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 魏迎嬌
摘 要: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的重點放在了全面發展上。但是當前教育領域有許多選擇性漠視藝術教育的現象,造成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不足。在特殊教育領域,藝術教育更是一門幫助學生克服生理缺陷、樹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質量的人生指導課。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要立足特殊兒童的學習能力這一實際,認識到學生的特殊性和特殊學校教育的目的,引導學生發展個性的同時提升審美能力,讓聽障生更深刻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聽障;藝術;策略
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的重點放在了全面發展上。但是在當前,教育資源不夠均衡,高考指揮棒依然存在又導致了藝術教育被另眼相看。這一客觀矛盾在教學中就體現為重視語數英的學習情況,選擇性漠視藝術教育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造成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不足。
在特殊教育領域,藝術教育更是一門幫助學生,克服生理缺陷、樹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質量的人生指導課。按照學習認知的程序來講,藝術學習的過程包括了感知美、享受美、創造美。對于特殊孩子而言,學習起來都極具挑戰性且意義非凡。因此,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和有的放矢的引導手段。
一、藝術教育對義務教育階段聽障生的積極作用
素質教育是學習個體在順應時代發展的結果。尤其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全面發展是適應當前時代的必然要求。因此,藝術教育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藝術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的始終,還將對學生整個學校教育生涯產生巨大的影響,而藝術教育對于聽障學生更是如此,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這個基礎階段更具有重大而積極的意義。
(一)藝術教育有利于貫徹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理念
當前,聽障教育課堂教學的知識以實用為原則,通過知識灌輸及技能的訓練,達到為生存生活服務的目的。至于更高層次的個人發展需求則被忽視。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傳統的以生存技能為主的特殊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聽障學生的發展需求。無數的教學實踐表明,藝術對人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藝術教育也會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優良品德的錘煉、基本技能的形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于聽障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學生中開展藝術教育意義重大。
(二)藝術教育的開展有利于聽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具有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促進聽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能增強審美意識,促進聽障學生個性的發展。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學校的教師,要讓學生在藝術熏陶中提高生活的信心。再者,由于目前聽障學生高考藝術類的自主招生是主要途徑,藝術教育的學習是聽障學生高中階段學習和高考的重要科目,因此,聽障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藝術教育已成為各個特殊教育學校必然的選擇。
(三)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是滿足教育公平的需要。鑒于身體條件的限制,聽障學生失去了一些學習的機會,他們除了在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外,社會上基本沒有可以提供學習藝術的場所和專業教師。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就是給予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突破聽障生因身體缺陷帶來的局限基礎上打開與外界進行對話交流的另一種渠道,也為今后高中乃至大學學習奠定一定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從學校層面為聽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也為實現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
二、聽障生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析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不準確
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失當,不能正確全面的認識藝術教育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很大一部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認為聽障學生能夠學會基本知識,能夠生活自理,學會一技之長能生存就可以了,過分強調實用知識。于是就出現了教師單純的只求文化課成績,沒有把精力放在全面育人上。即使有美術、體育、律動等課程,由于一些老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的深度,導致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內容分不出層次,出現重復教學、簡單教學現象。教師課上講得過多導致學生自主創作的時間非常的少,往往課堂上的教學成了教師講臺上的獨角戲,交流對話就只是一種形式,課堂又變成了以教師為主的課堂,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藝術教育僅限于課堂,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前,很多新形式、新材料的創作模式都在不斷的更新,藝術教育的內容、媒介也一直在更迭,但在特殊教育學校里的藝術教育卻是薄弱環節。部分特殊學校由于缺乏專業藝術教育教師或是教師認識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藝術教育課程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體育、美術等常規課程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發展性、創新性的教學內容。同時,藝術學習也僅限于課堂,導致聽障學生的思維受限,缺乏學習興趣,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藝術課堂教學的開展和效果的實現。
(三)特殊教育學校藝術教育沒有得到家長等校外因素的支持
藝術教育的開展對硬件投入的要求較大。對于這一部分投入,一些家長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到特殊教育學校是學習生活技能的,認為藝術教育既無用,也沒有必要。另一方面,在社會環境中,基本沒有藝術教育場所針對聽障學生的活動,無形之中將特殊兒童拒之門外,也給聽障學生畫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圈,限制了他們學習和發展的空間。
三、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聽障學生藝術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特殊教育實際情況,精準把握藝術教學目標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聽障孩子這一差距更加明顯。在特殊教育學校,每一個學生都屬于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身心發展區別于普通兒童。但是,藝術教育課堂學習滿足聽障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是特殊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特教教師應該充分鉆研學情、及時洞察聽障學生的心理,緊扣教學目標,挖掘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點進行備課。在藝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也要選擇適合其學生能力的課程內容,從循序漸進的教學中,逐漸達到完善聽障學生人格的藝術教育目的。
(二)遵循教育規律,培養特教學生的藝術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對學習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興趣關照下的,學習者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其中,產生持續的注意,提高學習效果。相反,當學生沒有興趣,所謂的學習是在外力強制下的接受過程,那么的他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的狀態,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參與積極性,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
由于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所以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特殊群體都對藝術教育有著不同的心理期待。藝術教育課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特殊教育兒童的藝術學習提供了可能。教師要充分了解培養其興趣的著力點,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其興奮點,將藝術教育生活化,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強化藝術教育,讓學生們在藝術的審美享受中提高藝術素養。通過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幫助聽障學生樹立學習藝術的自信。
(三)建立社會、家校互動機制,增強聽障學生學習藝術的課外支持。
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和教師單方面的事情,還需要家庭社會的多方參與。在平時的生活中加以引導運用將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到學習帶來的便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課堂上的學習是相對理想化的,而實際生活要比教科書復雜得多,課堂學習內容也需要在生活中進行強化。從另一方面來講,生活中處處都有藝術。當學生習慣了在生活中發現美、鉆研美,那么整個生活的大舞臺就是學生學習藝術的大講堂、展示美的大舞臺。
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和老師,也要就學習內容主動與與家長展開對話和交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家校溝通平臺等途徑和方式將學習內容生活化的事項傳達給家長,以此增加家校教育的合力。此外,針對一般特殊教育學校藝術教育教師缺乏的情況,可尋求社會組織幫助,聘請社會藝術學校、文化館等專業教師到校指導學生學習,更有利于提高聽障學生藝術學習的質量,增加與外界的交流。
(四)創造生活實踐機會,提高聽障學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藝術教學中,教師在藝術教學中指導學生的生活思考,從而樹立生活的信心,解決生活中的困惑。不可否認,特殊學生跟常人相比會遇到跟多的煩惱。如何通過藝術健全他們的人格,讓他們能夠沒有壓力的與周圍人相處是一項重要課題。門類眾多的藝術就為他們融入到普通人中提供了一定的途徑。因此,就要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融入主流社會的契機,例如組織聽障學生參加各種藝術類比賽,以此激發聽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自信心。
總之,特教教師要立足聽障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實際,認識到學生的特殊性和特殊教育的目的,從愛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面對聽障生因生理缺陷帶來的各種局限,藝術教師在課堂中更應該首先采用創新性的思維和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發力點,在引導學生發展個性、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充分展示自我,認可自我,讓聽障生更深刻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平莉.淺談美術課中如何培養聽障兒童的創造性思維[J].美術教育研究,2015(24):99.
[2]夏敏. 聽障學生美術個性化教學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5.
[3]黃少莉. 談聾兒的舞蹈教學[C].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2002:127-128.
基金項目:
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義務教育階段聽障學生藝術教育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XKT-TS-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