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浩
摘要:全國美展是對中國藝術作品進行集中品鑒的一種特殊方式,也是中國畫藝術不斷創新的最好證明。下面文章主要對全國美展對中國畫藝術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全國美展;中國畫;藝術創作;國畫創作
一、引言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文化藝術形式之一,傳統中國畫歷經千余年的積淀,在題材與取景構圖、運筆與施墨敷彩、裝裱與陳列展示等方面均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但中國畫藝術在其發展歷程中,也隨時汲取著時代的營養,不同社會階段所出現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觀念、新文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并左右著中國畫的創作取向。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以數字媒體為載質的各類信息正獲得空前迅捷而廣泛的傳播,新的生活內容催動更豐富、更深層次的審美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畫創作必然要拓展出新的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藝術觀念與形式。
二、全國美展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全國美展影響中國畫創作主要表現在中國畫的功利性上,畫家們參加展覽是為了獲得市場,以得到經濟利益,因為對于沒有市場的畫家來說,參加展覽來獲得市場是他們唯一的途徑,所以說全國美展影響中國畫藝術創作實質就是市場對藝術創作的影響。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全國美展給藝術創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帶來了美術發展的大繁榮。其次,全國美展對藝術家的創作心態產生影響。入展、獲獎帶來的利益使藝術家失去了自我,藝術家的心態變得浮躁,走上追逐名利的道路。再次,全國美展對藝術家的審美產生影響,藝術家的創作心態被全國美展的走向所左右,大家思考的不是藝術應該表現什么,而是畫什么的作品容易入展、獲獎。美展的審美價值完全偏離,美展成了藝術家追求的目標取向。每次展覽結束,都有大量文章批評當下美術展覽現狀,但卻沒有全面系統地論述這種現狀,這些觀點大多都是片面的,本文從這種現狀的起因、發展、影響因素以及如何規范進行論述,以期給全國美展的參與者或多或少帶來一點啟示。可以理性的面對美展、面對藝術創作。
三、全國美展背景下中國畫的發展現狀
(一)個性方面的發展
從中國畫“個性”這個角度去研究,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個性”是一件藝術品區別于另一件藝術品的重要因素。有了“個性”才有了藝術的豐富性和生命力。中國畫的“個性”也彰顯著中國畫的豐富性和生命力。有了“個性”,一個畫家才能自立于藝術之林,一幅畫才能被視為稀有之珍寶。中國畫從古至今名家輩出,晉唐時期的“顧陸張吳”,北宋時期的李成、范寬,南宋時期的“李劉馬夏”,再到后來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四僧”等等,師承傳授,筆墨精思,留下了宏富的藝術作品。他們的作品有特點,有“個性”,彰顯了中國畫作為民族文化表率的無窮魅力。在我們看來,他們的作品就是傳統,就是經典。因此我們應該多站在傳統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來審視我們當代中國畫的發展。
(二)中國寫意畫之“寫”
書法是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基礎,隨著社會的變革,書法已完全脫離了社會實用性,書法藝術水準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整體性滑坡。畫家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隨之歷史的發展,將技術分門別類,獨特成為一個專業。多少畫家不會寫字不會題字,殊不知現在我們的國畫就是缺少了“寫”的精神,中國畫與生俱來的書寫性,告訴我們“畫到深處是寫,寫到深處是畫”。可見一幅畫的靈魂在于線條,從毛筆的書寫性演變而來的筆墨語言,是寫意精神成為民族審美品格立命所在。大小寫意都注重用筆用墨,一幅中國畫要有基本的元素組成,這些也是由毛筆書寫而產生的筆墨語言,如:點、線、面、題款印章。這些元素中尤其突出的是“線”、“點”,這又成為中國畫的核心元素。“線”、“點”的核心是書法筆意在中國畫中的延生和演變。筆墨意境的核心就是“線”、“點”組合所出現的抽象的、朦朧的、品味不盡的意象之美。而今人們生活質量較高,追求的也是細膩高質量的生活,什么都講究要好的,致使當代中國畫壇,工筆畫就為之復興與繁盛,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就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遏制,尤其是大寫意中國畫在當下眾多的畫展中愈漸衰微,人物尚有,山水其次,花鳥基本已經不見身影,凡獲獎的中國畫作品,工筆或小寫意唱主角占優勢。
(三)中國畫的虛實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這是清代畫論學者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對中國畫整個精粹的概括。可以說中國畫是以具有“中國意味”的形式及“中國民族精神”為內容構建的具有中國本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正是這些獨特的中國元素有別于其他民族所創造的藝術,中國畫才成為世界藝林的一支奇葩!中國畫中的中國元素已伴隨中國文化走過了千年,然而自“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今,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里,在這種代表著全國中國畫創作水平的權威美展中,大量充斥著只顧西畫技法及形式效果制作而成的作品,全然不顧千百年來老祖宗在繪畫上高度提煉的、具有中國特征的意象精神,而是一味借鑒西方素描、油畫的現實主義寫實風格、裝飾畫的裝飾效果,致使中國畫獨特的意象精神幾乎喪失殆盡,這怎不令人痛心疾首?!誠然那一幅幅尺幅巨大的繪畫作品,他們以西方光影造型法則,以中國筆墨宣紙為材質,以超現實的照相寫實主義的手法把中國畫表現立體空間的弱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確屬不易!然而中國元素卻已漸行漸遠了。
(四)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及中國畫自身的創新性
凡·高在一封信中提到了跟一個朋友畫像,他說:“符合程式的寫真像還只是第一步”,畫出“正確”的肖像之后,他開始改變顏色和背景。金黃色發光的頭襯著強烈的藍色背景,神秘的好像碧空中的一顆明星。”表現不是為了表達優越感,而是為了表達熱愛、贊美或恐懼而有意地改變事物的形狀。全國美展中也不乏受到西方影響者,王迎春和楊力舟的作品《太行鐵壁》,整幅作品把革命先驅同巍峨的堅硬的巖石聯系到一起,畫面中領袖和人民的形狀不再是寫實性的描繪,而把衣服,甚至背景人物面容都畫出了山石的質地,這種不“真實”的形象,恰恰是對感受的真實描繪。第八屆全國美展賈浩義的《草原的兒子》雖然是優秀獎,但因沒有評選金銀銅獎,也作為最高獎。這幅畫面就采用了很多的表現意味,畫面中人和馬牛都表現為大塊的顏色,同之前的寫實的作品有較大的區別,色塊沖擊力強,人物也非常抽象,用紅藍色塊表示,色彩外形出現飛白,給人以動態的視覺感受,雖然看不清楚人和馬的結構骨骼,但整體跳躍感強,正是表現了幾個年輕人騎馬飛馳在草原上的豪情。《物華》和《太行鐵壁》也都運用到了抽象表現的手法。
四、全國美展下中國畫藝術的轉變
第一,對藝術家心態的影響。從明清開始,中國畫的藝術創作慢慢的從小范圍的自娛自樂變成了藝術家謀求生活的手段,自然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心態也慢慢的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藝術家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同樣的是在全國美展盛行的現代社會,畫家們為參加展覽,獲得肯定,不惜一切來參加展覽,而展覽的導向也成了藝術家的風向標,它會影響藝術家的創作心態,甚至使得畫家們投機取巧。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參加展覽,但是藝術家心態的影響還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利益上,全國美展對藝術家創作心態的影響也是通過經濟與藝術之間的關系產生的,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獲得利益,而全國美展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平臺,但相應的是藝術創作受到全國美展的限制。這種限制體現在藝術作品上,藝術家會受展覽的影響而隨機應變,很自然藝術家的心態就會受到展覽的影響。第二,全國美展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產生影響。因為全國美展影響藝術創作的實質就是市場對藝術創作的影響,也就是經濟基礎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經濟對藝術創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它的作用表現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基礎決定了藝術的內容和形式,這種內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藝術的審美趣性,所以說全國美展對中國畫的藝術創作的審美產生了影響。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真實的反應了五年里中國畫的真實現狀,無論美展的評選結果如何,它都將影響中國畫的發展方向,也是五年對中國畫作者的肯定。它的意義也并不止如此,它不止是對下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創作方向的引領,而且關乎著廣大美術創作者的審美趣性。
五、結語
總而言之,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真實的反應了五年里中國畫的真實現狀,無論美展的評選結果如何,它都將影響中國畫的發展方向,也是五年對中國畫作者的肯定。它的意義也并不止如此,它不止是對下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創作方向的引領,而且關乎著廣大美術創作者的審美趣性。
參考文獻:
[1]張慧兵.山西國畫與全國美展的歷史契合[D].山西大學,2013.
[2]徐喆.從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看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現狀[D].陜西師范大學,2012.
[3]程大利,崖麗娟.中國畫的發展不能搞“轉基因”[J].世紀,2018(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