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妍
摘要:城市題材山水畫是以城市景觀為創作內容的水墨繪畫。在繪畫史上,城市題材常歸屬于人物畫或者山水畫。北宋宣和(1119~1125)年間《宣和畫譜》把此類題材稱為“宮室”,也稱為“界畫”[1],現代許多學者則把表現城市建筑與自然景觀的水墨畫稱為城市題材山水畫。本文通過在海南《騎樓印象》作品的實踐過程,探索如何進行現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的創作。
關鍵詞:城市題材;山水畫;騎樓印象
一、20世紀60年代以前城市題材山水畫創作探索
嶺南畫派的高劍父(1879-1954)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東戰場的烈焰》,具有鮮明的水墨城市題材特色。畫面既有中國傳統水墨的筆墨語言,又融入西方繪畫的素描手法。李可染(1907-1989)在寫生期間創作《夕照中的重慶山城》(1956年),做到了發揚傳統筆墨精髓的同時,把西方的表現手法融入其中,很好的表現了重慶山城的現實景象。
二、20世紀末至今的城市題材山水畫創作實踐
20世紀末至今,關于用水墨表現城市的繪畫作品逐漸增多。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也影響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現狀、思想與審美水平,越來越多的畫家涉足于這一題材的創作與探索。畫家們通過各自獨特的觀察與思考,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描繪他們生活的城市現狀,借水墨寄托對城市的情感。
徐希在《雨中曼哈頓》這幅作品中,建筑采用寫意的處理手法,甚至建筑的邊緣都不完全是直的。作品整體尺寸不大,畫家卻表現了高聳入云的高樓,一些冒雨行走在街道上的行人,人雖小,但正是他們建造并生活在這些宏大的建筑間,試圖喚起觀者對城市的遐想。這是新的水墨表現方式嗎?國畫還能這樣畫嗎?不管是否認同,這已成為水墨城市繪畫的表現方式之一。蘇州畫家劉懋善旅居美國,在他的作品《費城印象》中可以看到蒼勁有力的樹干穿插于大面積的色彩中,以墨勾勒勁挺的桿或柔美的枝,對空間層次的皴染,使畫面流露出抒情的浪漫感。這也是其不同于他人的風格特點。
三、對城市題材山水畫創作的探索
??隍T樓老街是海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表現騎樓水墨城市繪畫是在水墨畫藝術形式里對海口這個城市記憶的主觀形象化、造型化的表現。包括對這個城市印象的思索、以及記憶的重新組合形式來表達這種想法,并在這種組合中融入想象……城市原本的形象與畫者情感的記憶不僅僅是物象的再現。記憶中的事物是心靈體驗的重生,使零散的記憶碎片匯聚于一個思想焦點中,重新組合。所以,水墨城市繪畫的主觀處理是一種加強與升華。所以這一階段的創作稱為騎樓印象系列[2]。
四、景物造型的表現語言
如果還是用傳統的表現語言及造型方式,畫面就會失去時代性??梢砸胛鞣降乃孛鑹K面理念與中國畫的線適當融匯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景物塑造風格。對于構成畫面主體內容的景物描繪,不能總是以一種本身固有的思維與觀察模式一味的套用,而是要不斷地思考、觀察,并探索適合自身審美情感的表達方式。水墨表現城市創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只畫“看到”的狀態,要經過目識心記的造型手段來實現的景物意境的“再造”。從而達到創造心靈境界的意境。海南島風光秀麗,四季長春。榕樹之陰、椰風海韻、藤葛、木棉樹……對于熱帶植被的表現更多的是對意境的再創造。畫者要留意平常事物的造型之美。審美很重要,如果只注重筆墨而忽視景物的造型,缺少對景物本身形的塑造,很難使畫面有力量。對于這種對畫面美感的把控“靈性”可以是后天獲得的,包括生活中細致的觀察,對身邊美好事物的捕捉,自身的勤奮等。在創作騎樓系列作中,并不是完全的寫實刻畫物象,而是在尊重這些熱帶植被、建筑的客觀形象同時夸大表現它的本身形象特征,從而表達自身的獨特感受。
五、構圖
對于中國畫的構圖有著多種解釋,顧愷之稱為“置陳布勢”,謝赫則稱為“經營位置”。也就是常見的稱謂——“章法”、“布局”。構圖也是把畫家對景物形象的主觀構思轉化為藝術形態,進而再進行畫面組合的方法,以此表達創作者有個人特點的藝術風格。每一副創作的形成,都要經過構圖上的反復推敲、琢磨,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及再否定自己的過程。都是將要表達的內容形式,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構圖能體現作品的獨特,也是評判作者審美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構圖的總原則是對比與統一,符合對立統一的作品就有吸引力,反之就缺少了美感,對比即是變化,統一即是整體。表現??隍T樓的水墨城市繪畫作品不能全按照傳統的構圖法方式,因為要表現出城市的時代感,就要敢于突破傳統的山水構圖方式的條條框框[3]。
借鑒中國傳統的“虛實”構圖方形式,一幅畫面虛實結合,實中現虛、虛中見實的景象,使作品的意境神奇深淵。《騎樓印象》畫面遠處一個視覺中心的位置,淡淡的勾勒海口騎樓標志建筑——鐘樓。描繪了印象中加以美好寄托的海口騎樓景象,述說了海口騎樓應有的一種情懷。騎樓印象繪畫作品中,陽光照射下形成的“剪影”,是植物和建筑的本身固有的輪廓,與陰影中的墨色豐富的虛化處理的對比。這種對比形成一種新意的韻律感讓整個畫面充滿活力,體現了熱帶植被豐富茂盛迷幻的視覺感受。
亙古亙今,水墨畫就是把適當的畫面空白作為優化畫面整體構圖的一種方式,在水墨城市繪畫創作構圖時,要充分考慮到留白在畫面中的位置、角色、體積、以及空白的剪影形等,都與畫面完成的效果息息相關。同時,通過對云、建筑受光、植物受光等,這些元素進行受光處留白可以達到突出作品主體的目的。因此有計劃性的使用“留白”法進行有意的構圖安排是非常重要。
六、筆墨
中國水墨畫中的筆墨是抽象化的,注重的是寫意性。中國水墨畫強調有筆有墨,二者對立統一。筆墨關系包括用筆、用墨及筆墨結構。創作中的鉤、勒、皴、擦、點體現用“筆”;染、破、潑、積等體現用“墨”。在勾畫騎樓建筑時主要以筆為主導,淡墨隨筆而出,行筆節奏與筆中淡墨彼此相依交融,才能很好地表現景物,以取得騎樓應有建筑感又避免生硬的自然藝術效果。筆法和墨法可以理解成一種中國獨特的抽象構成的審美意識。水墨繪畫的表達目的不在于對現實景物的再現,或表達某種理論思想,而在于表達對美的認知。騎樓系列水墨城市繪畫的本質內容,是通過筆墨表現的整體畫面中傾注的審美意識與感情。至于題材,只是一種表達的借托物。抽象筆法塑造的畫面景物和情感一起組成作品的外觀畫面感,二者都是為表達審美意識[4]。
七、色彩
中國山水畫是否能從傳統樣貌轉變為現代樣貌,中國畫壇上曾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如何在繼承傳統精神的基礎上又能體現創新,就要在“古”與“今”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吸收借鑒外來文化藝術,以便創出一種既有東方文化色彩又有現代面貌的新的潤色方式。
藝術創造是一個心靈結構場,是創造一個新生命,是在感覺形式中感悟生命,也是在詩意中感悟生命[5]。為了營造詩意的氛圍,顏色潤染采用由淡逐漸向濃過渡的手法。而墨色為畫面添加厚重感,使畫面不輕浮,施以淡彩潤色,既豐富了畫面感,也體現畫面美好浪漫之境。
采用淡彩潤染的方式,并不是遵從物象之間本身的色彩關系,而是將騎樓與自然植被作為一個共生的整體,進行冷暖色調的對比,讓物象去掉固有的顏色,也讓畫面以常見的騎樓為出發點,共建一個新穎的,突破固有模式的畫面感?!厄T樓印象》出于對整體畫面的考慮,選擇以藍、綠、黃三種顏色為基調,淡淡的顏色積染效果,與畫面中墨色形成鮮明對比。在接下來的探索中,則通過破墨法,即墨、色互破,濃、淡互破,水的運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打破了這一常規。在創作中,同時借鑒水彩畫的上色方式以及版畫的明暗黑鮮明特點來構建想表現的畫面。水可以充當潤滑劑的角色,對顏色進行稀化的同時,也有助于推動色彩在宣紙上流淌,使畫面產生色、墨與宣紙的滲透;不同顏色及墨的擴散等許多偶然性、不可復制性的美妙效果。從畫面大面積噴水,然后筆沾色皴擦,到畫面局部噴水,用墨、色印到畫面產生的特別效果,色、墨、水的關系也發揮到極致。要做到既有色彩積染與重墨的對比,又有以水潤狀態下的墨色與色彩的交融滲化,使水墨與顏色形成互補,互相映襯,畫面形成一種音樂感的律動。
八、結束語
目前,城市題材山水畫創作的理論及實踐發展還沒有達到成熟階段,現在以水墨表現城市題材的繪畫作為專門研究課題,并進行這一題材創作的學者并不多。以水墨表現海南騎樓的城市繪畫更是少見。??隍T樓老街,是海南的象征之一。為了把這個城市象征通過藝術的手法表現好,在長時間的觀察、了解、研究后,采用國畫寫意的手法并融入其他畫種的技法,進行研究、創作以??隍T樓印象為表現對象的水墨作品。海南加入國際貿易自由島以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必將有更多的學者投入到水墨都市繪畫的研究和創作中,投入到以水墨表現海南風光的繪畫創作實踐中來,同時,讓更多的人認識海南,了解海南。
參考文獻:
[1]陳浩.水墨都市繪畫研究[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7.
[2]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3]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M].北京:北京三聯書店,2002.
[4]戴光瑩.中國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1.
[5]吳疆.山水畫創作中積墨積彩的運用[J].中國書畫,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