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摘 要:大霧村幅圓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9畝,林果面積500畝,人口1632人,2018年柑桔產量560噸,產值 140萬元。為了進一步深化發展大霧村柑桔生產,充分利用自然優勢,生態優勢,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經濟效率,助力果農脫貧致富奔小康,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生產現狀
三板鎮是我縣柑桔“一帶兩片”生產基地的主產柑桔鄉,大霧村是三板鎮的主產柑桔村。2018年大霧村種植柑桔面積900畝,7.02萬株,投產面積816畝,投產株數6.36萬株,以分散戶營為主,相對集中成片。主要問題:
1、樹齡老化比例較大,單產低
主要原因是果園老齡化比例較大,近30年樹齡果園面積達350畝,占總面積的38.89%,雖然投產面積和株數均達90%以上,但單產仍低,全村柑桔畝平單產為686公斤,比全縣柑桔平均畝產低15%,比全國畝平產單低近25%。
2、結構不合理,優質果率低
全村現有柑桔中,早、中、晚熟品種結構為0.4:9.2:0.4,中熟品種比例偏高,早晚熟品種比例偏低,同時,甜橙類占的比例偏小,僅39%,寬皮類占的比例偏大,達61%。臍橙、椪柑雖仍為目前生產上的良種.
3.賣果難,銷售渠道不暢
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無從事柑桔銷售的機構和組織,沒有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從事柑桔銷售,被動等著外面的果品經營商來收購,不少果農靠肩挑背麿到鎮或縣城零銷。近年來因賣果難,發生爛果的情況,嚴重影響果農的經濟收入和種植積極性。
4、缺技術,嚴重影響柑桔產量、品質
柑桔生產周期長,技術性強,現全村種植柑桔老人婦女居多,他們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嚴重缺乏種果技術,在土肥水管、病蟲防治、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方面缺乏科學性,嚴重影響柑桔的產量和品質,致使經濟效益低。
二、深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限制因素
大霧村地貌以丘陵為主,土壤大多為微酸至微堿,富含磷、鉀等多種元素。渠縣屬亞熱帶濕潤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溫17.8℃,年日照時數1376.2小時,≥10℃的有效積溫5750℃,春早霜期短,夏熱多伏旱,冬短少嚴寒,適宜甜橙種植,而該村柑桔栽培歷史悠久,廣大果農有豐富的種果經驗,不少果農靠種柑桔致了富,因此,群眾種植柑桔的積極性高。
限制因素:1、經營分散導致生產水平較低,
由于農村現行的分散經營體制,大霧村柑桔園零星、分散,同時隨著農民外出“打工熱”的持續,“留守”在家的多為老、弱、病、幼,他們文化少、接受科學技術能力弱,科技種果水平普遍偏低,果園管理粗放,生產水平較低。
2、投入不足影響產出效益
柑桔產業是“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的產業,在建園與幼年期需要較多的資金與技術投入,柑桔投產遲、產量低而不穩,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資金與技術投入不足。
三、發展對策
(一)、指導思想:以優質、豐產、效益為中心,合理調整品種結構,鞏固現有基礎,加強科學管理,加速良種發展,實行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創建品牌,建立柑桔銷售組織,打通銷售渠道,走向更大的市場。
(二)、品種結構及規模調整:著力現有柑桔面積的鞏固和提高,全村淘汰,改換劣質品種,提高產量和品質;并新植良種,本著生態適宜性與市場適應性相統一的原則,展望市場趨勢,該村柑桔品種結構建議調整:
1、甜橙類占50%,寬皮柑桔、雜交柑類占40%。
2、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逐步達到1:5:4,近期應控制中熟品種,著力發展晚熟和特晚熟優良品種。
3、以鮮銷品種為主。
(三)、鞏固現有基礎,提高產量質量
力爭到2025年產量達到1300噸,單產由目前的每畝686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只有提高產量和品質的,才能實現增產增收,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1、提高產量
(1)、大力密改稀:栽植過密、樹冠密集,已是影響產量、品質的重要因子,對畝栽超過60株,影響產量、品質的密植園,有計劃地重剪截、采用疏移、間伐、改換品種、露骨更新、撐拉、修剪等方式進行改造。
(2)、加強適齡不結果樹改造:對定植4-5年該投產未投產的適齡“小老樹”、“徒長樹”,加強以土、肥、水為中心的營養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同時采用促花、保花、保果、疏果、壯果等措施,使之逐年投產、豐產。
(3)、淘汰更新老果園:對老齡弱樹、產量低、品質差的果園,采取逐年淘汰,重新栽植優良柑桔品種,栽后加強土肥水管理,病蟲防治。
(4)、加強新栽幼樹管理:有計劃發展新品果園,統一規劃、統一栽植技術規程,統一供應苗木,相對集中成片,及時定干整形,加強土、肥、水管理,做好病蟲防治,使之適齡投產。
2、提高品質:
優良的品質,是柑桔產業的生命線。良種優質化,是發展柑桔生產的基本方針。
(1)、高接換種:保留現有優良臍橙、椪柑等品種,對生態不適宜、品質低劣品種改接。
(2)、種學管理:大力推廣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合理修剪、疏花疏果、保花保果、適時采收、禁止惡性早采、開展技術采果;提高品質,創建品牌,增加效益。
(六)、實行產、貯、銷一體化經營:
大霧村柑桔目前以鮮銷為主,主要銷往成渝及周邊市縣。可通過采取貯藏保鮮、留樹保鮮提高品質等措施延遲到次年3月后上市銷售。所以中心環節是“貯”。通過貯藏、留樹保鮮等方式,適時進放市場,是緩解產果期間賣果難的重要手段,也是果農增值增收的簡易可行的好方法,建議有關部門可有計劃地建立現代化貯留設施,以吸收更多的柑桔,適時調節市場。同時該村應盡快成立柑桔專業合作社,形成專業的銷售組織和人員,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互聯網+)隨時發布產銷信息、派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廣泛聯系,以最先進、最快速、最廣范的宣傳銷售該村柑桔。
(七)、建立豐產示范園
由村委會牽頭,建立一個200-300畝集中成片的優質豐產示范園,建園實行統一技術規程,定植苗木實行統供,實行規模化經營。果園建立后加強管理,力爭三年試花結果,四年投產,在全村柑桔生產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果園可由專業合作社或業主承包,同時要選好果園承包人,完善果園承包合同,這也是豐產示范園成敗的關鍵。
(八)、加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該村柑桔生產是分散以戶營為主,道路及水系建設較差,現存在靠天吃飯的狀況,交通狀況也不理想。目前縣旅游局正準備對大霧村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柑桔生產發展可與鄉村旅游開發有機結合,完善公路主干道、果園生產道、采摘道,使柑桔生產與旅游開發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一是要充分認識柑桔生產自身的特點,明確指導思想,樹立以品質方能取勝的觀念。二是柑桔生產及柑桔產業的發展,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的支持、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建議成立三板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參與的柑桔領導小組,對柑桔生產發展、品種改良、貯藏保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作出規劃、指導,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二)、做好資金物質保障工作:本著果農自籌為主,國家扶持為輔的原則,對新建果園、幼老樹改造、品種改良、貯藏庫修建等方面,協調縣相關部門安排項目計劃與資金支持,為深化發展柑桔生產提供資金保障。
(三)、加強技術服務:一是建立村柑桔豐產示范園,帶動、指導全村柑桔生產;二是村安排一名柑桔技術員,參加專業培訓,掌握柑桔生產實用技術,指導全村柑桔生產;三是技術部門編印柑桔實用技術資料、對果農開展現場培訓會,深入實際指導、推廣種果技術,提高果農種果水平;四是成立柑桔專業合作社,做好柑桔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