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英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師;專業成長;重要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39—01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語文學科教育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語文教材內容也不斷豐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才能擔負起語文教學的重任。
一、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是指語文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依托語文學科理論知識,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在不斷學習中所習得語文教育方面的專業技能。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影響。
二、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1. 語文學科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著眼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使學生具備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人文性”則是在思想方面對學生潛移默化地熏陶,給學生以人文關懷,教會學生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使語文學科同學生一起和諧發展。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修養,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達到教書育人,傳承人類文明和培養人才的目的。
2. 學生發展的需要。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與生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在學生成長方面做好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掌舵。
3. 語文教學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培養的課程目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例如在講授小說作品時,教師不僅要對小說文本很熟悉,還要介紹作者創作的社會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意義等;在寫作教學時,教師要從“審題——確定文章主題——選材——結構——列提綱”的步驟來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在詩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讀懂詩的表層意思,還要從詩歌的特點出發,教學生掌握詩歌的基本格律,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在語文課上出口成章,使枯燥無味的語文課成為精彩有趣的課堂。
三、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1. 自我成長。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筆者認為,可以從廣泛閱讀、勤于寫作、善于反思這幾個方面努力。
(1)廣泛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正如華中師范大學楊道麟教授所言:“生于華夏,學習語文,傳授語文,不讀孔子,不讀諸子百家散文,不讀屈原的詩,不讀司馬遷的歷史散文,不讀唐詩宋詞,不讀古典四大名著,不讀魯迅,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只有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語文教師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擴大視野,在課堂上信手拈來,使課堂充滿著文學的氣息。
(2)勤于寫作。著名語文教師王棟生曾說:“寫作的實踐,使我對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了更大的把握。作為語文教師,有一些寫作的經歷,肯定有助于他的教學。”因此,寫作水平高低與語文教學水平高低有密切的聯系。寫得越多,積累的經驗越豐富,越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有利于開展寫作教學。
(3)善于反思。新課改要求教師要不斷鉆研、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不足,總結經驗。“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這是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的一個教師成長公式。因此,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善于反思,養成反思的好習慣,以利于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
2. 外在環境。初中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要注重自身的內在建設,也要充分發揮外在環境的作用,形成合力,加速專業成長的步伐。
(1)參加語文教學競賽活動。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比賽的機會,以賽促學。以筆者工作單位為例,學校每年會組織教師進行全員曬課、觀課、評課和研課活動;舉辦青年教師演講比賽活動;開展青年教師粉筆字、硬筆字基本功書寫比賽活動;組織全校教師參加學科業務考試。這些競賽活動都提高了教師自我提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制度。學校要對語文組所有教師進行不定期教學檢查,如現場聽課、查閱備課記錄等,及時發現教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形成教師監督常態化管理,并對優秀語文教師進行表彰和相應的物質獎勵。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充分發揮教師本人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利用外在環境對自身的監督與激勵,加速自身專業素養的成長。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