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揚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加速,國家對于基本的能源保證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電網建設為例,如今我國不僅追求供電的連續性,也 更加關注供電的穩定性,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因此在這樣的需求下,加強對于國家電網的建設就越來越有必要,本文就在這樣的需求下探討 我國用電的需求及相關優化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配電網工程;標準化管理;電網建設
電力資源是當下我國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主要資源,它具有傳輸方便、能源效率高、環保無污染等諸多優勢,能源作為國家生活生產的命脈, 保證其供應的有效性決定了國家發展建設的順利實現,在如今,我國的電網建設越來越全面和高效,我國的社會經濟對其依賴性也越來越高,早已超過對于傳統化石燃料的需求,特別是一些新行業和新領域的發展,幾乎全部建立在以電力資源為基本能源的起點上, 所以在這樣的局勢下,通過建設標準化電網工程的管理系統,是社會的需求,是人民大眾的共同期盼,所以認真分析我國現行電網建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善是建設優質電網系統的可行途徑。
1 當下我國配電網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方面的體制問題電力系統是國家的基本保障系統, 我國的工業歷史雖然不長,但是電力系統的發展卻早已起步,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甚至是民國時期, 由此可知我國在電力系統建設方面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然而也正是因為電網發展建設的 時間較長,所以電力工作人員在思維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僵化,這導致在現代化電網的建設中,出現了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 “新瓶裝舊酒”的現象。 所謂“新瓶裝舊酒”的含義就是指在我國社會發展變革的當下,對于社會的全方面發展建設都提出了順應時代發展,更新行業發展模式,以實現和未來的接軌,但是在電力建設上,由于思想的保守導致,在新的社會框架下,對電力系統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上,沒有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導致電網系統出現了較大的局限性, 引起了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從而降低了電力系統本身的效益。
1.2 設備和技術的落后
由于相關電力工作者缺乏時代競爭的意識, 導致和電力建設體制落伍并行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設備和技術的落后,在我國,電力系統屬于國家直接接受監管的國有企業,所以其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很小,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意識,以至于在電力行業的發展中缺乏現代新技術的應用, 所以在系統設備上,常見到的電力系統相關設備具有的共性就是體積大,造型差,內部技術含量低,應用復雜并且還具有相當多的漏洞亟待修復, 這說明了我國的電力系統工程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電力工程建設中的崗位職責模糊不清
人均效率低下, 管理成本高昂是我國電力工程建設管理中的顯著特征, 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電力部門的崗位劃分不夠明確,在責任上沒有具體到人,導致很多人的工作范圍存在交叉,這就是造成電力相關崗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從其背后的原因分析為主要有以下: 在客觀原因上,電力系統本身的建設范圍廣、工程量多、工程項目復雜是毋庸置疑的,在電力系統的構建中,包含了地質勘探、土建作業、電子通訊、電氣搭建以及后期的維護等多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從成本和質量上結合具體的建設環境進行綜合,以實現工程建設的最優化,比如在建設前期需要相關工作對政府政策有足夠深入的理解, 在建設上有融合環境的最佳建設需求, 在設備搭建上的技術實現以及考慮到后期的升級和維護都很重要,如此等等說明了電網系統建設并不是和企業一般的獨立的建設工作,它需要結合社會需求,環境變化、技術水平等諸多問題進行綜合建設和考慮,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進行職位分工確實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另外因為人為因素引起的職責模糊不清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僅注重理論學習,在實踐缺乏應用導致經驗不足,因而缺少實際的理論支持實現對于崗位的明確劃分,這些都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崗位職責模糊問題。
2 配電網工程項目管理措施
根據我國配電網工程的建設流程從以下四步探討其管理 優化的相關措施:
2.1 施工前做好準備工作的管理
電網施工是一個龐大的項目工程, 這意味著在其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都需要比其他普通土建項目更加詳細和完善,充分考慮到其中每一個可能環節面臨的狀況, 預習作出分析解決預案,可很好地指導控制后續電網工程建設的進度,在詳細的內容上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實現的第一環節就是對于國家政策的充分了解,在建設上獲得了國家的獲批之后, 在建設中要將相應的建設標準作為后續計劃制定的整體框架, 以國家最新頒布的針對電網建設的管理條例作為指導,率先制定出對整個電網工程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內容上,需要結合實際的建設需求、建設環境現狀和建設團隊的自身實力對管理制度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而這些方面的具體情況都是建設團隊在建設之前應當先做好考察的,比如派遣專人對建設環境進行考察,做出建設規劃的圖紙初稿,對現場建設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并初步判斷規模的大小,從而為招標團隊的大小提供 指引,這些都是建設之前應當做好的內容。
2.2 從全局角度建立管理網絡體系,健全配電網標
準化流程管理系統在確定了項目的立項之后,就需要對準備階段中的框架方案進行細化,構建一個具有詳細指導意義的全流程管理系統,它應當包含從招標到施工到竣工的所有內容,在規劃上不僅要落實到細節上,還需要考慮各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以實現建設管理成本的最優化。通過風險管控構建配電網流程管理系統,應當強化風險意識,以詳細的風險預警分析對整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 成本估算,通過成本對比對實現流程就行優化,這一步需要經驗極其豐富的專業人士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做出管控,在風險管理中,對影響到風險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執行成本等成本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從而確定建設的流程實現方案,這是建設流程中基本骨架的搭建,一旦風險管理下的執行方案成功落實,便不再允許施工人員對其進行私下更改。
2.3 在施工環節落實對于體系執行效果的管理在具體的電網工程建設的施工環節中, 加強對于現場的管理,有效落實管理制度,這才能實現預定的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中,首先需要加強電網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建設,在這方面,項目單位和施工單位可通過培訓宣傳的方式實現對于施工人員的思想提升, 強化施工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塑造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感,讓員工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高效健全的電網建設中來,通過價值觀的宣傳建設,讓員工明確 自身價值所在,當員工具備了足夠高度的精神層面時,電網工程管理的難度也會隨之降低。在保證項目施工順利推行的同時實現對于成本的控制。 還有就是對于既已出現的差錯進行矯正的問題,在這方面,要做好現場追責制度,發掘產生差錯的根源精確到個人,所以這就是要建設完善明確的崗位責任劃分制度的原因,“誰施工誰負責”,這簡單而又最行之有效的崗位職責建設方案,管理人員可很好地學習借鑒其管理實現方式。
結語
最后在條件允許的環境下盡可能實現對于電網施工系統的整 體驗證,確保其功能的實現,比如在電網工程的變電站的驗收中,通過實際的電流導入和導出計算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功能,通過整體上的系統驗證, 還可發現建設中的各個環節是否完成了較好的功能連通,這對于最終的電網功能實現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方歡歡,程浩忠,辛潔晴,等.配電網規劃評估指標體系[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3,25(06):106-111.
[2]左宏根,阮建超,高山等.淺談配網建設標準化管理[J].工程技術:文摘版:00295.
[3]盧雪峰.配電網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7(01):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