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改變,新的時期大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要求也會逐步的提高。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地加大。從側面來說大學生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工作上,壓力將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很好地舒緩學生心理壓力,同時還能保持他們積極陽光向上的良好心態,使大學生們對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充滿了希望。本文將通過對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為切入點,尋求和挖掘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藝術;教育;心理健康;大學生
一、引言
音樂藝術教育要適應時代發展,要適合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充分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提高的需求。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競爭壓力。音樂藝術教育獨特的自身屬性,決定著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對自我認知得到一個有效的升華,使大學生成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1]。
二、音樂藝術教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深遠而重要的。我們要認清音樂藝術教育的本質屬性,結合每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同情況來明晰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是音樂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認知能力。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離開家庭,離開自己的城市,面臨著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戰。這些未知都會給大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而音樂藝術教育能夠很好地疏導大學生對陌生環境下的誤解。尤其在面對現實和理想之間差距的時候,很多學生會產生心理負擔,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理疾病。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疏導等情形下,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緩解心理壓力。從而使他們對壓力和困難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是音樂藝術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活是一個全新而陌生的生活,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找發展自己的機會。要交往更適合自己的朋友,要形成自我認知和朋友圈的相吻合。實現的過程當中,由于學生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一樣,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使學生們達成共鳴,使其勇敢地與周圍人進行交流,讓大學生變得更加自信,心胸更加寬廣。三是音樂藝術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協調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音樂藝術教育中包括大量的音樂理論內容和音樂實踐內容。這些理論和實踐都需要學生們通過大腦不斷地思考和整合才能完成的。這里面的音樂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音樂理論和音樂實踐技能教育可以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展現自身獨特魅力。增強自我對問題協調能力,提高思維轉換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音樂鑒賞習慣,強化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音樂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
我們通過音樂藝術教育的特殊屬性,結合大學生自身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適應良好的社會發展,不但可以提高音樂藝術教育的效果,還可以不斷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一是要不斷強化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可以將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和其他課堂實踐的活動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和技能。還可以有效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自主參加音樂文化建設[2]。通過不同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開展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建設,這樣可以營造良好的戶外音樂文化環境,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大學校園要呵護和維護學生成長,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音樂藝術教育則是比較特殊的形式。讓音樂文化教育和大學生心理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能夠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音樂魅力。讓他們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大學校園是他們的家,能夠給他們所有的想要學到的東西,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樣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為了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在音樂教育當中要注重實踐教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盡可能地引入一些優秀音樂作品,開展優秀音樂作品的藝術鑒賞課。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觀點和思維來表達對文化藝術形式的詮釋,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音樂可以帶來人們新的享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多媒體也在應用廣泛的。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手段,從而不斷地讓音樂藝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蔣婧文.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藝術教育,2016(05):273-274.
[2]張源,陳永琴.音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探究[J].藝術教育,2016(03):278-279.
作者簡介:姚杰,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