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竺雯 李婷
摘要:當下,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愈顯嚴峻,筆者希冀通過開展學生就業情況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為優化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可參考資料。
關鍵詞:地方院校;藝術專業;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是桂中地區三所大學藝術專業在校和已畢業學生,內容為就業情況。共發放問卷1600份,收回1450份,有效1317份,有效率為90.83%。問卷采用單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兩種方法,觀測內容包含大學生價值取向、就業意愿、就業態度等方面。旨在明白學生所思所想所需,為優化藝術類專業培養方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可參考資料。
一、觀測藝術專業學生就業思想
(一)學生對待專業心態
問卷選項中有“興趣愛好”“熱門專業”“父母介紹或他人建議”“調劑”“分數線低”,他們分別為“46.47%”“21.41%”“15.71%”“11.47%”“4.93%”,調查顯示,在面對專業選擇時,多數同學基于興趣而學,“以興趣為持續發展源動力”,主動向上的探索鉆研心態可以為被試者就業力的提升提供持久的個人激勵機制?;诖髮W生興趣培養,這對高校生全面綜合素養形成具有積極作用。
(二)學生就業自信程度
盡管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仍有表現出自信一面的學生,分別有49.12%和26.80%的學生認為個人專業知識能力和拓展人際關系可以找到滿意工作。盡管如此,仍有13.21%的學生感到自信不足。因此,筆者認為設計就業培訓體系課程時,可采取分類教程的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做好求職素質的精準教育,增強高校生對抗就業壓力的心理基本素質。
(三)學生關注就業的主動性
59.36%的學生會主動關注就業信息,54.29%的學生認同職業生涯規劃為重要地位。基于終點思考法則,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需筑成專業指導與就業指導無縫銜接模塊,漸進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
二、藝術專業大學生對人才培養方案反饋
(一)學生對專業重視程度和教學質量的評價
調查結果比例分別為8.5%、46.24%。多數學生認為需要更多重視,并希望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筆者認為突破外部環境對藝術人才需求的客觀現實,強化“內省”意識達成,完成“教”“學”相優人才培養目的。
(二)學生看待學校專業設置態度
42.6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水平未達非常滿意程度,因其僅能夠與社會需求相適宜”。筆者認為結合社會對藝術人才認同和輸入的復雜與不可控性,加強與社會實時對接,從人才市場需求根上研討和優整專業設置,實現共贏。
(三)學生參與專業實踐活動情況
40.63%的學生響應并參與專業賽事、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社會實踐調查、藝術工坊等活動,反映出學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還可以通過宣傳、教師引導培訓等措施,增強藝術學生創新實操力。
三、學生對就業求職競爭力看法
49.43%的學生認為溝通協調能力是其求職競爭力中相對欠缺品質之一。一部分學生專業能力不錯,但不善言辭,溝通能力縮水。可見,專業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須強化學生溝通表達等必備求職能力。
四、學生就業意識與應對思考
問題包括“與專業對口程度”“固定時間、穩定收入”“工薪高低程度”“先就業,后擇業”“僅在乎找到一份工作”“不就業&深造”“創新創業”“所處地理位置”,調查顯示分別為“42.44%”“12.83%”“27.80%”“44.65%”“19.21%”“13.82%”“43.05%”“33.86%”,學生們就業意識較多元。
另外,較多學生就業地域意向為經濟發達的東南一帶,他們認為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觀、與國際接軌,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工作機遇。因此,藝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須加強學生應對全球國際化人才需求的綜合能力。
五、總結
由于調查對象有限,所以報告不能概全當下藝術學生就業現狀,但希冀這份拋磚引玉調查報告,為優化藝術類專業培養方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可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