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星和李淵明是兩名“80后”,2015年放棄上海大都市的工作,回到浙江省衢州市九華鄉下彭村,承包50畝土地,開辟了一個生態試驗園,做起起早貪黑的新農人。他們的生態園,一直堅持少肥少料,人工鋤草,自主堆肥,甚至連大棚還是前兩年在農業專家的建議下才搭起來的。他們說,哪怕放棄高產,也要堅持生態有機,這是他們返鄉創業的初心和夢想。
“甜玉米不久前剛剛下市,小番茄也馬上摘完了。”最近,筆者來到淵明家庭農場,一大早就開始忙碌的農場主人王惠星從大棚里鉆出來,曬得黝黑的皮膚已經很難辨出她曾經是一位都市白領。

王惠星和李淵明正在摘小番茄
“我們2015年下半年從上?;氐结橹?,注冊了一個家庭農場,與當地農民一家一戶簽訂土地合同?!蓖趸菪钦f,當時跑了一個多月,簽了30多份合同,才把整塊土地整理出來,開始了真正的“農人生活”。
家庭農場注冊了,土地也整理出來了,但是想從都市白領蛻變成農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耙郧皬膩頉]有種過地,種什么,怎么種,全靠慢慢摸索。”回鄉之前,王惠星在上海一家外貿公司做銷售,年薪30多萬元,丈夫李淵明是黑龍江佳木斯人,在上海當兵轉業,對于種地這件事情,開始夫妻倆完全摸不著門道。
但即便如此,兩人還是堅定要回鄉種有機果蔬,原因是一次醫院的搶救經歷?!爱敃r,我剛生完孩子,在上海坐月子,母親過來陪我。一次她到菜市場買了兩根絲瓜來吃,沒想到這絲瓜讓我母親上吐下瀉暈倒在廁所,送醫院搶救才脫險。”
由于工作關系,王惠星對生命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視,加上母親因為食用絲瓜中毒入院搶救,她開始關注食品安全,萌生了回家種有機果蔬的想法。王惠星說,眼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夫妻倆一合計,決定還是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農村,常試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帶著種植全生態有機果蔬的初心,夫妻倆返回老家九華鄉。他們在師傅吳金山的帶領下,一步步開啟了與田園為伴的農耕生活?!皠傞_始種辣椒、茄子、絲瓜、玉米等一些常規品種,基本是露天無公害種植?!?/p>
筆者看到,在王惠星和李淵明的玉米地里,雜草長得有半人多高?!白罱α?,來不及除草,索性就讓它們自己瘋長?!毕那镏皇鞘斋@的季節,農場也迎來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節。來不及除去的雜草與玉米一起生長,行走在玉米地里,像穿梭在叢林中。
寧可不除草,也不用一丁點除草劑,這是他們的原則?!皠e人種的甜玉米,畝產可達900多公斤,我們的只有500公斤?!?/p>
雖然產量遠不如別人高,但他們并沒有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外面買的肥料不可控因素太多,我們正在試驗自己堆肥?!睘榱吮M可能地增加土壤肥力,他們又嘗試將秸稈、鵪鶉屎、羊屎、豬肚菇渣等堆放在一起,自主堆肥,循環利用?!坝行╇u屎不能用,因為里面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蓖趸菪钦f?!坝腥魏尾欢木拖驇煾岛途W絡多學多問,現在發現種菜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崩顪Y明笑著說,自從開始種菜,一年到頭幾乎就沒有空閑的時間,但是日子卻過得無比充實。
經過幾年的不斷摸索與試水,王惠星和李淵明的生態試驗園大獲豐收。辣椒、絲瓜、茄子、紅豆角等蔬菜賣得都不錯,價格也挺好,4畝甜玉米賣得一根也不剩,第一年自主育苗自主試種的奶油南瓜早早被杭州的配送公司搶購一空。還有那掛滿枝頭的紅黃小番茄,幾乎成了當地的“網紅”產品?!靶》?個品種搭配裝在一個盒子里,一盒賣15元,一天能賣1000多塊?!泵刻烨宄浚蚱迋z會早早地趕到農場,采摘紅色、橘黃、金黃三色不同的小番茄,搭配包裝好后,由李淵明開車送到市區的各個小區。
“所有的貨都是通過朋友圈下訂單后免費配送的,預訂的基本上是老客戶,他們還會將產品推廣給更多的新客戶,‘圈子經濟’就這樣被帶動了起來?!崩顪Y明說,這兩年,他們將種植的重點放在了適合配送的品種上,比如甜玉米、小番茄、奶油南瓜等,這些綠色果蔬既能當菜又能當水果,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當然,有機品質成了最好的“金字招牌”。“客戶一嘗我們的東西,就知道跟別人的不太一樣。”王惠星說,生態有機種植出來的小番茄、甜玉米等,在品質上有明顯不同,果香更濃,口感也更香甜,很多人吃過一次就成了回頭客。
除了市區配送,夫妻倆還通過“圈子經濟”,將自己種的有機食品賣到了上海、江蘇、杭州、寧波等地。“下半年,我們準備開一家體驗店,輻射周邊中高檔小區?!蓖趸菪钦f,好產品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雖然前后花了5年時間,但他們卻不后悔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