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四種形態”是當今黨風廉政建設的理論深化,企業執紀監督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路徑。然而,“四種形態”在企業執紀監督運用當中存在一定的誤區。為此,本文基于黨風廉政建設視角,結合企業執紀監督運用“四種形態”的誤區,對如何有效落實“四種形態”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黨風廉政;“四種形態”;執紀監督
黨的十八以來,國家紀檢監察機關致力于廉政建設及反腐斗爭,并將其作為中心任務,不斷增強監督執紀問責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始終以紀律為監督標準,充分運用執紀監督“四種形態”,將批評、自我批評及約談函詢常態化轉變。黨內監督工作的理論指導由此迎來全面的創新,成為當今及往后黨內監督工作開展的重要準則。黨的十九大召開,更是強調“四種形態”的落實要求,以不斷提升執紀監督的長期有效性,助推黨風廉政建設為主要方向。
一、“四種形態”的實質內涵
(1)黨內關系處理標準化、正常化,堅持嚴格審判與批評,促使紅臉出汗常態化轉變;(2)嚴格要求黨紀處分及組織處理力度;(3)針對嚴重違紀行為必須給予嚴重處分,其中少數情況需實施重大職務調整;(4)針對國企中只能存在極少數嚴重違紀及違法的現狀,必須進行嚴格立案審查。由此可見,“四種形態”的關系呈現出層層遞進的關系,也即是先提醒、然后正式嚴厲批評、再行紀律輕處分、紀律重處理,最后進行雙規審查。所以,國企執紀監督工作中,要求“四種形態”的運用需科學合理化[1]。
二、企業執紀監督“四種形態”的運用誤區
(一)形態選擇運用不當
“四種形態”的每種形態呈現的問題程度不一,屬于層層遞進的關系。然而,仍然存在執紀監督中形態選擇界限不明、標準不清晰的情況。“四種形態”的后三種,在內容指向、執行程序上較為清晰,但其面向的人員廣泛,且所需更大的工作量來執行。而其中的第一種形態,因缺乏較為明晰的定義及界限,比如“紅臉出汗”是什么情況出現、“咬耳扯袖”又是如何衡量等,導致部分黨員干部在實施監管時呈現出時松時緊的狀態,因而難以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進而給后三種形態的運用及執行帶來明顯的壓力,難以實現腐敗斗爭的目標。
(二)監督對象模糊
監督對象模糊的誤區成因主要在于部分人員思想認知滯后所致,其并未嚴格區分大多數、少數、極少數等的區別。甚至出現對大多數重防輕懲,針對違紀違規問題處置不嚴,導致紀律喪失嚴肅性。有的重事功,以大案為標準,緊盯少數、極少數目標,從而忽視對大多數的關注。也有的執紀監督極端化,過于貪大求全,由此增大了執紀監督的成本及隱患風險,其監督結果也呈現出極端化,只剩下“好同志”與“階下囚”,因此難以展現出對黨員干部們的關愛[2]。
(三)組織處理不到位
目前,仍有少部分紀檢干部人員并未充分掌握“四種形態”的要求,因而表現出違紀違規定性量紀時難以掌握尺度,甚至有少部分紀檢人員認為問題不嚴重而不實施組織處理。也有部分組織處理起來存在一定困難,而不愿進一步組織處理。還有的屬于人情層面,怕得罪人,而不進行下一步組織處理,致使執紀監督的效果不理想。
(四)監督執紀責任主體界定不清
當前仍然有部分企業黨委在主體責任落實上存在界定不清、層層遞減的情況,甚至有部分將“四種形態”認定為對紀委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產生了“四種形態”運用時缺位失職、責任缺失的情況,最終導致執紀監督成效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黨風廉政建設下企業執紀監督“四種形態”落實探索
(一)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四種形態”重點環節
“四種形態”的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就要求應對堅持問題為導向,明確重點的對象、領域及單位等。具體集中在以下三個關鍵層面:(1)關注關鍵少數。這里的關鍵少數主要是指促進和引領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也即是指深刻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群體,這也是踐行“四種形態”的主要部分。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數據可知,多數定義為第四種形態而被嚴重問責處理的干部,其通常屬于關鍵少數。因此這就必須重視對黨員領導干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責任為準線,將黨章黨規深刻落到實處。(2)緊抓關鍵領域。通常產生嚴重違規違紀問題都是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重點部門,包括公務接待、物資采購、公車私用等較為敏感的領域。因此必須深刻踐行“四種形態”,強化對關鍵領域的執紀監督力度,深入前線對各單位黨風建設、敏感領域問題組織處理等情況進行常態化監察,保障“四風”的深入糾治。(3)緊盯關鍵單位。關鍵單位是指常出問題的單位部門,結合“木桶理論”,“四種形態”的踐行需將最常出問題的短板補齊,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隱患及漏洞。因此,這就必須強化關鍵單位部門的人員思想工作,需常態化做好組織生活管理,經常進行思想教育制度落實,切實營造和諧、純潔、正規有序的氛圍環境。
(二)積極轉變觀念,增強“四種形態”行動自覺
(1)推動黨員干部標本兼治理念。“四種形態”是結合黨內紀律進行劃分,充分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違紀情況,因而是標本兼職的重要體現。(2)保持“局部”到“整體”的平衡[3]。這就要求應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決維護好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切實組織處理好“局部”到“整體”的平衡關系。要從局部問題入手,以避免小問題侵害“大森林”。“四種形態”的踐行就是深刻認識和保持“局部”到“整體”的關系,整個踐行過程要求不僅要緊抓重點,同時還需兼顧一般。(3)執紀監督精準化。具體需對違規違紀問題實施精準化劃分,由輕至重劃分級別。因此,“四種形態”的踐行必須充分認識其演進規律,及時發現和糾正黨員干部越軌、出界的行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政治環境的生態化。
(三)常態化落實,推行“四種形態”有效方法
(1)工作前移抓預防。要求黨委、紀委應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的“醫生”角色,以防微杜漸為主要目標,切實做好教育談話、引導、批評、誡勉等工作,果斷出手,橫心管、硬手抓,讓有問題的干部紅臉出汗,讓進步滯后的干部及時警醒,將問題停留在第一形態。(2)綜合管理促轉變。在“四種形態”踐行中,不可將嚴重問題一般化,一般問題消除化處理。要求應對深刻掌握事物規律,實事求是,勇于較真,有苗頭就警示,犯錯誤就處理,多措并舉來遏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良形態,讓有問題的干部及時止步。(3)堅持從嚴零容忍。不良作風必須嚴抓,廉政黨風建設必須堅持常態高壓、嚴格處理、違者必究的原則。因此,就要求各級黨委必須做好上率下范、求真較真問責,尤其針對不悔改、對抗組織的問題,堅持零容忍、不姑息的問責態度,實現全面從嚴覆蓋每一名黨員。
(四)把握責任主體,明確“四種形態”的使命
“四種形態”的落實及作用的發揮,要求必須深刻把握主體責任,強化主體使命擔當,細化責任落實,促進問責工作實效性。因為工作落實重在黨委,而問題解決重在擔當。多數違規違紀問題的單位及個人,通常是由于黨委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并且仍有部分黨委甚至認為執紀監督問責只是針對紀委的要求,這種“置身事外”“讓紀委獨自表演”的情況導致工作難以深入。而“四種形態”的踐行,就是要全面激發黨委工作的責任擔當意識,要求其將廉政黨風建設工作作為分內之事展開,將黨的領導滲透到監督管理,將責任壓力往下一步步滲透,實現責任體系的全覆蓋。再就是紀委應當有作為,大量實踐證明,紀委盯得越緊,則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就越強。一旦紀委工作松懈,則發生違規違紀的概率將隨之增大。可見,廉政黨風建設當中,紀委工作不可或缺,更是要求有大作為。最后,“四種形態”的踐行必須緊抓主體責任,黨委指哪打哪,大力推進主體與監督責任的共振發力,以此來營造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朱清睿.國有股份制企業應強化監督執紀遵循“四種形態”[J].現代企業,2017 (11):27-28.
[2]王波.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重要途徑[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7,30 (02):32-34.
[3]劉雪清.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 (31):17-18.