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中國古典舞也在不斷發展,但仍保留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淀下的底蘊。中國古典舞的意蘊美正是需要通過規范訓練和文化底蘊才能表達出的內在神韻。技術技巧也不例外,我們練習技術技巧時也要與注重身韻的聯系。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技巧;運用
一、引言
中國古典舞的起源,是幾千年中國舞蹈的延續和發展,包含戲曲、武術、書法、文物史料、芭蕾等的提煉與融合,在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中國古典舞教材,而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更是在武術、戲曲、芭蕾中借鑒而來,也是支撐中國古典舞的骨架。因此本文探討的就是在中國古典舞中如何合理運用技術技巧使舞蹈進一步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分類
(一)古典舞中“轉”的特點
中國古典舞中的“旋轉”技巧從芭蕾中的借鑒平轉、四位轉等。最大的區別在于古典舞中的“旋轉”技巧大多以擰、傾的形態進行旋轉,如:吸腿擰身轉,大掖步轉、大射燕轉等。古典舞中的“舞姿轉”在舞蹈中最為常見的,如“云手轉”,在轉的基礎上加入古典舞基本元素,看似一個“云手轉”它是需要舞者腰部軟度、舞姿的美感和最重要的腳下立點。
(二)古典舞中“跳”的特點
中國古典舞中的“跳”以芭蕾舞為基礎,古典舞中的“跳”強調在空中擰、傾、翻、騰,如“射燕跳”。要求空中舞姿的停頓、落地要輕。比如:紫金冠、大跳、射燕跳,都更注重空中舞姿,要求訓練時注重的腳踝力量,練習爆發力、彈跳能力。
(三)古典舞中的“翻”的特點
1.說起“翻”,它具有很強的身法性,他也是它是三種技巧里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技巧,占有重要地位。與戲曲不同的是他擺脫了戲曲的程式性,武術的瀟灑、剛強加上古典舞身韻的結合形成獨特的古典舞的“翻”。“翻騰”類的技巧在我們明清戲曲當中的技巧性表演身段已經開始發展。古典舞中如:小翻、蠻子、云里、拉拉提等都是從武術中借鑒而來。“翻”的動作往往幅度很大,它的空間感也會更加立體。
2.中國古典舞中的“翻身”也同樣是從武術中提取而來。在中國古典舞中“圓”動作大多以腰部為軸,比如:點步翻身、串翻、踏步翻身。這就需要舞者加強腰部力量、手腳的協調性、靈活性。
三、中國古典舞技巧的在劇目中的實際運用
舞蹈作為一種表現形式,是需要用情感、用思想、再用優美的舞蹈動作呈現出來,所以完整的一部舞蹈作品才是藝術的最終呈現。下面我們就根據古典舞技巧“跳、轉、翻”在舞蹈中的實際運用進行分析。
(一)從“轉”的運用來講
如女子獨舞 《愛蓮說》中她用舞蹈動作干凈優美的表現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質,通過擬人化的編舞手段更加詩意化。《愛蓮說》將平轉的手部動作進行修改,正是這快速干凈的旋轉,恰恰表現出在荷葉上翩翩起舞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使舞蹈的情感完美抒發。
(二)從“跳”地運用了來講
作品《鄉愁無邊》,舞蹈里面多次運用跳躍性動作,開場已一個空中橫飛燕的跳開始,還有元寶跳、包括后面三個連續的小跳動作,通過在空中動作的舒展體現出強烈思念之情。這種輕盈舒展正是古典舞所需要的爆發力和控制力。
(三)從“翻”的運用來講
舞劇《孔子》中將“翻”運用的十分廣泛,一幕《亂世》中孔子進諫時的一段獨舞多處運用到翻身,放大了孔子看到在亂世中昏君、臣不盡臣的職責的種種現象的氣憤,在叛亂中妃連續的串翻身在當時的處境之下表現出了她對亂世的無奈。孔子夢境中夢到自己渴望的大同世界,在那里人們以詩會友,這時“翻”的動作也隨之增加,表現出他對理想的大同世界的無比渴望。舞蹈通過高潮時的這些翻騰性動作,可極大程度的表達舞蹈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四、技巧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從舞蹈作品的角度
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無疑它一定情感表達、內容、主題、動作包括舞蹈演員,都有一個很好的呈現。想表達內容情感,動作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
所以技巧在舞蹈作品中自然流露可以使舞蹈進一步升華,將舞蹈動作與技術技巧完美融合,做到技中有舞,舞中有技,將技巧動作以“本變質存”的原則加以創新,形成適合表達作品的舞蹈語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二)從舞蹈演員的角度
中國古典舞對于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極高,它和武術、戲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意蘊美。技巧與舞蹈融為一體,這也更加需要舞者有極強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素養,才能用心去舞蹈。這樣無形中融入的技巧加上舞者優美的舞姿,外化內心情感以目傳情地表現出來,使舞者能夠在作品中發光發亮。
(三)從觀眾觀賞的角度
舞蹈的最終呈現是為了向觀眾展示,那么滿足觀眾的審美期待正是古典舞中需要的。看是否可以帶動觀眾產生共鳴將舞蹈精神傳遞出去。技巧的加入在觀賞性會上大大提高,技巧呈現出的舞蹈符號,不僅可以體現技巧本身的核心價值,也可以使觀眾耳目一新增加審美期待,使舞蹈的層次進一步提高。
五、結語
中國古典舞技巧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流逝,在難度上也大大提高,所以需要我們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鞏固好根基,情景交融,技藝結合,在舞蹈作品的運用上才能完美呈現。不同技巧恰當合理的運用,不僅是舞蹈呈現效果的重要因素,更是情感表達的進一步升華。這也是我們未來所要繼續努力不斷探索的。
作者簡介:孟晗,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