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畫面空間與心理空間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聯系,需要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正確的理解,從畫面中的所表現的物質空間到畫面空間中心理對空間的影響進行分析。本文重點對畫面空間、心理空間及兩者聯系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畫面;空間處理;心理空間;聯系
一、引言
畫面空間處理可以讓畫面產生更好的空間感、體積感和量感,心理空間可以對畫面的內容進行更好的延伸,兩者結合可以對畫面存在的空間問題進行良好的解決,同時也能給藝術家留有更為寬闊的發揮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對畫面的控制。
二、畫面空間的基本概述
事物在空間中具有非常多樣的表現形式,在科學思維的影響下,造型、色彩和空間的發展在不斷地漸進,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人類藝術開始從二維空間的表現到對三維空間進行探尋,這個三維空間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畫面的長、寬、高(深度)。在現實物質空間的三維基礎上,透視學的研究運用到藝術中來,同樣大小的物體,因主客體空間距離不同,我們肉眼所感知到的大小就有了變化,也就是我們透視學中經常提到的近大遠小、近實遠虛,通過這種透視的應用,讓畫面視覺空間更加深遠,變化更加多樣。
三維空間這個詞對畫面的立體程度加強,也更加強調畫面空間感和畫面感,隨著,透視法在藝術中的應用,畫面空間變化更加強烈。但這還是主要局限于固定物體進行描繪,如何在平面的三度繪畫基礎上表現事物的運動變化,反映時間與空間的關系,而又不破壞物體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就是四維空間所要解決的問題。四維空間就是在原有的長、寬、高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和靜止不動的三度空間畫面相比,四維繪畫更重視表現物體的運動變化及其過程。
通過對繪畫空間進行了解,這種畫面空間的出現不只是物質空間的再現,如果只是現實場景物象的再現,那繪畫就失去它的意義和價值可言,它跟一幅照片一個廣告牌沒有了區別。所以不同藝術家由于內心情感的不同,對具體物象在某個特有的視覺焦點的圖像進行處理,表現內心想象的真實,并且讓其在創作中可以再現。
三、心理空間
人類對于空間的需求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可見空間,還有內在的心理需求。心理空間的出現一般是以一種虛擬化的空間形式存在的,其中會包含著無限的延伸性,并且會涉及不同的維度,而且還會存在著可見與不可見的關系,其中還會包含一些想象的成分。例如:我們平時提到的“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心理空間作用于現實空間,站在這個山頭,看著另一個,想象著山的那邊再到山的那邊的空間世界!
在時間的不斷演變中,心理空間的信息量會得到一定的豐富,還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小空間和層次的概念,心理空間會因為受到滲透作用而出現不同情感的碰撞,因此很容易會使心理空間產生不同層次的情感體驗。在藝術的世界中,心理空間的出現會給繪畫的畫面帶來很多的升級,心理空間對于生命空間的作用會產生條件性的反射,經過作用后的產物會加入再現性的情感部分。最后當主體與客體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出來時,會與現實中實際的對象有著一定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意義的繪畫作品。舉個例子來說,具象的表現手法與抽象的表現手法。這兩種表達的方式對于同一個客體而言,差異性特別明顯。
四、畫面空間和心理空間聯系
對于畫面空間而言,它不是單純的再現自然,不是現實物象的長、寬、高,是通過藝術家對自然物象觀察后,通過內心對空間訴求的不同,而作用于自然物象,從而達到畫面空間和心理空間的完美統一。藝術家不同的心理情感作用于同一事物,所描繪的畫作是不一樣的。例如,在油畫史中很多大師都描繪過“哀悼基督”題材的畫面,但由于畫家內心對基督的認知不同,畫面截然不同。對于繪畫畫面來說,不同的畫面所帶給給人們帶來的情感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因為畫面空間中會承載著很多的感情符號,這些符號一般都會具有多樣性,因此會形成具有差異性的心理空間。對于繪畫作品來說,其藝術含義并不是所謂的物質材料,而是藝術家對社會和自我的認知,畫面只不過是通過實際的物象的物理空間來實現其藝術價值,通過某些巧妙的形式,實現這個空間的存在。如果說只是關注了心理空間卻脫離了實際的物象空間,或只是關注物象空間忽略心理空間的注入,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畫面的視覺效果和空間問題都不能事半功倍。畫面中的諸多因素都存在著相互聯系的關系,它們一起構成了整個空間的維度。繪畫空間本身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藝術表現形式,因為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感受都是主觀的,藝術家需要對客觀世界進行有秩序的選擇,從而可以將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進行融合,更好地對藝術感受進行表達。
五、結語
藝術創造是對生活和自然的一種感受和思索,是對人生本質的一種思考。在對多元化的藝術創造中,畫面空間的處理和心理空間之間會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兩者都是對畫家最想表達的內容進行深刻的表現,這里面包含著對自然和真實空間的模仿,也包含著對思維的創新,對情感和感受的表達,只有將這兩者融會貫通之后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人們生活所關注的焦點,從而創造出更為豐富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葉霞.談繪畫空間的建構—賈科梅蒂式的存在與羅斯科式的虛無[D].杭州師范大學,2015.
[2]唐楠清.探究繪畫空間之美[D].湖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片兆勇,山東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