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游也蓬勃發展起來。有數據顯示,我國出境旅游量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隨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貿易的增長,帶動了沿線國家對中國旅游服務、影視、綜藝節目等服務貿易的需求。但在世界服務貿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旅游貿易仍然面臨著激烈的挑戰,如何充分發揮我國地理優勢、人文優勢、文化優勢,促進我國旅游服務產業不斷向前發展仍然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近年來,韓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旅游服務產業的投入,我們應取長補短,吸取寶貴經驗,制定有中國特色的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發展道路,促進我國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中韓兩國;文化貿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一、旅游服務產業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旅游服務業的重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現階段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也正逐步提高。旅游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餐飲、交通、娛樂、觀光、購物等基本內容。其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及政策、季節因素、地理因素、消費者偏好等因素都會對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影響。旅游服務貿易已經成為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其對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帶動消費、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文化傳播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中韓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現狀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出境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并且也成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出境游人數達到1.22億,出境游花費總額達1098億美元,同比增長5.07%。同時,中國入境旅游市場規模與消費持續增長,2016年中國接待入境游客13844.38萬人次,同比增長3.5%。其中,外國人入境游市場的規模為2815.12萬人次,我國旅游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對增加就業機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預測,預計2020年,世界旅游業收入將增至16萬億美元,能提供3億個工作崗位。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旅游從業人數已超過1350萬人次,帶動相關行業就業超過8000萬,占全國就業人員的10.4%。
(二)韓國旅游服務貿易產業現狀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有著優越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人緣優勢,自古以來就有著悠久的文化交往歷史。隨著中韓建交以來,兩國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及推動下,韓國已經成為中國主要進出口大國,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經濟文化交流領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目前,中國游客仍然是赴韓國旅游消費的主力軍,據韓國旅游發展局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至2014年中國游客訪韓數量同比激增41.6%,達到612.7萬人次,在整體外國游客中所占比重由2013年的35.5%上升至43.1%。為韓國帶來高達18.6萬億韓元(約1055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創造了34萬個就業機會。韓國旅游服務產業起步較早,基礎雄厚,主要采取政府主導的經營模式。隨著“韓流”思潮席卷全球,韓國旅游服務產業以韓國文化為中心,帶動餐飲娛樂、影視、交通、醫療觀光、住宿、購物等文化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經營模式。目前,受到韓國綜藝娛樂和偶像團體的火熱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赴韓旅游,感受韓國文化。據調查顯示,中國游客的消費群體主要以年輕女性為主,大多數人對韓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多數采取自由行的旅游方式,主要以購物為中心。
三、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加大對旅游服務貿易的扶持力度,但是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市場經營模式仍然相對單一,市場機制及管理不健全。與韓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市場相比,我國仍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健全的服務體系及管理機制。韓國主要采取政府主導的經營策略,建立韓國觀光社,形成比較嚴密的管理體系,制定嚴謹的管理政策。
(二)我國旅游文化產品缺乏創新性,宣傳力度不足。目前,我國旅游景點及線路缺乏創新性,沒有更好的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傳統特色,并沒有突出利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去吸引消費者。相反,韓國在旅游宣傳上狠下功夫,以“韓流”思想為核心,吸引各國消費者到韓國購物,帶動旅游、飲食、醫療、服裝、化妝品、電子產品、動漫、影視娛樂、交通、住宿等相關產業的循環發展。
(三)中韓兩國旅游政策也存在差異,韓國充分利用國內及國際旅游服務市場資源,加大開放力度,通過發展醫療觀光服務、美容體驗服務、消費購物優惠服務、快捷支付、簽證便利化、國際航班加密化等措施加大韓國國內旅游服務市場。不僅為在韓國有過留學經歷的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赴韓國旅游簽證服務,并且簡化韓國留學生親屬赴韓國探親的簽證手續。通過采取優惠的簽證政策,不斷挖掘潛在消費群體,帶動韓國旅游服務貿易行業的不斷發展。
四、促進中國旅游貿易服務發展策略
(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文化創新能力,形成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多元化經營模式。提高旅游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專業素質。采取獎勵機制,充分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商務禮儀、語言、服務態度、專業知識、基本的急救知識等方面開展。2006年,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中國首屆導游大會上提出:“中國的外語導游比重下降, 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來,隨著中韓兩國旅游市場的持續升溫,對韓語導游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各大高校可以增設韓語導游相關專業,增強校企合作力度。中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自然風光、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我們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制造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讓文化產業帶動旅游服務產業的發展。
(二)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優化產品結構。逐漸平衡各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景點的公共衛生服務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不達標的住宿環境加以整頓。鼓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鐵路、公路和航點的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善單一的旅游線路,將當地的自然風光與民族特色相結合,推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通過各種大眾傳媒平臺,加強網絡推廣、品牌推廣,讓文化產品帶動旅游服務行業發展。推動智慧旅游、綠色旅游的發展。
(三)不斷完善旅游政策服務體系及機制。充分發揮旅游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先鋒作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帶動與周邊國家旅游服務貿易的聯系,制定相關國家的簽證、直航和包機等一些類優惠措施。組織多樣化的旅游宣傳及促銷活動,通過舉辦旅游年、文化節、旅游節等國際旅游活動推動各國之間旅游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束語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是我國文化建設不斷繁榮的70年,是我國旅游文化不斷發展的70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一帶一路”建設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將呈現出跨越式發展。中韓建交以來,兩國旅游業也在蓬勃的發展,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中韓兩國的旅游服務貿易也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旅游的社會文化功能及其實現. 唐曉云.光明網--《光明日報》.2015年1月11日
[2] 中韓旅游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孟瑤.《時代金融》. 2018年第06期
[3] 中韓旅游服務貿易發展對比分析. 杜佳忻.《經濟發展研究》. 2017年11月
[4] 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張穩.《經濟貿易》.2017年9期
[5] 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 歐陽洋.《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7期
[6] 出入境旅游微妙變化折射中國經濟發展成就. 潘旺旺.中國經濟網.2017年10月
[7] 中韓旅游政策的比較分析研究.馬淑紅、邱明.《渤海大學學報》.2013年
[8] 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鄭睿.《對外經貿》.2018年第2期
[9]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新趨勢.李懷亮. 人民論壇網.2018年6月
[10]文化事業繁榮興盛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國家統計局. 2019年7月25日
[11]中韓文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牛漢杰.《經濟師》.2015年第11期
[12]中韓文化產業貿易發展比較研究.耿亞群.《產業經濟》.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