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孜古麗·烏魯格 祖力比依木·吐爾遜 圖妮薩古麗.赫依提
摘 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作為解決我國農業提升發展“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式,關乎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對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制約著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本文就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進行探討,旨為今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困境;策應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設立在縣鄉兩級為農民提供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農業機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服務的組織,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防治動植物病蟲害、搞好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民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問題亟須解決,如何合理有效的深化改革,對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至關重要。
一、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暢
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體制建設不健全,不完全符合新時期的要求。一是我國實行“三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工作在鄉鎮級地區,而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實行“雙重管理”體制,接受所在鄉鎮政府的行政管理,又要接受上級農業部門的技術管理,這一定程度限制了鄉鎮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開展,降低了其工作效率。二是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實行按專業設站多頭管理的方式,各站所自成體系,相對獨立,各自實施,嚴重缺乏橫向的溝通和聯系,造成資源浪費,無法發揮整體優勢。
2、運行機制不靈活
一是用人機制不完善。在用人方面制度不夠規范,沒有建立競爭上崗、擇優聘用的制度,使得個別非專業人員從事該項工作,降低整體隊伍素質。二是考評機制不健全。在現有考評內容上只注重鄉鎮政府和上級農業部門的考評,沒有加入農民的實際評價,使得農技人員僅注重完成工作任務,忽略農技推廣對農戶的實效性。三是缺乏獎懲機制。在實際中作中缺少對其職務晉級、職稱評定等的激勵,也缺少對其的懲罰措施,從而難以調動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隊伍建設不穩定
一是農技人員專業匹配不佳,主要表現在鄉鎮兩地的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匹配度較低,且均為達標,使得農技推廣工作開展的實效性不足。二是農技推廣人員學歷偏低。在鄉鎮級的農技人員多為大中專學歷,知識儲備不足,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強,難以為農戶提供與時俱進的技術服務。三是對農技人員的培訓不足。對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訓較少,對整體素質水平提升不利,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4、經費保障不充足
目前我國絕大數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難以保障充足的資金保障,并且我國的整體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遠低于發達國家,存在辦公環境簡陋、必備設備配備不足、交通設備配置不足、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甚少等現象,從而難以吸引高層次人員,也難以有效推廣新技術、新理念,制約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
1、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
(1)合理設置機構。按照科學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則,對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實行綜合設置。各地可以根據縣域農業特色、森林資源、水系、水利設施分布和政府財力情況,因地制宜設置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梢赃x擇在鄉鎮范圍內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綜合設置、由縣級向鄉鎮派出或跨鄉鎮設置區域站等設置方式,也可以由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向鄉鎮派出農業技術人員。
(2)理順管理體制。根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特點,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發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用的管理體制??h級以上各級農業、林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和指導??h級派出到鄉鎮或按區域設置機構的人員和業務經費由縣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其人員的調配、考評和晉升,要充分聽取所服務區域鄉鎮政府的意見。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的公益性推廣機構,其人員的調配、考評和晉升,要充分聽取縣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意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服務。
(3)創新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機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度,實現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擇優聘用的方式,選拔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推廣隊伍,人員的進、管、出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權限辦理。完善考評制度,將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和進村入戶推廣技術的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將農民群眾對農業技術人員的評價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改革分配制度,將農業技術人員的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掛鉤,落實對縣以下農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切實搞好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完善農業技術人員技術職務評聘制度,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
2、促進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
(1)放活經營性服務。積極穩妥地將國家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承擔的農資供應、動物疾病診療以及產后加工、營銷等服務分離出來,按市場化方式運作。鼓勵其他經濟實體依法進入農業技術服務行業和領域,采取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基層經營性推廣服務實體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積極探索公益性農業技術服務的多種實現形式,對各類經營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實體參與公益性推廣,可以采取政府訂購服務的方式。
(2)培育多元化服務組織。積極支持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涉農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中介組織等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推廣形式要多樣化,積極探索科技大集、科技示范場、技物結合的連鎖經營、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等推廣形式。推廣內容要全程化,既要搞好產前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資供應,又要搞好產中技術指導和產后加工、營銷服務,通過服務領域的延伸,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要規范推廣行為,制定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的法律法規,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的管理,規范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的行為,建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機制。
3、加大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支持力度
(1)保證供給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資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證對基層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財政投入。地方各級財政對公益性推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要給予保證,并納入財政預算。中央財政對重大農業技術項目推廣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推廣工作給予適當補助。各地要統籌規劃,在整合現有資產設施的基礎上,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條件。
(2)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建立新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遇到的問題。對重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可實行招投標制,鼓勵各類農業技術推廣組織、人員和有關企業公平參與投標。鼓勵農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業。對他們創建經營性技術服務實體,可以優惠使用原鄉鎮推廣機構閑置的經營場地,并享受現行政策規定的有關稅收優惠。
4、切實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的領導
切實加強領導,搞好協調配合?;鶎愚r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事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全局,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明確分工,做好機構編制、人員安置、財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項目支持等工作。
參考文獻:
[1] 杜靜,趙鵬.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問題及對策[J]. 鄉村科技,2016(30):36.
[2] 駱柏輝.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調查與改革思路[J]. 南方農機,2019(12):45+70.
[2] 孫玲華. 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建議[J]. 鄉村科技,20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