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關鍵詞】 開學第一課;學生;學習;人生規劃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32—01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地方,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教育教學工作的使命與教師的基本責任和義務是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指導孩子高質量地完成學業,引領孩子強健體魄,擁有健康的心理、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為孩子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幫助孩子規劃好人生,并引導孩子為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而不懈努力。近年來,受央視“開學第一課”啟發,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了“開學第一課”的嘗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重點內容
根據全面發展的需求和班級實際,我將原來開(入)學教育進行必要擴充,內容主要為:①學習環境的整治與美化。②假期作業檢查。③個人學期成長計劃制定。④組建新班委。⑤勵志故事會。⑥全程收視央視“開學第一課”。
二、具體做法
在開學兩周以內,利用兩個課時,通過主題班會、隊會等形式,逐項實施。①學習環境的整治與美化。包括室內外衛生、教室美化、活動場所布置等。此項工作讓學生自己去做,鼓勵特色和創意。②假期作業檢查。假期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習能力,為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做準備的必要手段,檢查意在促使學生認真對待,避免因為假期而對學業有所荒廢。主要從完成、正誤、態度三方面量化,結果以10%的比例計入學生本學期學業成績。在老師指導下,可以同桌互查,最好平行班級交換查。③個人學期成長計劃。要求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實踐活動五個方面,結合個人實際,具體細致地以書面形式擬定。獨立制定有困難的,可以讓家長幫助,教師給予適當指導。這是“第一課”的重點,側重點各不相同:思想品德主要圍繞“守則”和“行為規范”;學業水平主要圍繞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科知識掌握、學科能力獲取等;身心健康主要圍繞怎樣強健體魄、怎樣應對困難和挫折;藝術素養則主要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實踐活動根據學生個人、家庭、生活等實際。利用主題班會,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計劃在全班展示交流,之后還可利用班級“分享臺”繼續交流。④組建新班委。遵循“全體參與,自愿報名,演講競爭,投票決定”的民主程序,產生新的班委會。⑤勵志故事會。學生每人搜集一個成才故事,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交流,并談對自己的啟發。個別有困難的學生也可以由家長協助搜集。⑥全程收視央視“開學第一課”。要求學生與家長或監護人共同收視,而后談觀感。
三、主要收獲
第一,學生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的積極性、自覺性、目的性和自信心提高了。通過“開學第一課”各項活動,學生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加深,明確了自己將來要成為怎樣的人、現在要做什么、該怎樣做。第二,班級的凝聚力加強了。班委會成員競選時每個同學的演講和新班委會代表的上崗演說激起的共鳴,使同學們認識到,一個學風濃郁、班風優良的班集體是每個同學成長進步的環境保障。第三,不良行為得到了有效矯正。遲到、不交作業等發生率逐步下降。第四,家庭、社會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認可度不斷提升。大多數農村學生家長在與學生一起收看“開學第一課”、幫助孩子搜集勵志故事、參與孩子學期成長計劃制訂過程中,對學校工作的認識不斷加強,對孩子參與其他活動的支持力度也隨之加強,尤其對孩子、對學校工作的評價不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第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體現。在“開學第一課”的各項活動進行中,愛國、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誠信、友善等理念蘊含其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核心價值理念的浸潤。第六,學生實踐能力切實得到了提升。
四、幾點體會
第一,教師的認識一定要到位。“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央視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對學生遠大理想、堅強意志、高尚情趣的形成都有積極作用。我們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結合學校、班級、學生的實際,增加了日常司空見慣的教育元素,為學生人生規劃助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第二,要提前籌劃,精心準備。“第一課”是為學生一學期學習成長做準備的,每學期的內容不能一成不變,教師在開學之前就要根據班級實際對本學期“第一課”涉及的全部內容充分地預設。第三,必須適時地檢省。成長計劃不能停留在紙上,要通過老師的檢查、學生的自省對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第四,要多方溝通形成合力。家長、少先隊、其他科任老師以及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要緊密配合。第五,成長計劃制訂過程中,老師的指導要跟上。老師要根據學生個人實際做點撥,開闊其實踐活動的視野。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