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英
摘 要: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老年教育有效的融入到了家庭、學校及社區當中,是一項終身性的教育活動。開放大學作為重要的載體,承擔了地方上的教育,在社區老年教育中,開放大學同樣有責任并有義務參與其中,開放大學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融合也是我國社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二者在融合時面對諸多問題,只有解決好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使開放大學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到社區老年教育中。所謂社會心理學就是針對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的新型學科,社會心理學的出現,為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基于此,開放大學在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時應綜合考慮社會心理學的理論,遵循其引導挖掘社區老年教育的潛在價值,豐富社區老年教育的體系及理念,拓寬社區老年教育的影響面。
關鍵詞:社會心理學;開放大學;老年教育
社會教育當中,社區老年教育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如今,我們正朝向創新型及學習型的社會發展,社區老年教育的地位與日俱增。現階段的老年工作已經將社區老年教育作為重要議題,各界學者就此展開激烈的爭論。社會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各個部門的支持,因此,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勢在必行。只是二者的融合時間較短,還未取得理想的成效。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社會心理學在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中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是解決人們心理問題、研究人們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重要途徑,當然,社會心理學的出現,也為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基于此,文章對社會心理學視角下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路徑進行了分析,借此為社區老年教育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一、社會心理學的概念與含義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是在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進行的,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都不是單獨存在的,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要想明確個體的心理活動,必須將其放置于特定的生活條件下,從而了解其規律。除探討社會及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外,社會心理學還對社會情境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明確個體內在的心理因素[1]。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相當廣泛,與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及個體社會行為理和社會行為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前,我們主要從個體過程、團體過程及人際過程三個領域對社會心理學進行研究,這三個領域的涵蓋范圍相當廣,幾乎與社會心理學相關的所有問題都在其中。個體過程主要強調與個體相關的心理及行為,并對其進行研究,現有的個體過程在態度改變、歸因問題及個體工作績效當中都有所體現。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作用的,而作用的所有領域均在人際過程這一領域當中。人際過程研究包括社會交換、社會影響及性別角色等諸多內容。團體過程的研究更加傾向于研究人類的心理及行為,但是其與個體研究不同,是基于宏觀環境及團體對其進行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在種族偏見、健康心理及組織行為中都有明確的體現。這些研究均可在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其指明路徑。
二、社會心理學又老年教育之間的潛在聯系
親社會行為是社會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老年道德的提升打好了基礎。這對老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提高對老年群體社會活動的重視,定期組織并開展社會活動。除親社會行為外,群體影響及正義公民心理都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內容。群體影響有利于加快老年心理品質的形成速度,老年教育工作應提高對社會大眾對老年個體影響的重視,客觀看待老年群體對老年個體的影響。正義公民心理的作用相當強大,有利于轉換社會風氣。即便是進行老年教育工作時,也要加大正義精神品質的宣傳及培養力度,使老年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機世界觀。
三、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面對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內容體系
開放大學的態度及內容體系構建的完善性,會直接影響到社區老年教育的效果。顯然,現有的開放大學存在缺乏完善的體系內容的問題,并沒有對其進行良好的構思。一般情況下,開放性大學都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黨的政策教育為核心開展政治性的教育,但是真正重要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卻被忽略,例如,體育教育,心理調適等,均得不到滿足,無法全面覆蓋老年人急需的保健知識,很少涉及到與常識性教育相關的內容。側面反映了開放性大學并未對老年教育的課程資源進行深入開發。為此,開放性大學應全面、細致的研究老年教育工作,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及需求,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及訴求打造現代化的內容體系。
(二)缺乏網絡教育模式
當前,開放大學并沒有針對社區老年工作的參與方式及模式問題等進行細致的思考。忽略了社區老年群體的個性化特征及網絡化特點,致使老年群體的創造性及主動性受到影響。要想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及項目,需綜合考慮老年群體的交往活動特點,以此為前提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動項目。現有的開放大學忽略了老年群體的心理及精神訴求,究其源頭就是開放大學在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時缺乏網絡教育模式,只有扭轉上述局面,克服這一難題,才能使老年教育工作朝向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加快老年教育工作的生活化速度。
四、社會心理學視角下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路徑
(一)網絡化建設
教育模式與方式是電大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電大在參與社區老年教育工作時要好好分析社會心理學對老年教育模式的要求,多開展一些適宜老年群體的學習活動。利用老年群體逐漸網絡化的特點,充分挖掘網絡資源,不斷開展網絡化的老年教育方式,以此不斷提升電大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水平,拓展老年教育的視域[2]。
(二)構建全新的發展理念,打造多元化的教育價值取向
對于開放大學而言,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是指導其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徑。這要求開放大學提高對社會心理學的重視,靈活應用社會心理學的原理為老年人構建終身教育的理念,將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化教育及終身學習與教育融合在一起。構建全新的發展理念,也是突出老年教育工作重要性的直觀體現,進一步印證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可行性。開展老年教育時,應注重區域內的發展現狀,協調發展關系,突出教育理念的公平性,使得每一位老人感受到教育的關懷及溫暖,切實落實人文關懷策略。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時應遵循系統化的原則,打造科學化的教育理念,將老年教育的潛在規律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系統化的處理老年教育的各個細節,維護社區老年教育的秩序性。
(三)拓寬教育范圍
良好的社區老年教育離不開教育內容的支持,因此,開放大學真正參與老年社區教育前應做好調查與研究[3]。以文化弱勢、心理弱視等作為指標劃分社區老年教育的視域,仔細分析老年人的交往弱勢,確保社區老年教育的內容體系完善、科學,覆蓋現代科技、現代文化及心理與交往的內容。
從社會認知角度而言,開放大學應承擔認知協調與認知和諧之間轉換的重要責任。經調查發現,看法保守的問題普遍存在于老年群體中,這一群體對社會的認知仍舊保留在較為落后的階段,甚至與社會及時代發展不適應,已經引起開放大學的重視,并在開展社區老年教育時綜合考慮老年群體的社會認知問題,引導老年人形成全新的認知能力,提升老年人的適應能力與心理素質。如何轉化社會態度,也是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往的社區老年教育以服從為主,而在開放大學參與的背景下,學習服從逐漸完成了向學習內化的轉變。導致老年人出現學習服從的原因較為復雜,最為直接的就是態度過于被動,積極性較差,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安排式教育,但是無法利用所學內容滿足自身需求。因此,開放大學應以調動老年人積極性為前提轉變老年群體的態度,提升其適應能力,給予老年群體適當的引導,使其養成良好的社會心態。
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不僅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作,還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在社會各界共同配合協作的基礎下完成。不可以過于單一的視角探索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路徑,應嘗試變換角度,做出大膽的創新與改革。當前,開放大學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善于利用社會心理學視角及心理學原理,要想順利達成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需求,不僅要考慮到老年群體的特征及潛在規律,還要判斷不同因素給社區老年教育發展造成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結合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構建科學化的社區老年教育體系,使其以常態化的形式存在于社區教育當中,改善我國老年教育問題,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
參考文獻:
[1]王艷平.積極老齡化視角下我國社區老年教育模式構建與推進策略研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4(4):32-36.
[2]李渭,霍建平,劉潔.小組工作介入社區學習共同體的探索——以社區老年教育為例[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2):31-35.
[3]鄭青.終身教育背景下開放大學開展老年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江蘇開放大學為例[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