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蘭川 呂美
動畫作為一門兼文學、設計、電影、美術、音樂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背景下,動畫將會從視覺和技術方面進一步深度融合,這勢必促進高校動畫教育不斷深入地改革和探索,加強其綜合性和跨專業性,培育出更多具有復合型和多元型的動畫專業人才。遼寧地方動畫產業的發展,要根據產業的結構、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和人才供給做深化調整和專業培養,注重教育質量和教育創新,特別要結合遼寧地域特點,在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制定等方面為遼寧本土培養出更多優質人才。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思想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動畫產業不斷發展其生態體系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作為典型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動畫產業是彰顯地區乃至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媒介,是地區、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經濟領域供給側改革需要高校培養供給相應的應用型人才,高校則必須通過對人才培養供給的改革適應和滿足這一需求,從而有效地發揮自身職能并獲得發展。因此,改革創新,建立科學合理、動態靈活設置與調整學科專業的機制;強化技術技能型課程建設;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素質全面的應用型人才;與國際應用型人才培養接軌等幾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1.1強化創新、創意人才能力培養,建設技術技能型課程
強化創新型、創意型高端人才的培養。按照動畫本科的所有知識內容,將課程整合為三個階段的培養目標,從而更為清晰的明確人才培養的知識構架,便于教學的掌握與分析。
1.2建立科學合理、動態靈活設置與調整學科專業的機制
培養素質全面的應用型人才,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及就業方向,選擇相對精而專的研究方向,便于創新型、創意型人才的培養。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人才培養目標——以市場為需求,以“實戰代實驗”的高素質高層次的復合型動畫人才
動畫產業涉獵的方向較廣,表現形式主要有影視動畫、建筑動畫、動漫產品、漫畫繪本、互動媒體/游戲)、影視藝術理論與編導(編劇及動畫編導)、影視制作藝術(影視剪輯及特效設計)類別等,其中包含動畫直接產品的策劃開發、設計制作和營銷銷售,以及以動畫形象為主的周邊衍生產品的設計、生產和推廣銷售的產業努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以實現文化產業效能推動地域經濟發展。
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有時代的意義,動畫專業要求學生既要有過硬的美術基礎與專業技術還要求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培養具有在未來工作中應對各種要求的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動畫專業畢業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具有動畫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動畫設計的專業能力、掌握動畫設計的基本方法;第二,具有較好的審美能力,熟練運用動畫設計的技術,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第三,具有創新能力,了解動畫前沿理論,結合時代需求設計動畫作品以及衍生品。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三大指標
動畫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動畫較其他文字性學科,需要深化和完善的空間更大,除了在理論上的理解和掌握,還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和創新。所以,這樣比較復雜和繁瑣的學科,教師需要從思路和方法上讓學生去理解、消化、掌握動畫的原理,能去思考、分析、總結完成動畫制作的流程和技巧等。同時,在實踐教學方法上,可以通過成果型訓練、因果式引導等方法激勵學生對動畫創作的激情和動力。只有掌握好學習知識的方法,才能使學生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更好的實現與企業需要的對接。
3.1符合市場需求的動畫人才
在學生的培養上,必須要與市場所需相結合,脫離市場的培養,還會延續“批量生產與人才短缺”的矛盾現象。只有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培養的動畫學生,才能使其具備原動力。
3.2媒介素養和動畫藝術素養相結合的人才
掌握動畫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知識和審美能力,指導動畫設計和創作。
3.3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應用型人才
能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能指導動畫的制作,并且在已有的理論素養基礎上進行特殊視覺效果的創作。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上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發展”
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必須滿足學生從專業認知、基本技能訓練、專業綜合技能仿真訓練到真實工作崗位適應性訓練等方面要求,進行系統化建設,使其成為工學結合的有效載體。
4.1基本知識的掌握
從動畫市場反饋的信息中,找到知識結構鏈,構建課程框架,對原有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進行必要的刪除、增加或整合分散調整,便于學生掌握動畫創作的基本知識。
4.2預留人才發展的空間
在保證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要求明了,教學內容豐富的前提下,教學內容、學科比例、教學時數合理規劃后,靈活掌握其特點,預留人才更大的潛能開發。
4.3“復合型人才”與市場定位
動畫專業是造型藝術和影視藝術相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需要的人才種類、層次多樣,且相互關聯。調整好專業素養、專業理論、專業方向、專業基礎、專業實踐等課程設置比例,不能在培養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強調“復合型人才”的引導,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市場定位不準確,學生市場適應能力差,專業能力差,缺乏教育的指導性。
4.4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動畫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動畫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動畫史、影視理論,掌握動畫運動規律、動畫鏡頭語言、動畫流程以及動畫表現手法,能具備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定格動畫創作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動畫劇本編寫、動畫角色造型設計、分鏡頭畫面設計、場景造型和氣氛渲染,并且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能熟練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造型修改上、色彩搭配上、材質貼圖上、氣氛渲染上、音效制作上以及后期特效上實現動畫的制作,達到動畫產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素養與專業制作水平。
校企聯合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與課程體系。立足高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等實踐教學平臺,找準專業突破口,校企共同進行崗位分析、能力分析,共同探討對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的要求,就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能力構成、專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建設等問題進行探討,科學制定基于工作過程的、貼近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的、校企共同參與的課程體系,校企共同完成課程設計及教學過程設計,在建設中實施,在實施中建設,不斷提高其有效性。
結語: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時代背景變遷、動畫技術發展、傳播媒介的更新以及大眾審美心理的變化都需要考慮動畫創作的市場接受性和認可度。動畫專業應充分發揮其在當代藝術創意領域的優勢與特色,以藝術創意和科技融合為主線,與地方動畫產業相結合,通過校企合作、實驗實戰、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等方式,實現產學研融合共促,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動畫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4
[2]戴金玲.淺析動畫專業產學研互動培養方式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16期:190
[3]郭琳.高等院校動畫專業課程改革初探[J].大眾文藝.2016年04期:214-215
[4]彭松.雙創視野下動畫專業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初探[J].雞西大學學報.2016年03期:1-4
作者簡介:
汪蘭川,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傳媒動畫。
二作:呂美,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