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產品制造商家競爭日益激烈,為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用戶的使用,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產品售賣、廣告宣傳,再到售后服務,每個環節商家均是費盡心思。但是工業設計產品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外觀需求以及情感需求。而設計走向終點也是設計理念走向終點的過程。
關鍵詞:產品;用戶;工業設計;設計理念
一、工業設計定義概述
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諸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求[1]。但是許多企業為了抓住用戶的眼球,存在過度設計的現象,這不僅導致材料的浪費,生產成本的增加,而且將設計過于形式化,設計水平降低,并且有悖設計道德,嚴重阻礙設計理念的進一步發展。
作為消費者,面對一件產品,外觀造型、配色固然是吸引自己購買的很重要原因,但是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審美水平的消費者看中產品的角度是不同的,或是外觀或是功能。同樣,一件好的產品也必須同時滿足這兩點,功能的強悍、外觀的優美。
二、對待設計的理念
中國自古就有“師法自然”的說法,這與日本的“侘寂”美學不謀而合。映射到設計領域,最好的設計應該是樸素、自然、安靜的。再絢爛的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會過時,而樸素雖然無法短時間吸引人,但經過時間的洗禮,終是最能打動人內心的。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功能上的需求,產品的附加價值成為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已不再簡單的作為一門工科學科,工業設計與美學、藝術學等相關性越來越密切。工業設計的產品從某種角度講,已成為一件藝術品。同時,這對工業設計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大大提高,這就要求設計師眼界開闊,對藝術、對美學等均需有一定領悟。
作為用戶來講,對待設計產品要以自身經濟為基礎考量,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以提升個人品位,這也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設計師角度看,設計不是一味地追求藝術化、產品雖然是以人為中心設計的,但必須由企業開發及生產出來。設計過程中,除了要滿足用戶需求而存在的各種制約外,來自企業的諸如利潤、生產工藝等制約可能比用戶的還要多[2]。設計也是一個戴著鐐銬跳舞的過程。而對企業來講,利潤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好的品牌好的設計固然能給企業帶來好的口碑,但很多時候生產成本與設計本身不是共存的,這就是很多紅點獎作品不能投入大批量生產的原因。
設計師對待自己的每一件設計作品都應該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筆者認為,如果產品效果包裝大于產品本身的特性價值,誠然這是公司銷售的手段,但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因為用戶購買后會與預期差距很大,是一種欺騙的行為。好的產品首先是誠實的作品,必須滿足其本身的功能性,其次在顏色、材料、結構、工藝、造型等方面下功夫。當然,欣賞藝術品除外。另外,設計師在滿足功能設計后,在產品細節應當處理到位,因為細節做得精致,產品才經得起考驗,才能稱得上工業藝術品,才會給人無限的欣賞、想象空間。
產品應當以用戶為導向但非完全按照用戶意愿設計,并不是完美無瑕的產品稱之為好的產品。相反,產品的個別不足之處反而會讓產品本身更加有吸引力。比如蘋果手機,其電池容量和信號問題飽受詬病,但蘋果手機依然是世界上頂尖的設計,引領著手機設計的潮流。產品的不完美恰恰促進了生產技術、設計理念等不斷地發展,遺憾的同時也意味著對未來的憧憬。因此,筆者并不認為完美是設計的最高境界,相反,遺憾才是設計的最高境界。
三、設計的哲學性
任何領域都必須以理論為基礎支撐,設計也不例外,而設計風格、設計流派等上升到理論高度,都成為一種設計哲學。頂尖的設計師必定深諳設計哲學,對設計理論有著獨自的見解。產品作為一件物品,體積、顏色、形狀等固定,作為物質世界的物存在,說到底是有限的。而產品所傳達的理念,其包含的意義則作為精神世界的一種抽象存在,及時經歷幾百年也不過時,因為產品所傳達的理念是超越現實,直達未來,引起后世人們的共鳴。從世界上著名的設計產品案例來看,功能性、情感性僅僅是產品成功所必備的基礎,想要成為經典,產品所包含的寓意、所具有的理論意義或許更為重要。
設計的發展,不僅在于設計師群體的進步,也與整個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正如20世紀美國“有計劃的廢止”,設計不得已受到時代的局限,設計的產品也僅僅滿足了大眾社會的需求,并沒有涌現出經典產品。縱觀歷史上偉大的設計作品,是能夠逃脫當時社會環境的禁錮的。因此,經典設計產品永遠屬于下一個時代。
參考文獻:
[1]崔天劍.當代工業設計思想與方法[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2][芬]方海.從需求出發,工業設計大師漢諾·凱霍寧[M].戴梓毅,譯.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李鎮周,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