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志勇
與城鎮資源較為豐富的學校相比,農村薄弱學校存在硬件較差、師資匱乏等問題,特別是音樂、體育、美術等專業師資的不足,制約了農村薄弱學校的特色發展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近年來,一些地區“城鎮擠,鄉村弱”的現象日益突出,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迫在眉睫。與開展體藝活動相比,農村薄弱學校開展閱讀活動具有更明顯的優勢。例如,對硬件設施和專業師資的要求不高,活動開展成本較低,易于在全校推廣等。因此,在農村薄弱學校開展閱讀活動是學校實現特色發展和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農村薄弱學校閱讀活動現狀
近年來,為了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形成辦學特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很多農村薄弱學校不僅開設了閱讀課程,還開展了趣味閱讀、經典誦讀等閱讀活動。但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缺少完整的規劃和系統的計劃。一些農村學校囿于財力、師資等因素的限制,無力編寫符合本地、本校實際的校本教材,無法深入挖掘本地、本校文化,由此阻礙了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和發展。
二是社會參與度較低。由于一些現實的原因,有些學生家長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參與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活動的效果。
三是教師對閱讀活動存在誤解。除語文教師外,其他學科的教師往往認為課外閱讀會占用學生學習和做習題的時間,影響學生的學科成績,于是不支持學生進行課外延伸閱讀。
四是閱讀停留在較淺水平。除教師規定的誦讀教材和內容外,學生課外閱讀的可選擇性較少;而且由于缺乏教師的專業指導,學生主要以隨意閱讀和自由閱讀為主,缺乏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使閱讀停留在較淺水平。
五是學生閱讀書籍種類匱乏。學校藏書以經典名著為主,而更加富有時代特色、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且受學生喜愛的圖書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影響到閱讀活動的開展。
二、合理開展閱讀活動的策略
1.做好學生閱讀的頂層設計
校長應對學生閱讀的目標、途徑、方法和策略等有明確的想法,解決好讀什么、怎么讀、在哪里讀等問題。新課程標準對各學段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量等方面應達到的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應依據課程標準來推進學生的閱讀活動,對閱讀活動的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和步驟化,分學段制定學生閱讀的規劃和計劃。此外,學校還應制定好學生閱讀活動的各項支持措施,如組織措施、財力和經費安排措施、時間保障措施、師資和方法指導措施等。
2.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學校閱讀活動應避免隨意性,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人文素養,使其成為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過程。因此,閱讀活動的開展應循序漸進,不斷拓展深度和廣度,逐步達成閱讀目標。
一是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內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并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延伸閱讀與積累。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可以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關聯性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是堅持廣讀與深讀相結合。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對一些經典作品、篇目和文學名著進行細讀、精讀、品讀、研讀,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等綜合能力。
三是堅持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延伸,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讀寫結合是提升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既要以讀帶寫,又要以寫促讀。
四是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可以通過開展書評、撰寫讀后感等活動,引導學生抒發感悟、表達情感、陳述體驗,在閱讀中感知生活、提高審美、形成品德。
3.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訓練
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比如,低年級學生應以繪本、童話、神話等圖文并茂的故事性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可以逐步延伸到文學、歷史等敘述性較強的讀物。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自然學科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適度的學科專業閱讀,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積累學科知識。
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指導。古往今來,大多有成就的人在讀書時都有圈點批注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毛澤東同志在閱讀《二十四史》時曾做過大量的批注,這一批注版《二十四史》也成為當代藏書家的必藏品。習近平同志也熱愛讀書,注重積累,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都引用了不少經典名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圈點批注和做好讀書筆記等的技巧,引導學生手眼腦相結合,實現高效閱讀;還要教會學生默讀、朗讀、誦讀、精讀、略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引導學生能根據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4.強化教師閱讀的示范引領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素養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身居教學第一線,應成為學生心中的一本好書,成為學生閱讀的航標和楷模。教師還應是學生閱讀的同行者,在教育閱讀和學科專業探索上不斷前行。
5.營造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一是爭取家長的重視和支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學校可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強化家長的閱讀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從而支持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好的閱讀環境。
二是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參與。學校經費有限,特別是一些農村薄弱學校的經費更為緊張,很難有足夠的財力保障閱讀所需的資源。因此,學校應積極調適外部環境,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進一步改善閱讀環境,強化閱讀效果。此外,學校還可以開展“作家進校園”“藝術家進校園”等活動,鼓勵社會各界的相關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愛閱讀、會閱讀、享受閱讀。三、結束語
總之,大量的閱讀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情感、提高人文素養。農村薄弱學校應積極實施閱讀工程,抓好閱讀課程研究,并以閱讀活動為引領,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讓書香浸潤學生心靈,讓閱讀陪伴學生成長。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