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
摘 要:機械制圖是研究用投影法繪制工程技術圖樣、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的技術基礎課,內容以識圖為主線,對應二維平面圖形的識讀與繪制,利用投影變化,基本體、切割體組合相交表達視圖。
關鍵詞:中職生能力
機械制圖是研究用投影法繪制工程技術圖樣、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的技術基礎課,內容以識圖為主線,對應二維平面圖形的識讀與繪制,應為學生易于接受的一門專業課,但是中職生因為學習成績差,普遍動手能力較差,空間想象力差,造就了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課堂效率不高,課程進程較慢。所以,尋找適應中職生提高制圖能力和成績行之有效的方法變得迫在眉睫。
(一)結合實際,循序漸進
中職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先以教師指導為主,自主學習為輔,過渡到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兼顧,再到教師指導為輔,學生學習為主,呈梯次遞進。將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融入大量的課堂繪圖中,使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針對考情,定位準確
機械制圖作為三校生高考專業課之一,考試內容包括識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要求記住有關概念、原則和方法在記憶的基礎上,掌握有關概念、原則和方法等基本內容,能夠識讀簡單零件圖。運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圖方法,識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簡單的裝配圖;能繪制簡單的零件圖。分析歷年的三校生高考試卷原題會發現,試題都以識記和理解為主,有一定的規律可循,85%的內容為教材原型。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分析教材,緊扣教材,尋找考試規律,逐項突破。要做到學習有計劃,講解有重點,重點突出。內容設置上講練結合,難度上層層遞進,體現考試的多樣性,復習應具有更廣的適應性和考試指導性。
(三)貼近生活,融入課堂
作為中職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較為薄弱,對枯燥的知識點毫無興趣,中職生的能力必須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形成,所以,多觀察,多畫。才能讓中職學生對制圖有基本的認識。比如在尺寸標注中,尺寸注法的教學活動較枯燥,卻必須掌握國家標準中的有關規定,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學生在尺寸標注中常將尺寸數字標在尺寸線下,往往將左標注尺寸標在右側。在尺寸注法中如將尺寸線比喻成橋梁,將尺寸數字比喻成小人,人在橋梁上行走,橋可能是傾斜的,要保證人不能從橋上掉下來,橋也不能太陡,即在與垂直30度范圍內不能標注尺寸,垂直尺寸標注比喻成人在左側懸崖下攀巖,必須頭朝左,否則就會在懸崖峭壁中受傷,即尺寸只能在左側。學生很容易接受教學中這樣的實例,也容易牢記。
(四)講求方法,培養思維
制圖本身具有難以理解,難以想象等的特點,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分析、想象能力、思維空間和方式,有學生本身的智力無關而相反發散思維好的學生會有很好的繪圖能力。因此,必須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智能水平的均衡發展,而且,要充分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提高繪圖能力提供必要的條件。
如圖(1)為一生活實物,為了讓學生能夠簡單接受,可以把它分解為四個形體,并且可以把形體Ⅱ看成等腰梯形和長方體的組合。
第一步:畫出形體Ⅰ的三視圖(先畫主視圖)
第二步:按相對位置畫出形體Ⅱ的三視圖(先畫反映其形狀特征的左視圖)
第三步:按相對位置畫出形體Ⅲ及形體Ⅳ的三視圖(先畫反映其形狀特征的主視圖)。
機械制圖是一門偏向實踐操作的一門課程,課堂主題凸顯學生。所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貼近生活,為學生繪圖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淺析機械制圖教學的新體系[J].熊月靜.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02).
[2]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過程與考核探究[J].王安標,楊麗彥.河南教育(高教).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