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展示設計逐漸明確服務對象的專屬概念,針對性越來越強。兒童體驗館作為近年來才開始在我國流行起來的新興行業,因其“體驗”為主的展示方式備受人們關注。本文通過闡述兒童體驗館的概念和發展,進一步分析兒童體驗館展示空間的設計要素:兒童的心理、兒童的生理尺度、兒童的行為安全,梳理符合受眾的設計思路,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
關鍵詞:兒童體驗館;兒童空間;展示設計
一、兒童體驗館的概念及發展
(一)兒童體驗館的概念
兒童體驗館是基于博物館、科技館等展示空間背景下的產物,為順應現代教育,部分博物館在館內一角開辟的兒童體驗專區已經不能滿足日益龐大的受眾群體需求,由此衍生出專屬兒童的體驗館是開展教育的必然趨勢。就當前的兒童體驗館來看,比如職業體驗館、藝術體驗館、親子體驗館等,功能不僅僅是給孩子們提供玩樂釋放天性的場所,在展示設計上越來越注重展品與兒童、展示環境與兒童的互動連接,通過互動體驗去強化記憶,是寓教于樂為目的的場所。
(二)兒童體驗館的發展
十九世紀末,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思想興起,誕生了世界第一座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它有別于傳統博物館的“請勿動手”,開創了觸摸式和可參與式展覽的新理念[1]。此后,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加州探索博物館等以互動和探索為中心的兒童博物館相繼問世,逐步由“觸摸”至“探索”至“體驗”的發展。1997年,韓國HAJA兒童職業體驗館建成標志著兒童體驗館行業正式出現。
二、兒童體驗館的展示設計要素
“體驗”強調參與其中,通過為受眾提供動態的體驗模式,與空間中的人、事、物產生互動,使其更好地接受和了解展示信息。兒童主要依靠感官體驗為主去感知和學習,因此,體驗館應從受眾的角度出發,設計符合其身心特點的展示環境,以增加多感官的體驗感和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
兒童的心理與展示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在設計中必須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征,構建符合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體驗館。
色彩:兒童接受新事物的方式從顏色開始,色彩先于造型引發兒童的情感反應,接下來才是觸覺等感官刺激。由于兒童好動的天性,難以集中注意力,在藝術體驗館中運用鮮艷的顏色會更容易吸引他們,同時,鮮明的色彩對視覺沖擊使兒童的記憶更持久、想象更豐富。另外,隨著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他們由身體感知去學習逐步增加了通過思考的方式學習,若周圍環境的顏色過于豐富會干擾思考,間接影響體驗館的教育效果[2]。因此,要依據色彩及色彩心理的相關原理,正確處理兒童與色彩在空間中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色彩的選用搭配和節奏關系。
空間:第一,要保證展示空間的連續性和通透性,以促進兒童的交往;第二,要設計豐富多變的空間,引發兒童不斷探索的興趣;第三,要在大空間里設置小尺度的空間形態,使兒童在小空間里獲得安全感、掌控感和親切感,同時,小尺度的空間能夠滿足兒童的私密性心理需求。
光環境:采用自然光為主人工光為輔。由于兒童對安全感的強烈需求,在體驗館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最大限度為兒童提供具有自然氛圍的健康光環境,減少他們的不適感,同時,減少過于人工化光環境所產生的疲憊心理和視力傷害。而人工光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以外,還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及藝術價值,可以渲染氛圍和營造空間的層次感。因此在兒童體驗館中,在滿足空間和展示所需的自然光照明的首要前提下,加以人工光輔助,豐富空間和增加趣味性,更好地營造藝術氛圍。
(二)符合兒童的生理尺度
空間尺度:首先要符合兒童人體尺度,再根據兒童的行為需求和展示內容的體驗形式,劃分出不同空間的尺度;其次,是視覺尺度,指兒童受限于身高條件下的視線高度和視角范圍[3]。視覺尺度是除身高尺度以外,影響兒童體驗的直接因素,往往也決定著空間尺度的發展。所以要依據兒童的身高和視角尺度為原則,既要保證能滿足兒童基本的生理尺度,又要做到空間靈活多變。
(三)符合兒童的安全環境
兒童的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對身邊環境可能存在的危險認知不足,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身邊環境以及同伴間的意外傷害。因此,為了避免發生危險,要將兒童的安全因素納入設計中。
在空間布局和人流動線的設計中,依據兒童的行為特征,合理規劃。兒童天性好動,喜歡追逐奔跑,但對未知的情況缺乏預判,因此采用簡明的空間布局和人流動線,盡量避免人流動線相交或走回頭路,才能夠更好地為兒童體驗活動的有序開展和行動的安全、流暢提供保障,避免行為路線混亂與對面的人相撞造成傷害[4]。
三、結語
中國社會對兒童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理念也在改變,且已經意識到兒童體驗館這類專屬兒童的展示空間對兒童教育的影響。兒童體驗館的空間展示設計需要特別關注受眾群體的特殊性,以調動受眾的多種感官聯動效應為出發點,多方位為兒童提供有效的體驗,營造安全輕松愉悅的展示環境與體驗空間,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玲,潘守永.當代西方博物館發展態勢研究[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日]小林重順,著.色彩心理的研究與分析[M].南開大學色彩與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譯.北京: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黎冰冰,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