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彌
摘 要: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是我國環境資源領域一項重大的、基礎性的機制創新和制度改革,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排污權使用費的收取、監督、使用,并對試點地方政府的組織領導和服務保障工作提出了要求。本文主要總結了我市現階段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開展的現狀以及主要做法,同時對未來工作方向及展望進行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排污權;交易試點;污染物總量控制
排污權交易試點制度的優質主要在于工作開展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是我國環境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為我國環境建設工作指出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和趨勢。重慶市自身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各項政策制度環境較為穩定,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阻力較小。但是仍需對現有的環境狀況和發展形勢進行調整和突破,將國家節能減排要求作為工作基礎,以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作為發展勢頭,創新環境建設及污染控制工作。
一、發展現狀
我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于2009年9月啟動,首先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新(改、擴)建工業項目新增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污權通過交易有償獲取,根據實際行業情況建立相適合的排污權交易規程,構建排污權交易管理機構和組織平臺,逐步開展相關實踐工作。2011年3月,批準我市為全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省市。2012年1月,啟動了主城區二氧化硫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的工作。2012年12月,確定將新(改、擴)建工業項目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納入排污權交易范圍。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初步建立,排污權價格體系初步形成。2014年12月,我市出臺了《關于印發重慶市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污水、廢氣、垃圾)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辦發〔2014〕178號),重點改革排污權分配制度和使用方式,健全規范排污權交易制度,同時新組建了專門的排污權有償使用交易平臺,對全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進行統一組織和實施。多年來,我市圍繞國家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總體要求,積極推動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體系,改革了排污權分配方式,推動了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實行了排污權精細化管理,為促進污染物排放持續降低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試點工作基礎保障
試點以來,市環保、財政、物價等相關部門相繼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實施細則、交易價格和管理辦法等各類政策文件、技術規范,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策制度體系。2017年,首次在《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中寫入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內容,為進一步提升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的法律地位奠定了基礎。按照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全市統一平臺、排污權核定分級負責的總體思路,以加強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管理為核心,初步形成由市環保局監督管理、市排污權交易管理中心督查稽核、重慶資源與環境交易中心統籌協調、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統一組織、區縣(自治縣)環保局具體實施、企業自主參與的排污權交易市場化管理體系。
(二)改革初始排污權有償分配制度
首先,合理核定排污權。按照統一的分配原則、技術方法和操作規程,綜合考慮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環境質量改善、產業布局等因素,由環保部門核定排污單位初始排污權。其次,擴大排污權有償使用范圍。逐步從主城區擴到全市各區縣,從新建工業企業擴大到現有工業企業,在工業領域基本實現了排污權由無償獲得向有償取得的轉變。另外,還要統一排污權有償使用指標。納入排污許可管理范圍,直接或間接向環境排放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和直接或間接向環境排放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均納入有償使用和交易范圍。最后,嚴格規范排污權出讓方式。明確規定現有排污單位的初始排污權,從交易平臺以交易基準價格獲取,新建排污單位的排污權以及現有排污單位因改擴建、擴大生產等的新增排污權,從交易平臺以競價方式獲取,其交易價格不低于交易基準價。
(三)建立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
結合我市主要污染物削減成本研究成果,由市物價、環保、財政部門根據污染物治理的平均社會成本、環境資源稀缺程度、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排污權交易基準價。2010年公布了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交易基準價格,2012年公布了氮氧化物、氨氮交易基準價格。2015年以來,結合排污權交易市場實際狀況,又連續兩年下調了排污權交易基準價格。截止2018年10月,排污權基準價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300元/噸、氨氮2400元/噸、二氧化硫900元/噸、氮氧化物1200元/噸和一般工業固廢25元/噸。
(四)實現排污權精細化管理
首先,建立了排污權注冊登記制度。建設排污權管理系統,對全市及各排污單位排污權的種類、數量及其取得、轉讓、變更、清繳、注銷等行為進行統一登記和管理,實現了排污權指標的量化和細化管理。就我市當前排污權管理系統統計結果顯示,開戶企業以超出8000家,累計注冊登記排污權核定、購買、制證、清繳等基礎信息近4萬條。其次,創新排污權清算清繳制度。進一步整合環境統計、排污申報、排污許可等現有環境管理數據,對工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有效期間或一定時期的排污權實際使用量進行清算。對于持有排污權不足以履行清繳義務的,通過競價交易購買排污權;履行排污權清繳義務后,排污權有結余的,可用于轉讓、回購、抵押,也可以留作后續使用。最后,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監督制度。統一規范稽核實施、方式、內容、程序、處理及責任追究等事項,嚴格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考核評價,通過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全過程的跟蹤稽核、網上核查、現場稽核和專項稽核,倒逼和引導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深入開展。
(五)推動排污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排污權交易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是確保我市排污權交易工作正常開展的關鍵環節,需要不斷優化排污權交易平臺,做好相關安全監測及系統維護工作,確保交易平臺的穩定和公平。簡化各項排污權交易工作流程,與現今社會發展相結合,不斷提升交易平臺的科學性,將“互聯網+”等全新的科技形式應用到排污權交易平臺中,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為相關工作提供基礎依據,提升排污權交易的工作質量,確保排污權交易的健康推進。
三、結束語
綜上可知,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管理機制、法規制度、交易系統和能力建設等諸多方面。我市在試點工作中積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僅提高了企業對環境資源“有價、有限、有償”的認識,增強了企業加強污染治理的主動性,推動了污染物排放的降低,還發揮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與環評、排污許可等現行環境管理制度有效配合,改變了以往單純靠行政手段推動環保工作的局面。同時,也整合了排污單位的基礎信息和排污數據,在監督管理中得到有效運用,提高了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隨著環保工作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也會不斷進行調整和加強,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要嚴格貫徹相關政策制度,不斷推進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榮社.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基層實踐——以紹興市為例[J].環境保護, 2016,44(13):70-73.
[2]羅清馳.基于甘肅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綠色金融機制探析[J].北方金融,2016(7):72-74.
[3]康磊,陳瑞,張寧等.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實踐與展望——以天津市為例[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 42(4):182-183.
[4]任艷紅,周樹勛.基于總量控制的排污權交易機制改革思路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 41(3):19-24.
[5]陳新民,張默蘭.對山西省排污權交易試點情況的調研[J].山西財稅, 2016(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