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聶
摘要:我國地域廣闊,擁有很多旅游文化資源,尤其是少數民族居住地,自然風光獨特,文化資源豐富,旅游業發達。少數民族的旅游民族音樂資源也是旅游文化資源的一部分,對其進行的開發與保護,對于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廣西地區旅游民族音樂的狀況為例,闡述了加強旅游民族音樂開發和保護的意義與措施。
關鍵詞:旅游民族音樂資源;開發和保護;措施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民族文化在很多地區的旅游產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旅游民族音樂資源是旅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當地旅游業和旅游經濟的重要資源。比如少數民族聚居地廣西,旅游民族音樂豐富,有著極強的地區和民族特色。加強對當地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滿足人們對于音樂和美的需求,對于打造地區旅游品牌,發展地區旅游經濟有著重要作用。[1]
一、廣西旅游民族資源的情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域廣闊,生活著多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壯族、瑤族、苗族和侗族等,他們與漢族互相融合形成駱越文化、嶺南文化等多元文化,有著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根基深厚,孕育著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比如民族舞蹈就有將近1000種,民族音樂也有上百種,旅游民族音樂資源豐富。像《劉三姐》、 《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曲傳唱至今,歌詞美麗,地方特色鮮明。廣西的旅游民族資源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
廣西的旅游音樂資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就有關于“越人歌”的記載,在唐代的地理雜記上也有關于壯族人民歡歌場面的記錄,直至今天, 廣西已經擁有了數十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那坡壯族民歌、苗瑤銅鼓習俗等,而“三頓歡”是廣西壯族三聲部民歌,讓世界都知曉了我國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提高了廣西的知名度。[2]
(二)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
廣西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自然風光優美,民風淳樸,當地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唱歌也成了他們生活中一部分,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唱歌跳舞,而且在特定的節日會載歌載舞歡慶好幾日。比如壯族的“三月三”是他們的歌節,每到這一天,每個村子的人們都會舉行歌會表演節目,而瑤族的“坐歌堂”極具民族特色,人情味濃厚,有著強烈的民族音樂風格。[3]
(三)民歌形式多樣
廣西地區的民族歌曲不僅有著豐富的內容,而且有著多樣的音樂形式。一般分為民歌、民間器樂、舞蹈音樂以及說唱音樂,所有這些都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壯族是廣西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民歌種類也有很多種,有山歌、小調和漁歌。演唱類型和演唱內容也是多樣,比如單聲部、雙聲部、勞動歌、童謠、時政歌等。除了民歌之外,還有一些與宗教有關的宗教音樂。
二、加強開發和利用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必要性
(一)拓展地區旅游業發展空間的趨勢
廣西地區自然風光優美,工業發展不突出,而旅游業發展迅速。自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地區的旅游人數在逐年遞增,旅游產業也逐步實現了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成了廣西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廣西的旅游收入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前往廣西旅游觀光,拓展其民族旅游業發展空間是新時代發展的趨勢。而加強對旅游民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拓展當地旅游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是順應時代發展旅游人數增加的必然趨勢。
(二)增強地區旅游形象的重要措施
廣西地區的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優勢,深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而加強對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能夠發展當地的旅游業,而且能夠打造廣西旅游的品牌形象,提高廣西的旅游地位。有關部門根據當地的特色資源,開發旅游路線和產品,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能夠提升游客的審美品位和精神文化內涵。比如,在廣西舉辦有關民歌比賽的藝術節,對其旅游形象進行宣傳,吸引游客,充分挖掘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內涵,提升廣西的旅游形象和地位。[4]
(三)提升游客審美能力的要求
審美是一種心靈的體驗過程,游客在觀光游賞特色旅游音樂時,心靈受到極大的感染和體驗。因此加強對旅游民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音樂資源,能夠加深游客對于旅游音樂資源的審美體驗,提升自己對于藝術的形象力。一般的旅游資源,游客在游完而歸時,滿足審美愉悅后的難免也會產生無法擁有的遺憾,而旅游音樂資源卻不同,可以讓人反復吟唱,無限回憶。因為音樂有著朗朗上口的韻律,便于傳唱,也可以通過音像制品保存下來。比如,游客在參加壯族歌會“三月三”時,學會了《盤歌》,并把歌曲的旋律記憶于腦海中,即使旅行結束,只要一聽到熟悉的音樂旋律,就會想起自己在參加歌會時的歡樂場景。
(四)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音樂
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給音樂的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挑戰。尤其是民族音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民族音樂大多依托于自給自足的農業文化,自然的風光,而隨著環境變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多的民族音樂已經慢慢開始失傳或者已經失傳。因此加強對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是傳承我國民族音樂資源的重要手段。開發民族資源就是為了更好地拓展資源,讓民族音樂能夠突破民族障礙和語言障礙,更好地傳承下去,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和傳唱,讓民族音樂一直保存和世代傳唱。這樣也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繁榮,反過來又為旅游音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經濟的保證和支持。[5]
三、開發和利用旅游音樂資源的措施
(一)加強政府的支持引導職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產品開發模式也有初級產品向參與式文化產品轉變,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第一,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政府在對廣西文化旅游產業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時,也應該把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入到規劃當中,制定相關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優化廣西地區旅游產品結構,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二,制定相關政策。有關政府要積極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廣西地區旅游音樂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政策,為民間音樂的創作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資源發展環境,切實做到為廣西旅游文化產業保駕護航,促進當地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比如,在財政支出和稅收減免的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幫助有關主體和企業積極開發和利用旅游民族音樂資源,構建相關平臺,發展民族音樂。
第三,提供法律支持。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之外,有關部門還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旅游民族音樂資源進行管理和運作,保護民族音樂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保障珍貴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6]。
(二)深刻挖掘音樂資源
第一,充分體現音樂產品的獨特性。對于旅游文化資源來說,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是文化的特色,其具有的獨特性。旅游民族音樂資源亦是如此,獨特性是音樂產品開發的關鍵。只有旅游產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獨特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讓游客能夠獲得更好地審美體驗。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旅游民族音樂資源隨意改動,讓音樂產品變得粗糙庸俗,導致民族音樂資源的精華慢慢消失。因此在開發利用音樂資源時,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產品。
第二,創新音樂產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發和利用旅游民族音樂資源,還要保證產品的創新性,與市場經濟、現代審美觀相結合,不斷創新,增強地區旅游民族音樂產品的競爭性。因此在開發音樂資源時,不僅要保持產品的精華,維護其獨特性,而且還要對其進行大膽創新,在形式上進行包裝。比如,昆曲《牡丹亭》,在保持原有精華的基礎上,對服裝、劇本、音樂等進行全新的設計和包裝,形成青春版的《牡丹亭》,打破傳統藝術的束縛,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獲得成功。
第三,打造特色旅游音樂品牌。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文化的競爭其實在于文化品牌的競爭。因此積極打造具有當地特色音樂品牌。比如劉三姐的故事廣為人知,根據故事打造的《印象·劉三姐》品牌,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廣西文化,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旅游音樂品牌。
(三)整合系統布局,優化資源配置
開發和利用旅游音樂資源需要一個整體布局,合理優化音樂資源和旅游產業的結構,給游客呈現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產品。音樂資源的開發包括改編、創作,營銷與推廣,以及后期的銷售等一系列的環節。因此有關部門和人員要把握好全局,完善開發體系,規范開發過程,提高音樂資源的利用率,節省成本。[7]
四、結束語
開發和利用旅游民族音樂資源是發展地區旅游文化資源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地區旅游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引導和支持,深層挖掘當地的音樂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打造特色音樂產品品牌,提高地區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文.論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保護[J].魅力中國,2014(17).
[2]楊永蘭.論旅游開發與民族音樂發掘與保護[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5).
[3]魏敏.基于要素視角的甘肅民族民間音樂旅游資源開發與策略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2018(1).
[4]藍壯青.論廣西旅游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歌海,2013(3).
[5]趙塔里木,樊祖蔭,徐天祥.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對策研究[J].中國音樂,2015(1).
[6]姬文革.寧夏民族民間音樂與旅游開發的對策與原則[J].音樂時空,2014(23).
[7]向詩亞.民族文化保護視角下的恩施州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碩士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