為單位,將受試者分為60~64歲和65~69歲組,經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后,選取中等級的數值范圍,與國外研究的中等范圍值比較,見表4。
2.4老年女性FF的參考值 運用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后,選取本研究FF各項目最低評價等級(10%)分界值為參考值,見表5。國外相關研究將獨立完成CPF(Composite Physical Function)問卷中10項活動以上的人群界定為身體功能中等水平者(60~69歲),根據其SFT(Senior Fitness Test)實際得分,得出參考值〔3〕。

表4 老年女性FF各測試項目的中等范圍

表5 老年女性FF的參考值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FF的能力水平逐漸下降〔8〕。本研究結果顯示,60~64歲年齡組除坐位體前屈外,其余各項FF測試結果均優于65~69歲組。分析其原因,除樣本量因素的影響外,還可能是由于柔韌性在這一階段受年齡因素影響較小。陳曉霞等〔9〕的研究認為城市老年人的柔韌素質處于較低的水平,并在年齡達到70歲后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上下肢力量、有氧運動能力、柔韌性、敏捷和動態平衡能力等,均與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本研究60~64歲組與65~69歲組間各項FF的能力水平均無顯著差異,進而將兩年齡組合并為60~69歲組構建評價標準。在國外相關研究中,將老年女性分為60~69歲組、70~79歲組和80~92歲組并進行FF測試,結果顯示在下肢力量、有氧耐力、敏捷和動態平衡能力,80~92歲組與其他兩年齡組具有顯著差異,而其他兩組表現相似〔10〕。王紅雨等〔11〕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女性肌力與肌耐力、心肺適能、柔韌素質及平衡能力的測試結果僅從75~79歲組與80~84歲組開始具有顯著差異,并指出80歲是老年人體適能水平急劇下降的拐點。本研究結果符合前人相關研究結論,但老年女性FF的各項指標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差異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在構建老年女性FF評價標準時,應準確分析FF的能力水平與年齡之間的關系。
離差法作為一種科學、實用的評價方法,用于兒童青少年體質的綜合評價,早在若干年前就已得到學者們的廣泛認可〔12〕。但用于老年人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在評價等級中,每一項測試指標的等級范圍都通過具體的數值予以體現,受試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各測試項目中所處的水平,了解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13〕。
在楊霏〔14〕的研究中,運用離差法對身體成分和柔韌性的評價標準進行制定并對所得標準進行了驗證,符合實際情況,可以使用。本研究結果說明本研究運用離差法構建的FF評價等級是基本符合實際情況的,具有客觀準確性。這也為無運動習慣人群的FF評價等級的建立提供了參考。
本研究各年齡組FF 6項測量指標的中等范圍值均優于國外研究對象各年齡組,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樣本量選取的是規律有氧運動的老年人,身體機能保持相對較好。在李裕全等〔8〕的研究中詳細地介紹了運動導致老年人FF的提高和部分身體形態指標的改善,并得出有無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其FF測試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在鄧金平等〔15〕的研究結果中也充分表明適當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人的體質水平,促進血液循環,顯著提高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因此,有無運動習慣作為影響老年人FF的重要因素,應當成為構建評價標準時考慮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依據。
國內外老年女性在FF各測試項目的中等范圍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除了受到所選受試者的運動習慣影響外,可能也與國內外人群的遺傳因素與生活方式不同有關,這也是建立評價標準需要考慮的重點。在國外相關研究中,對巴西南部老年女性進行FF測試,將其成績與不同國家比較,得出使用國際規范的標準可能會低估或高估不同人群FF的潛在能力〔16〕。在王紅雨等〔17〕的研究中采用美國老年人FF常模進行評價,得出我國同齡老人FF測試水平偏低,指出我們需要探索符合我國高齡老人特點的評價標準。因此,針對不同評價對象的特點和需求,形成適宜的評價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僅列出30 s立坐、30 s臂屈伸、2 min原地踏步和8英尺立走這四項測試項目的參考值,沒有列出兩項柔韌性測試的參考值,這是因為國外有研究已驗證該四項FF測試項目易于進行現場測試,且不受實驗室測試限制〔2〕。另有研究指出,目前尚不存在足夠的證據說明柔韌測量值和功能能力改善之間的關系〔18〕。在國外研究〔3〕中,60~64歲和65~69歲兩年齡組30 s立坐和30 s臂屈伸的參考值相同,2 min原地踏步及8英尺立走的參考值略有差異。而本研究兩年齡組各項指標的參考值均略有差異,但差異不大,并且符合老年人身體素質隨著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的規律。
陳培友等〔19〕的研究中指出,在體質健康標準不存在時需要借鑒其他健康指標,依據相關領域專家預先制定的體質參照標準,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改進。國外研究設置的參考值是FF標準,它是與保持老年人身體靈活性和獨立性相關的標準得分,其目的是作為評估健康和運動干預的導向值,并非是計算到最小計量單位的精確數據值〔3〕。本研究設置這一指標,目的是為規律有氧運動的老年女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鍛煉、促進健康提供參考,未達到參考值的項目提示該方面的FF水平有待提高,老年人應注意加強此方面的鍛煉。
運用離差法構建老年女性FF評價標準是可行的,但要綜合分析評價對象的特點與需求,關注以下基本原則:首先,考察不同年齡階段其FF的能力水平,明確適用范圍;其次,注意區分不同人群的特點以構建評價標準,尤其考慮評價對象有無運動習慣;再次,借鑒和學習國內外相關評價標準,形成適宜的評價指標,滿足評價對象的實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