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傳統色彩構成教學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型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將理論與創新實踐相結合,改善課堂氣氛,梳理教學目標與課程目的。
關鍵詞:色彩構成;教學實踐;教學改進
色彩構成在視覺藝術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由理論依據和動手技能作為支撐,鍛煉學生觀察、創造以及用審美的眼光欣賞色彩世界。然而在色彩構成的教學體系中,由包豪斯教學方式演變而來的傳統色彩構成課程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于滿足理論需求,將大量精力放于復制、臨摹畫稿,缺乏自我色彩意識的培養;二是對于色彩地再創造能力,仍然處于懵懂階段,難以將有規律、有邏輯、抽象思維的色彩與創造性色彩搭配在一起;三是一般色彩構成課程教學體系的枯燥性,以往的單一水粉繪圖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難以將色彩搭配與色彩搭配、圖形設計連接在一起。
一、色彩構成教學中的優缺點
色彩構成課程最大的特點是由理論基礎做支撐,通過理論性的知識講解,結合色彩圖形的設計與制造,啟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同時為將來的課程及設計工作奠定基礎。
傳統的色彩構成課程,由教師講授色彩相關的理論知識,再由學生繪制出相應的色彩圖形,整個課程效果通過作業呈現出來,由教師進行作業點評,課程評價。這類教授方法對于學生,可以較為容易地熟記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對色彩的發現、歸類、特殊、規律等知識加以了解并掌握;可以熟練使用水粉等顏料及工具,尤其是對于初次使用色彩顏料的同學,在手繪能力上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教學初期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性,大部分學生在整個講授過程中,不善于將理論知識與圖形設計聯系在一起,并且難以吸收必須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作畫過程中容易處于懵懵懂懂繪畫的狀態,不明確色彩構成的學習目的,將大部分精力放于臨摹及水粉顏料的使用技巧上。作為藝術類學生大學課程的選修課,起著打好基礎繪畫、色彩感悟、設計創造的作用,但是傳統的色彩構成課程并不能明確地將色彩繪畫與設計相結合,學生大量的臨摹作品,成了后期課程的絆腳石。
盡管傳統色彩構成課程能夠鍛煉學生色彩繪畫能力,但是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設計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改進和探索色彩構成的教學方式,應該結合課程目標、課程特點、學生個體差異,在教學方式多樣性和趣味性下足功夫,從而促進學生興趣、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二、色彩構成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進與探索
色彩構成的教學、應該注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訓練,使學生能夠善于運用豐富的色彩審美能夠觀察事物,思考色彩搭配原理,在色彩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從而創造色彩和諧的作品。
(一)色彩素材收集,提升課堂趣味性
以往的課堂,學生通過手繪色彩體現相對應的理論知識點,學期課程之后,學生對色彩與設計之間的聯系掌握甚少。改進后的課程,尤其是在色彩采集和重構訓練章節中,鼓勵學生課下收集素材,對色彩進行初步分析,通過色彩素材的收集,學生不但可以拓寬視野,也可以學會如何從生活中汲取色彩營養,進一步了解色彩與生活的關系。此外,參考、分析、拆解優秀設計師設計作品也能夠使學生借鑒優秀作品配色原理,從中汲取靈感,促進學生了解色彩與設計的關聯性。
(二)采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式
傳統的色彩構成課程主要采用水粉或丙烯顏料作為媒介,鍛煉學生色彩感知能力,通過手繪訓練,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做到準確表達所想所感。但是這種方法同時具有局限性,色彩混合表現手法、技能單一,作業效率低下,學生易產生疲乏感。在改進的色彩構成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協助課堂,學生通過計算機處理色彩,不但可以充實教學方式的同時,刺激學生學習動力,同時多方位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做到與時代接軌,提前適應未來的工作學習方式。
(三)翻轉課堂,更多參與性
以往的色彩構成課程主要重心在于老師教授,學生聽講,這種行課模式著重于理論的輸出,學生可以系統地了解色彩理論知識,賞析更多國內外大師色彩作品,但是這一種授課方式過于單調沉悶,課堂氣氛往往比較壓抑。改進后的課程,在部分課程中講以學生為主導,由學生講解對色彩的理解,剖析色彩搭配方式及色調情感色彩,在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色彩梳理能力,讓學生做到真正融入課堂,享受課堂氛圍。
三、改進后的課程教學反饋
經過一學期的色彩構成課程教學,通過觀察發現,改進后的課程較以往課程,學生對色彩理論的吸收更加深刻,色彩應用、感知能力得到提升,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參與興致高,參與感更強。
盡管色彩構成只是高校教學中的先修課程,但是其重要程度并不亞于其他基礎課程與必修課程,色彩構成是藝術系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是了解色彩搭配,色彩創造的核心。色彩構成課程的改進與變化是這個科技化時代所必要的,盡管改進后的教學益處頗多,但是傳統的教學與改進的教學都不可偏廢其一,應當將二者結合起來,才是為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于國瑞.色彩構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梁景紅.梁景紅談色彩設計法則[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3]楊哲.淺談色彩構成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09(S4):65.
作者簡介:鄔麗,四川傳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