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緯
摘 要:將土地生態規劃定位在城市,便是城市土地利用生態規劃。現對其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土地;生態規劃;設計
引言
當今社會在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是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根本原因是環境保護得不到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以生態理念為根本,使我國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更加地和諧得當。
一、土地利用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調查和研究,可以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其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可以用來耕作的土地面積也在不斷減少,因而對耕地資源的保護也成為目前極為嚴峻的問題。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我國的耕地面積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實際上具有效用的耕地,其面積并沒有得到增加,仍然保持著原來的狀態。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我國上海及深圳等地區,用于耕作的土地面積早已超出了當地土地利用所規劃的目標。此外,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這也使得我國對土地的利用方法及類型在逐漸轉變,而這便大大提升了我國對耕地保護的難度。而且目前我國對土地的使用情況,大多數都沒有遵循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原則。由此可見,對于耕地面積,我國并沒有制定出具有科學性及合理性的生態規劃。其二,對于土地利用規劃,我國對其考慮的并不長遠,根據相關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大多數地區開展的土地利用規劃工作都沒有根據當地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及其經濟的發展需求,而這也使得他們開展的土地利用工作缺乏可行性和科學性。最近幾年,很多地區的經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也使得這些地區的土地資源與其用地的需求出現了一定的矛盾,對于用地面積及數量的建設往往都要高于當地對土地利用規劃所設定的目標。此外,當下正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階段,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加我國對土地利用的面積和數量,是無法滿足國家生態發展的需求的。
二、生態理念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要點及作用
2.1生態理念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要點
在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態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土地利用規劃工作能以生態原則為基礎,進而開展。
將生態理念作為土地規劃工作的基本原則,首先便需要將對土地規劃的生態評價工作做好。在土地規劃工作中注重生態安全工作,對于人們來說,是對他們的生活和健康的一種保證,同時也是人們對于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能力。在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過程中,若想將工作自身的價值進行充分體現,就需要對土地規劃區域的生態安全進行保證。與此同時,在編制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的過程中,也需要將社會的生態安全以及自然的生態安全作為基礎,進而開展編制工作。除此之外,對于土地規劃區域的生態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工作人員也需要對其進行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科學、合理的修改和完善,進而滿足環境變化的需求,使土地能可持續利用,并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性發展。
其次,還需要對土地利用規劃區域的生態足跡進行合理的分析。生態足跡的分析工作實際上便是對土地利用規劃區域內所消費的資源及其人口等所進行的評定和分析,工作人員想要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合理、妥善的編制,還需要借助其分析結果的幫助。通過開展生態足跡分析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區域內的生態可承受能力,還能有效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行測算,這可以將土地利用規劃的質量進行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我國目前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環境問題,在對土地利用進行分類時,也需要對生態進行保護,而土地利用規劃區域的經濟、生態、社會等功能也需要考慮,同時也應該針對這些功能進行合理分類,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分類對土地進行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將生態用地規劃出來,并對其進行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在對土地生態結果進行分析時,還需要對土地的能力及需求進行考慮,只有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才能在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將合理、科學的土地利用方案設計出來,這可以使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2生態理念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利用規劃也成為一項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重要課題。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限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急需解決,而將土地的利用效率進行有效提高,便是解決其矛盾的最為有效的措施。其次,我國若想實現對土地利用規劃,就需要結合土地結構的布局,進而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這對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要想解決生態環境的問題,就需要將土地利用規劃的效率及其質量進行有效提高,這樣不但可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生態理念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除了上文所述的將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合理分類之外,還需將土地生態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好。所謂土地生態安全,即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之內,土地的生態系統能不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依然保持自身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土地生態安全對于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同時它也是土地資源能得到持續利用的基礎。但是隨著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土地利用有著更多的要求和需要,而這也使得人們的需求與土地的利用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矛盾。所以,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必須將生態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好,只有這樣才能使土地進行可持續利用。
此外,我國政府也要加大對土地生態保護的投資,對土地生態價值進行重視,建立相應的土地資源使用制度,進而制定土地生態及資源開發的補償制度。同時國家也需將有償對資源進行利用、對土地開發進行合理保護、破壞土地資源者將其恢復以及污染土地資源者付費補償等作為基本原則。對于受到開發污染的土地,國家也需要將補償的主體進行明確,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相關土地資源治理機制,以此來實現對土地生態安全平衡的保證。對于耕作土地的占用,國家也需要制定相應的補償機制,并嚴格按照其執行,以便將其貫徹實施。此外,國家還需要將補償的內容、形式、范圍及渠道進行明確,對于產生的相應區域問題,國家也需要建立一系列跨自然保護區的補償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這些補償機制進行專項研究,以此明確自然保護區的土地生態補償標準。對于涉及的補償金,也可以將其置于土地管理部門或者環境保護部門,這樣可以有效實現對出現的各種土地問題的保護和治理。
若想將生態理念更好的應用到土地利用規劃之中,可以先將規劃的目標進行明確,其次還可以對規劃的內容進行合理制定。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同時土地相關的一些制度、政策也在隨之變化,而這也要求土地利用規劃能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只有這樣土地資源才能滿足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應用生態理念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規劃內容,以便其能將生態理念進行充分展現,同時還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嚴格執行。
四、結束語
面對當前我國資源約束更加緊迫、環境污染嚴重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的總體形勢,生態環境保護已經非常緊急。應將生態理念始終貫穿于土地利用規劃,有利于切實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將生態環境保護在規劃實施中得到實踐。
參考文獻:
[1]韋繼雷.生態理念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J].江西農業,2019(04):50.
[2]馬文娜.基于生態功能下的農村土地規劃模式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8,33(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