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 要: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然到來,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傳統的金融業務:貸款、支付結算、金融管理和代理服務受到了嚴重沖擊。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亟需轉變經營模式,對商業銀行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分析優、劣勢,揚長避短,探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
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而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金融業帶來嚴峻挑戰。由經濟形勢導致的風險事件頻發,使銀行業整體利潤增長下滑明顯。國內經濟增長速度變慢、結構調整尚需完善、新舊機制轉換不暢等矛盾逐漸呈現出來,還有一些新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在不斷顯現,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穩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從全球銀行業看,凈資產收益率已由2006年的12.5%,降至2018年的9.5%,已低于大多數其他行業的收益率,并且近年來停滯不前,很難恢復至十年前的水平。由于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現實的市場競爭力加大,客戶流量急速下降,造成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對商業銀行是個極大的挑戰。因此,探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沖擊
(一)中間業務沖擊
商業銀行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發揮著資金匯集、資金處理、咨詢問答等功能,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逐漸替代傳統的商業銀行,成為金融發展模式的主流,商業銀行在金融行業中不再處于核心地位。[1]資金融通、咨詢問答、中間代理等功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聯網金融所替代,尤其是支付結算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不僅快速高效,而且替用戶節約了中間費用,在客戶當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大眾喜愛的一種理財方式和結算方式,其種類也正在逐漸豐富。
商業銀行在金融行業內所占的優勢已經被第三方支付平臺部分取代,商業銀行壟斷金融市場的狀況已經成為歷史。同時互聯網科技也催生了更多的金融企業的產生,這些金融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為客戶提供資金服務,不僅速度快,而且不會收取業務辦理費用,這也是傳統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一個優勢。[2]互聯網金融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客戶可以通過網站自行辦理資金業務,或者咨詢相關問題等,節約了人們的排隊時間,辦理過程快速,中間環節較少,這些都給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二)貸款業務沖擊
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導致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量的下降。根據有關機構調查數據顯示,到2018年年末,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可以辦理貸款業務的企業已經超過了2400個,雖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出現了一定的波動,然而整體上仍然保持一個較大的規模。
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是全面性的,不僅網貸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業務上的壓力,同時在線貸款也成為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搶奪客戶的一個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一般不愿意將款項貸給小微企業,因為小微企業的還款能力是有限的,且還款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阿里小貸則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阿里小貸可以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資料進行在線審核,確認申請人是否具備貸款資格,只要審核通過,阿里小貸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將款項發放到申請人的賬戶內,幫助小微企業加快資金周轉。截止到2017年第二季度,阿里小貸發放的貸款數量已經達到6千億元,總計為90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業務。
(三)理財業務沖擊
商業銀行對于理財業務的辦理人的要求較高,只有符合辦理資格的才能予以辦理,但是互聯網金融對申請人的要求較低,客戶有多余的資金就可以投放到指定的理財產品中,對投放資金量的限制較低,商業銀行要求理財產品的最低資金投放量一般都在萬元以上,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對此的要求完全不同,客戶哪怕只有幾元錢都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且回報率更高。
二、我國商業銀行轉型分析
互聯網從上個世紀末期開始普及,發展到今天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人們的生產生活,還是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推廣,都需要互聯網科技的支持。互聯網科技滲透到金融行業,擴展了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范疇,人們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是繁榮,就越會對商業銀行造成沖擊,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商業銀行如果不變革自己的發展思路,一味遵循傳統的經營模式,就必然會被金融市場所淘汰,因此實現戰略轉型是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
雖然互聯網金融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商業銀行要認真分析局勢,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制定科學的戰略,保證轉型的順利實現。商業銀行應對市場狀況做出充分的了解,找到自身轉型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盡可能發展新的出路,采取積極措施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了解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因素,并且為我所用,根據客戶的需求推出滿足客戶需要的金融產品。商業銀行不能抵觸互聯網科技,而應該積極地利用它,開發線上平臺,通過線上平臺宣傳自己的產品,吸引優質客源。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相關策略
(一)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隨著“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云計算”等熱點技術在中國金融業的飛速發展,銀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金融產品創新已然成為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如此形勢之下,商業銀行需要著手開展新興技術及應用的研究,爭取在后續業務應用實踐中有所突破。例如2018年開始,中國銀行的大數據組在現有的基礎上利用商業銀行現有的數據優勢,穩步前行,重點研究圖計算技術和NOSQL技術,結合中行業務,構建出客戶畫像原型和風險識別原型。同時逐步探索與業務部門的合作,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在銀行內挖掘高價值的客戶,為精準營銷提供系統支持,為行里業績創造價值。招商銀行的“閃電貸”業務就是基于fintec技術,依托移動平臺的消費信貸產品,它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精準畫像,挖掘海量行內客戶,利用批量化模式進行新客戶拓展,形成了技術新、模式輕的業務優勢。因此,開發互聯網技術并加強對其的應用可以為商業銀行的創新轉型開疆擴土,為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貢獻可靠的技術力量支持。
(二)提升線上線下整合能力
通過前文銀行的轉型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打造了自己的互聯網線上平臺,這是商業銀行在互聯網轉型方面做出的有益的探索;比如創新推出了線上財資管理系統服務;成功開發“招標通”企業招投標服務平臺;同業定期存款業務的線上平臺。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客戶的用卡需求,推出“買單吧”APP,可實現信用卡的掃碼支付、查賬、還款、分期、額度調整、積分兌換等一站式服務。
對于線上平臺的建設要不斷進行創新,線上平臺是提高金融機構知名度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吸引客戶了解業務類型、產生投資欲望的一個主要方式,要加快線上渠道建設,通過改善線上服務水平提高客戶的滿意程度,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業績的快速提升。
5.1.3 強化互聯網與傳統金融業務融合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跨條線的業務種類也越來越多,且復雜性不斷提高。總體可以劃分為:業務板塊內協同、跨條線協同、前中后臺協同、銀行與其子公司協同、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協同等五層業務協同模型。涉及零售信用卡和財富管理協同;公司與個人業務聯動;后臺系統為前臺提供營銷支持;商業銀行集團和中銀消費公司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銀行與非銀機構、互聯網公司、征信公司、電商公司等共享產品和服務等多個范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招商銀行的“三重協同”模式,即“零售+公司+同業”。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出現了許多小微企業和個體的金融群體,招商銀行因時制宜,在零售金融這一部分也加大了投入,不僅通過與零售業務做好協同,大力推銷代發工資、商務卡、養老金等帶動零售客戶整體拓展;還注重同業金融與公司金融合作,引進一些新的金融產品,滿足多層次零售客戶的投資需求。這為商業銀行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四、結語
本文認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活力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影響了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金融創新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帶來了機遇,改變了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生存模式。由于網絡平臺的興起,各家銀行也重新定制符合自身發展的一套模式,進一步優化網上銀行、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的功能、建立網上交易APP,不斷豐富其功能模塊,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依托大數據分析進行創新,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全面推進銀行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求.互聯網金融的邏輯[J].中國金融,2014,(5):97-99.
[2]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8,(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