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表現為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升級優化,驅動轉向為創新驅動。在此新的形勢下,勢必會嚴重的沖擊我國的金融行業,加快金融風險控制,進行金融改革已經成為當前勢必課題,我們需要及時識別新形勢下的金融風險,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思,并采取必要的金融防范措施。本外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的特點和類型,并給出了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控制和防范措施,以促進我國金融業持續穩定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新常態;金融風險;控制;防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有別于以往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們需要認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局勢。尤其是在我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情況下,我們想要提升國內經濟的增長,這就需要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不斷調整升級,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勢必會在帶來多種矛盾,也存在多種不可預料的風險,國家制定政策需要全方位考慮,并尋找現實可行之路。我國金融行業需正確面對新的風險、新的挑戰,并能夠有效的規避金融風險,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1、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的特點
金融風險既包括金融市場的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金融風險的發生可能會導致金融系統運轉失靈,這樣可能導致經濟秩序的混亂。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對我國金融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首先在國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世界經濟周期整體性回落,當前經濟下行與金融下行重疊,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施壓,導致我國外需回落和內需疲軟,尤其是美國重返亞太,威脅著我國周邊地區的安定,這無疑會制約著我國的經濟安定持續發展,同時以“美元”貨幣為主導的舊的金融經濟體制,與當前亞太金融穩定機制存在一些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在節能減排方面,世界各國都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責任,我國也積極相應全球的號召,從前我國的經濟以粗放型經濟為特點,這就需要對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并隨著當前新的信息技術發展,都會沖擊到我國乃至全球傳統的金融產業,這就需要世界各國都積極的調整經濟產業,這需要充分認知當前國際金融的特點,才能面對來自國際間的金融挑戰。
其次是在國內,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我國經濟也處在調整適應階段,面對外需回落和內需疲軟,我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挑戰,即經濟換擋期、陣痛期、消化期,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需要謹慎制定相應的政策,保證我國金融企業才能適應未來經濟的發展需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使得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金融行業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這離不開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但我國金融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這樣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不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
2、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類型
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呈現出多種類型,具體表現為支付危機,而且在當前的金融領域的競爭也最為激烈,同時金融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并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關,金融風險還具有傳染性,有些金融機構一旦出現風險,則可能會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因此了解金融風險類型,可以有利于我們有效的規避金融危機,或者及時應對避免或減少經濟損失。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存在的金融風險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
(1)產業結構失衡導致的金融風險集中
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中,中小企業發展相對落后,民營企業也受到了相對制約,大型國有企業在集資渠道相對穩定,有正規的金融渠道,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則比較困難,導致有時被迫通過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這樣就會增加財政金融風險。當前我國很多企業仍是高排放、高消耗類型,造成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需要占用大量的資金,這樣就會增加企業以及銀行的金融信貸風險。在我國產業結構改革中,我國的財政和金融之間的風險隔離機制沒有建立,當金融風險發生時,可能導致財政風險,因此產業結構失衡會導致金融風險的集中。
(2)產業機制轉化導致金融風險突出
產業機制轉化勢必會導致銀行業風險集中。在我國的銀行業普遍存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大部分銀行的金融創新能力差,銀行資金管理各個環節薄弱,銀行體制建設不夠完善,都會導致銀行業面臨著很大的財務風險,尤其是實力薄弱的影子銀行。同時我國的證券業也隱含這巨大的金融危機,當證券公司的資金質量不高時,就會影響這證券的流通性,進而可能會加劇金融風險的產生。
(3)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引發的金融危機風險
在我國房地產行業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普遍存在房地產供過于求的現象,房地產供過于求,則會影響我國房地產銷售量,使得房地產銷售量下滑,這樣勢必會給我國房地產行業帶來重要影響,進一步影響我國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使得金融機構面臨具有的金融財政風險。在國內地方政府債務也可能引起中國的金融危機,這正是因為政府債務和房地產一樣都是通過銀行或影子銀行來融資,而且基本上是短債長投,如果到期房地產開發商或地方政府不能夠按時還本付息,則會產生金融系統問題,進一步可能誘發金融危機。
(4)人民幣匯率機制損失加劇了金融風險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我國的匯率是從開始的單一的浮動匯率制度,然后逐漸的向市場化發展,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符合中國國情,但目前我國銀行結匯售的強制性和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與我國經濟開放政策是相矛盾的,則可能引發諸多問題。
3、加強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控制和防范的意義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風險的類型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需要不斷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提前預警金融風險,減少金融機構所面臨的發展風險,杜絕、降低金融風險造成的損失,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金融機構制定金融決策,這樣可以促進金融市場、金融環境的穩定,而且現在全球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如果全球出現金融風險,也會對我國經濟帶來致命影響,加強金融風險的預測及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我國乃至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都具有重大意義。
4、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控制和防范措施
(1)金融機構短期和長期利率綜合考慮
金融機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但往往考慮的是短期的利率,并未充分考慮金融機構的長期利率,金融機構應該對貸款業務的規模進行調整,來適應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需求,這需要金融機構不斷的調整金融業務的服務能力。
(2)金融行業調整及升級
隨著近年來中美貿易沖突,使得世界經濟結構處于動蕩變化期,同時我國經濟結構也處于轉化階段,這就需要我國需要經濟發展進行戰略調整,金融行業需要調整、升級改革。金融行業急需改革創新,在金融經營理念、服務水平、服務業務等都需要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幫助金融機構創造更多的收益。
(3)加強金融監管機制
要想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一定離不開金融監管機制。金融監管機制可以對民間或者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評估分析,保障資金運行的規范化,對于銀行來說,需要對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可行性進行分析,避免貸款風險的發生。金融機構應不斷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這也離不開金融機構的監管,有效的監管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對于金融監管,不僅僅是停留在國家層次,金融市場也需提高自我監管水平,這樣有利于金融機構的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職責,防范金融市場內部的風險。
5 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我國金融行業提出的新的挑戰。金融行業需要正確積極面對新常態下產生的新的問題和挑戰,金融行業不斷調整升級,不斷創新發展,同時應該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政府需加強金融監管機制,金融市場內部也需加強監管,雙層監管,保證我國金融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星.對經濟新常態下金融風險防范措施的探討[J].現代營銷,2016(7):131-132.
[2]付念文.經濟新常態下地方金融風險分析及防范建議[J].全國流通經濟, 2018,2:69-70.
[3]趙豐光,金環.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 2018(8):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